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沒得到應有的重視、保護的條件和措施簡陋惡劣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保護與利用古籍文獻資源方面提出了圖書館應當建立完善的古籍管理制度,進一步闡述了怎樣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開發(fā)和利用古籍資源。
關鍵詞:古籍文獻;整理;利用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古代文化遺產(chǎn)。而古籍文獻則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血脈,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不竭之源。文獻典籍在古代文化遺產(chǎn)寶庫里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數(shù)量豐富,卷帙浩繁,可謂“浩如煙?!?、“汗牛充棟”。圖書館是古籍文獻的重要收藏地,收藏著大量的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古籍。因此,圖書館承擔起古籍文獻的保存、整理、利用工作的重任,對繼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1 古籍文獻資源的特點
1.1 其具有數(shù)量大并相對穩(wěn)定的特點。
人們常用 “浩如煙?!薄ⅰ昂古3錀潯?來形容古籍文獻,由此可見其數(shù)量之眾。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存古籍有 16萬種之多,居世界之首。盡管其還在不斷地被搜集和發(fā)現(xiàn),但這個量還是較穩(wěn)定的而不會發(fā)生大的變化。古籍文獻還需要竭力收集,其途徑主要有民間收集、考古發(fā)掘。因此,古文獻數(shù)量也會逐步有所增長,但增長的速度與其它類型文獻相比起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數(shù)量大給我們開發(fā)古文獻資源增加了難度,但數(shù)量相對穩(wěn)定又成為我們開發(fā)古文獻資源的有利因素。
1.2 其具有內(nèi)容寵雜的特點。
古文獻內(nèi)容復雜,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中國傳統(tǒng)學術時代分類迥然不一,于是,反映各時代學術文化的古籍,在內(nèi)容上就表現(xiàn)出十分龐雜的特點。從現(xiàn)代科學分類的角度來看,絕大部分古籍往往文哲相雜、文理互混,學科界限不清晰。我國的 《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以其對史事的詳實記載,素來為人們所稱道,故有 “前四史”之謂,稱為史書的經(jīng)典著作,而其中許多篇幅,又是流暢優(yōu)雅的散文,在文學史上也占有相當?shù)匚弧9偶械姆街?、叢書大多也是包羅萬象,內(nèi)容龐雜。古籍圖書內(nèi)容上的這種復雜性,一方面給古文獻的開發(fā)和利用帶來重重困難,另一方面又成為開發(fā)和利用古文獻的豐富而堅實的基礎。
2 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何謂“古籍”?“籍”在這里就是書,“古籍”是古書的雅稱。殷商時期的刻有卜辭的甲骨文、用于夸耀功勛的青銅器銘文并不能夠成書?!渡袝返摹抖嗍俊菲镎f:“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說明我國已經(jīng)開始使用竹木記載文字,但這種典冊在當時仍不是書,而只是詔令之類的文字,只能稱之為檔案。類似的還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辭、爻辭;春秋時諸侯國按年月日寫下來的大事記即“春秋”或“史記”,都只能算作是檔案或是文獻。春秋時孔子整理的五經(jīng),諸子百家爭鳴時期論著等等才是我國最早的書,最早的古籍。由于諸多原因,當前我國圖書館古籍保護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如古籍保護工作根本沒得到應有的重視,保護的條件和措施簡陋惡劣,使本來留存不易的古舊圖書繼續(xù)走向損毀之中;現(xiàn)存古籍底數(shù)不清,古籍老化、破損嚴重;古籍修復手段落后,保護和修復人才匱乏,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古籍保護和整理人員極度缺乏,面臨失傳的危險;管理人員古籍保護意識落后,在過去的觀念里,只要火不燒,水不淹,防鼠防蟲,就算是保護古籍了。因此,加強古籍保護刻不容緩。圖書館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古籍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古籍保護工作。
3 古籍文獻利用方面應采取什么方法和措施
3.1 做好宣傳工作
古籍文獻對一般讀者來說比較生疏。特別是善本書,一般讀者無緣窺見,尊貴的客人或重要的訪問團才有機會參觀一下,更談不上做宣傳工作了。讀者對古籍文獻的不了嚴重影響了古籍文獻的開發(fā)利用。因此,要采取措施做宣傳工作,比如編寫本館古籍情況介紹并附書本式古籍分類目錄;設置古籍陳列柜使讀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古籍,了解古籍,并掌握古籍信息。
3.2 做好咨詢輔導工作
不常翻檢古籍的讀者,往往不知該查哪種目錄或索引,也不知道該怎樣去查目錄、索引,因而往往找不到所要的資料,這就需要古籍管理人員對他們進行輔導,開展咨詢工作。例如:當讀者不知怎樣查找資料時,工作人員一般應先詢問所需古籍的書名、作者。若讀者只知作者姓名,則按 《中國叢書綜錄· 作者索引》 查找;如知書名,而不知其版本,則先查單刻本目錄。若無,再查 《中國叢書綜錄· 子目索引》,查得其所在叢書及本館是否有藏。若本館無此叢書,則看其時代,若屬清乾隆以前作者所作,則查善本書目有無該書。若無(或時代稍晚),則查該叢書國內(nèi)何處有藏(若為單刻本,則可查其他圖書館古籍目錄有無該書記錄)。
3.3 擴大古籍文獻服務范圍
古籍外借工作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的借閱模式,即只對少數(shù)固定的讀者對象提供服務,至于善本書的服務對象更是嚴格限制。所謂擴大古籍文獻的服務范圍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擴大服務對象—— 讀者的范圍,對任何需得服務的讀者提供服務;二是擴大古籍文獻的使用范圍,只要是讀者所需要的資料,都應該提供。
結(jié)語
古籍文獻的整理和利用研究工作是一項關系到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圖書館在不斷探索古籍整理和開發(fā)工作上做了不懈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機制,在對館藏古籍進行清理、歸類、編目,做好基礎工作的基礎上,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古籍整理與開發(fā)方案,推進圖書館在古典文獻的保護和開發(fā)方面的作用,也為圖書館在古籍保護和開發(fā)古籍中的作用作了積極的探索。古籍文獻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如何讓這些歷盡劫難、飽經(jīng)滄桑的典籍留傳后人,需要我們以一種歷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其保護、保存、利用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 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史簡編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2] 黃永年.古籍整理概論 [ 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3] 杜蘭香,陳小梅 地方文獻的搜集、開發(fā)與利用河南圖書館學刊,1994,(3)
[4] 許建華,古籍資源開發(fā)利用問題初探 四川圖書館學報,1990,(1)
(作者單位:東阿縣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