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陳洪綬是明末清初時期的著名書畫家、詩人。他的詩被清朝詩人龔自珍評論:“兼得于亦劍亦簫之美”,除了詩之外,他的畫對后人的影響更為深遠,北大教授朱良志甚至將他的《飲酒讀騷圖》中之?dāng)[設(shè)作為自己著作的名字《生命清供》。當(dāng)然,這也跟他多舛的一生有很大的關(guān)系。接下來,我們就講講這幅傳世名作《飲酒讀騷圖》,以及在幅畫背后的故事和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心情感。
關(guān)鍵詞:陳洪綬;《飲酒讀騷圖》;背后的故事;感想
陳洪綬生于明清兩朝易代之際,雖然一生坎坷,但他才華橫溢,人物花鳥甚至是傳記插圖無一不精,而人物畫是他最擅長的。而且詩書畫兼精,留下了很多傳世名作,和崔子忠并成為“南陳北崔”。他從小是一個繪畫神童,天賦極高,老師藍瑛曾贊嘆陳洪綬的人物畫道:“此天授也?!背赡旰筮M京臨畫,因生動逼真,一時名動京城。但是他本人是很狂放灑脫的,又喜好于正義之士交朋友,所以崇禎任他為內(nèi)廷供奉時,他因?qū)Ξ?dāng)朝政權(quán)腐敗,沒有答應(yīng)。但是在明朝覆滅后,他并沒有像其他愛國人士一樣自盡明志,而是逃到紹興云門寺落發(fā)為僧,自稱借僧活命而已。一年后還俗,在紹興杭州等地賣畫為生。晚年的他更是沉溺酒色,一雙醉眼看盡滄桑,其畫風(fēng)格也變得怪誕起來,是真正的畫如其人。
他一生畫作雖多,但《飲酒讀騷圖》可以稱得上是他的一幅傳世佳作。為什么不是《水滸葉子》和《九歌圖》呢,因為這幅畫本就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他想借這幅畫讓我們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世界。這幅絹本成于明代滅亡之際,當(dāng)時的陳洪綬入國子監(jiān),目睹了世風(fēng)日下,朝廷腐敗無能。自己的老師黃道周直言進諫,卻被皇帝打入獄中,滿朝文武無一替他說話。這件事對陳洪綬觸動很大,于是帶著失望和痛苦憤然離京,這幅畫就是在途徑天津舟上完成的。畫中人在案前讀著離騷,右手緊緊握杯,伏案的左手似在用力下壓,表情中透露著憤怒與無奈。這也正是陳洪綬本人當(dāng)時的狀態(tài),對無力救老師的無可奈何和對朝局的憤恨。有意思的是,他的案上右邊擺著一個花瓶里面插著一枝梅花和一片楓葉。這種案頭的擺件在陳洪綬的其他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本來是供人觀賞用的,名為“清供”,作者肯定不是無緣無故的去畫這組清供,瓶中梅花其實是指自己,有錚錚鐵骨,不屑于當(dāng)朝為伍,在寒冷的世界中,仍然能保持自己的本心怒放著。楓葉則是象征著時光易逝,物是人非,老師入獄,自己也遠離朝堂,而大明朝也正處在存亡之際,不由得讓人感嘆。而《離騷》這本書的意圖就太明顯了,離騷是戰(zhàn)國詩人屈原所寫,代表著憂憤和壯烈,也代表著陳洪綬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心,同時感嘆奸臣當(dāng)?shù)?,朝廷腐敗,只能感嘆:誰也救不了這個世道。而以“飲酒讀騷”這四個字為題,也說明了陳洪綬抑郁頓挫、名士風(fēng)流。作品中的劍氣之意也彰顯的淋漓盡致。
這幅畫后來被清朝詩人孔尚任珍藏,孔尚任特別喜歡這幅畫,而他的一生也像極了陳洪綬。他雖為清官,卻心系舊朝。畫中有孔尚任的四跋,每一跋都寫于人生不同的節(jié)點之上,此畫也伴隨了他的一生。他在跋中說自己兀坐空堂,悵然若失,但是畫中人和畫之外作者的情感和精神給了它極大地安慰。
如果劍心之作是《飲酒讀騷圖》,那么簫心之作就是《閑話宮事圖軸》,這幅畫作于陳洪綬晚年時期,也是明亡后的作品,畫面里一男一女兩個人正在聊天,石案上同樣擺放著一組清供,熟悉的花瓶和梅花,熟悉的對于舊朝的滿滿追憶和眷戀,使讀者不由的感嘆:換了人間。畫中再無憤恨頓挫,有的只是哀婉絕望之意。
總結(jié)
我們常講,要為人生而藝術(shù),而不是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陳洪綬的作品真真正正的把這句話詮釋了極致。陳洪綬的畫作總是透露著一種高古之意,高古其實是指超脫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人可以從顯示抵達理想的境界,這種理想的境界就是返璞歸真,回歸純真、自然與和諧,而陳洪綬畫作的高古有三層意思,一是對傳統(tǒng)的崇尚;二是古雅的趣味;三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而案上的那組清供,正是中國人特有的表達自己內(nèi)心,詮釋對人生感悟的精神載體。
參考文獻
[1]朱良志,生命清供[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
[2]丁順建,古典繪畫的人文意蘊[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宋長江,陳洪綬人物畫中的瓶花考察[J].美術(shù),2017.
作者簡介
王鵬程(1994-),男,聊城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16級研究生,專業(yè):美術(shù),研究方向:中國畫。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