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晟
追本溯源,個人信用評估領域最早起源于1941年,由David Durand最先提出了個人信用評估指標及其評估標準,并運用了判別分析法,對其進行了實際分析。之后,進過一系列的歷史演進,進過了三個階段:線性判別、統(tǒng)計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分析,發(fā)展出了分類樹(Makowsik,1985)、遺傳算法(Holland,1975)、神經網絡(Odom,1990)以及K-近鄰判別分析(Henley,Hand,1997)等多種方法。
結合《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的發(fā)布,我們了解到目前我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實時預警機制尚未建立,導致大學生信貸風險居高不下,同時,國家也需要充分挖掘社會資源,“作為國家資助政策的有益補充”,以滿足學生的保障性需求、發(fā)展性需求與臨時性需求。因而,我們認為現階段建立大學生信貸風控評估指標體系不但是有必要的,更是刻不容緩的。
一、校園貸改革的制度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大學生信貸市場被迅速打開。目前為止,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信用卡時代”、“校園貸1.0時代”以及“校園貸2.0時代”。從2002年招商銀行首次發(fā)行學生信用卡起,我國大學生信貸市場迅速拓展,開啟了我國大學生“信用卡時代”,而龐大的大學生信貸市場吸引了眾多民間投資者的目光,校園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借機擴位,成為大學生信貸市場的主力軍。從2009年至2017年,大學生中8.77%的學生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小額信用貸款占比5.33%,網絡貸款占比3.44%,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校園貸1.0時代”。近日,2017年6月28日,中國銀監(jiān)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guī)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要求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fā)校園網貸業(yè)務標的并且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由網貸機構主導的“校園貸時代”落下帷幕,迎來了令人欣喜的“校園貸2.0時代”。
二、理論構架與問卷構建
在問卷設計中,首先我們要建立大學生信貸風控評估指標體系的理論構架,通過將實務操作與理論實踐步驟相結合,參考人民銀行2015年發(fā)布的《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yè)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與國內外比較權威的征信征信機構,遴選出國內9家主要征信機構與國外三大跨國征信公司Equifax、Experian、Trans Union及其所構建的普遍性的個人信用評估指標機制,同時在校園貸2.0時代背景下,與大學生群體相結合,才能更有效科學地完成我們的理論架構。
三、大學生信貸風控評估指標體系
通過對于國內外12家主要個人信用評估機構的探究與總結,共提出了10種征信評估體系,由于相互之間表述與含義有所不同,因為本文通過對于各征信指標進一步深入辨析,首先根據文字及含意。然后在對于8類指標的進行再歸類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履約能力”指標與“經濟實力”指標存在高度的相互關聯性,10種體系中“履約能力”與“經濟實力”必選其一,其中7/10選擇“履約能力”,而3/10選擇“經濟實力”,而在對其含義具體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其實“經濟實力”體現的就是經濟方面的“履約能力”,而對于我們所研究的大學生群體而言其“履約能力”涵蓋其發(fā)展全過程,因而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理,所以我們決定將“經濟實力”指標并入“履約能力”。同時,成長潛力是指基于其他指標的綜合評估,故在分類上純屬重疊內容,將其去除。而客戶本人聲明是指客戶本人對于評價信息中個人不認同的地方,因而可以作為評估體系的附注提示,成為體系的有益補充,卻不能作為指標呈現。故經過總結分析,最終我們確定為“5+1”指標體系,即五類主要指標與一類輔助信息相結合的模式。
同時,我們根據各項指標的具體內涵,設計了二級指標來進一步細化各項,如表(表1)所示我們共設計了24個二級指標,運用李克特量表分析方法,要求被調查者按其重要性打分。同時,在設計問卷過程中,我們更注重問卷的可理解性,針對每個指標給出相應的“范例或解釋”,使得被調查者更容易理解,同時提高了問卷數據采集的效率。
四、總結與運用
就我國現實國情而言,我們認為,國內實際與校園貸有關聯的社會群體還未徹底界定清晰,這既是與校園貸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仍屬于初步試驗階段有關,也與我國政府為著力促成校園貸,規(guī)章制度不斷改革更新有關,因而商業(yè)銀行與政策性銀行或將成為校園貸市場新的“領航者”。
因此,我們將認為商業(yè)銀行與政策性銀行是主要的問卷運用者,有信貸需求的大學生群體是調查對象,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合理的調查問卷(表2)。
注:除主體外,實際發(fā)放表格還包括前言、注意事項(加粗)、感謝詞等部分,其中注釋中包括了在指標采集過程中,應該首先告訴有信貸需求大學生在提供“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yè)保險、不動產的信息和納稅數額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書面同意。嚴格遵守了《征信業(yè)管理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鄭春梅,賈珊珊.國內外校園貸平臺比較及規(guī)制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6,(17):349-351.
[2]黃志敏,熊緯輝.“校園貸”類P2P平臺面臨的風險隱患及監(jiān)管對策[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6,30(03):17-22.
[3]姜琳.美國個人信用評分系統(tǒng)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金融,2006,(07):66-67.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