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懶于課堂教學,所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十分重要。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一個共同體,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是一節(jié)課的基本結構,學生能否學到知識、學生能否在這一節(jié)課中的成長是衡量這節(jié)課效率的關鍵。所以時不待我,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談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看法。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究教材、熟悉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么樣的語言講,用什么教法,學生才會明白,如何啟發(fā)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設計什么樣的練習題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問題等。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愿望。
二、讓學生的手動起來活躍課堂氣氛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qū)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fā)展的起點,激發(fā)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讓學生進行你比我猜活動,把學到的知識、語句再一次的呈現出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校的多媒體設施已有完善。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桂林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桂林山水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四、懸念激趣引發(fā)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fā)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地聽教師講課,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zhàn)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五、加強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修養(yǎng)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應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tài)度、語言和技巧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tài),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讓學生順其自然地發(fā)展下去。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郭田鎮(zhèn)湖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