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摘 要:長期以來,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課堂缺乏生活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從而造成課堂教學脫離學生實際。小學思想品德是生活化很強的學科,新課改下的品德教師一定要遵循“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教材和生活的聯(lián)系,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東西,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引導他們理解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思想品德課堂總在沿襲著“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學氣氛沉悶而缺少活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從而造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脫離學生實際,學生缺乏參與實踐的機會,教學成了單一的理論傳授,而無法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課程教學中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小學思想品德是生活化很強的學科,它的宗旨是:讓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學會做人。這就要求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遵循“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東西,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引導他們理解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主人。這種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這一學科很重要,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
一、注重教材和生活的聯(lián)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年齡小,心理、生理方面非常稚嫩單純,且對生活、社會的認知能力很低。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年齡出發(fā),將生活中較為熟悉的故事、較為淺顯的道理滲透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優(yōu)秀的,哪些是不良的;哪些是倡導的,哪些是鄙夷的……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課外要注重搜集相關的數(shù)字、案例等與課本內容有關的資料,同時教育學生,也要善于觀察生活,能夠從身邊熟悉的人那里了解,從課外書以及電視、電腦上獲得有用的信息,作為教材的補充與拓展,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與鞏固。例如,在五年級品德教育的第一單元《讓誠信伴隨我成行》,讓學生明白:“待人真誠、言而有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學生。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我就讓學生搜集有關誠信的名人名言,古今中外以誠信為內容的故事,并在課堂上列舉了很多正反兩方面的實例,讓學生真正明白了誠實守信對個人、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的好處和違反諾言、不守信用的危害。
二、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課堂,教師主要借助課本內容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課堂教學只能展現(xiàn)狹窄的生活情景,從而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限制了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F(xiàn)代課堂運用的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個個廣闊的生活場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生動、活潑,不僅可以生動地把教學內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配上圖像與聲音,做到了圖、文、聲、畫并舉,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這樣的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思想品德課本,知識簡單,多是結合生活實際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多媒體通過這些活動的畫面,打開了學生的視野,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還能幫助他們認識生活中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從而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比如五年級下冊,在講祖國的山川河流、政區(qū)分布、民族風情等內容時,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從網(wǎng)絡上找到一幅幅有關地勢、河流、政區(qū)內容的地圖和有關文化、生活、風俗的圖片,在屏幕上展示出來,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一個個表現(xiàn)得非常激動,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在愉快的氣氛中,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了祖國的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河的壯麗,多民族的團結,從而激發(fā)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三、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達到知與行的有效統(tǒng)一
作為品德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學習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讓他們在實踐過程中真正提高道德素養(yǎng)。思想品德學科,與生活、環(huán)境、社會緊密相關,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照本宣科的空洞說教,從而引導學生面向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結合教科書,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讓他們到大自然、家庭、社會,通過調查、訪談等方式更深入地掌握課本知識,領會課本上向學生灌輸?shù)牡览怼亩牙碚摵蛯嵺`結合起來,同時把家庭、學校、社會教育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例如,講交通安全,帶學生到校門口觀察車輛行駛,體會遵守規(guī)則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性,從而認識到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危害;講環(huán)保問題,讓學生觀察河水的顏色變化,組織學生到自己生活的區(qū)域做社會調查,尋找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回校舉辦調查成果匯報會,討論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辦法,并通過寫倡議書的形式,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通過這些形式把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認識,實現(xiàn)了知和行統(tǒng)一,教學效果很好。
學校教育,德育為先,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本學科的學科特點,肩負起學校德育的重任,以學生的生活為思想品德教育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讓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它的作用。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