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相應的任務來進行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圍繞特定的教學內容,設計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流、解釋、詢問等形式完成任務,以達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英語綜合能力的目的。該教法強調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知識圖式與語言思維能力,在具體教學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去感知、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培養(yǎng)新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的“任務”設計質量成為衡量一節(jié)課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筆者在酒店班以“任務驅動式”開展Serving Guest課堂教學活動,課堂上學生躍躍欲試,興趣倍增、氣氛活躍。課后聽課同行們覺得新鮮、高效,更是推崇有加。
本課時主要是圍繞餐廳服務員上菜服務這一“語言學習活動”任務來展開教學,教學過程分為布置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三個階段。
1.布置任務,明確要求。通過視頻播放,切入話題,設置任務,導入新課。首先,播放電影Still Waiting節(jié)選片段(服務生往退回的菜里吐口水、撒上頭屑攪拌一下然后再原盤端回去,還美其名曰增加些特別風味)。通過視頻,輕松自然地過渡到本課話題,并在此處設計3個與話題相關的問題作為任務:As a waiter, if you were in charge, what would you serve the guest service?(如果你是電影中的服務員,你會怎樣為客人服務?)What does the service mean?(服務意味著什么?)How can you become an excellent waiter?(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服務員?)學生回答后,老師對答案給予肯定,告知學生上述問題的專業(yè)答案將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逐一見分曉,然后引出后續(xù)內容。目的是輔之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學生引入本課的英語環(huán)境之中,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完成對新知識的感知。視頻播放后,學生形成對新內容的“興奮中心”,加上教師的循循善誘,學生會精力集中,積極思考3個話題任務,為后續(xù)教學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開端。
2.分析任務,訓練技能。視頻引領,做練新知。首先,請學生觀看兩個原聲視頻,感知服務員上菜用語及禮儀,學習餐間對客服務程序及技巧。然后,讓學生完成書中的練習題。再將視頻重現(xiàn),引導學生歸納西餐的上菜順序:Appetizers→Soups→Salads→Maincourse→Desserts→Coffee or tea開胃品→湯→色拉→主菜→甜品→咖啡或茶其次,通過兩個視頻的學習,進行職業(yè)拓展,提高素養(yǎng)。引導學生結合酒店專業(yè)特點,針對服務員禮儀的擴展性訓練來分析service一詞的隱性含義——S:Smile(微笑)E:Excellent(出色),R:Ready(準備好),V:Viewing(看待),I:Inviting(邀請),C:Creating(創(chuàng)造),E:Eye(眼光)。把握單詞service(服務)的教育契機,使學生感悟餐飲服務人員牢固的專業(yè)思想、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良好的紀律修養(yǎng)。最后,聯(lián)系實際,演練鞏固。針對前面所學的詞匯、話題語句等知識點,指導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總結性操練,讓學生模仿waiter進行餐間全過程服務,使學生在運用語言溝通的過程中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服務意識和職業(yè)素質,達到禮貌交際的效果。
本階段任務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讀準、會寫菜品的詞匯;掌握英文上菜服務的基本詞組及句型,并靈活運用撤換臺面餐具的交際用語,為服務技能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視頻沖擊視覺,學生在任務學習中興趣頗濃,都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完成任務,提升評價。通過聯(lián)系實際、演練鞏固,總結提升、評價反饋,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模擬角色演練的方式增強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語感,實現(xiàn)學以致用。同時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職業(yè)能力。此環(huán)節(jié)包括任務展示、任務評價、任務鞏固。
任務展示,即讓學生討論并操練餐飲服務人員的優(yōu)質服務技能。每組代表參加模擬上菜撤盤等餐間對客服務情景競賽,使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活動的實施效果,同時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和分享與人合作的樂趣。
任務評價,即在小組展示成果的同時,教師和其他組認真觀摩,根據評價表的項目打分,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運用更為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
任務鞏固,即學生學習內容的鞏固和效果的增強,必須通過課后作業(yè)等形式來完成。教師可抽查學生新知的鞏固情況,抽查成績計入平時成績總分。
通過預設上菜服務過程可能遇到的不同問題,營造了良好的適合語言實踐的環(huán)境,有利于把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經過教師的點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
1.任務應接不暇,學生興趣不斷。作為任務驅動型英語研究課,教學設計著眼于“任務”。設計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huán),并由數(shù)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強調先輸入后輸出,使教學呈階梯式層層推進。課堂上,學生自始至終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來學習語言,為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并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節(jié)課,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故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的設計細致縝密,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難度螺旋上升,學生的思維隨著教師的教學設計不斷拓展延伸,自主學習形成習慣。
2.學生眼看耳聽,腦思口說。針對本節(jié)話題,通過實例展示和學生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授課過程中給出的視頻實例均為服務員上菜服務的真實場景,形象地詮釋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并在視頻演示后引導學生將學、練、研相結合,探索知識規(guī)律、尋求獲取知識的方法。在視頻引領、習題做練、實境演練等活動中,學生眼、耳、腦、口都動起來,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
表1
3.師導生演,適當啟發(fā)。教學中預設上菜服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每組之間不能相同),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要求組員間合作完成此情景英語對話,并進行演練,于課中展演。在此任務討論的具體過程中,當學生對情景設計遇到困難時,教師可進行必要的提示,掌握每組的進度及方向,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扮演導演角色,在學生“憤”與“悱”的時候點撥、啟發(fā)。
4.以評促學,激勵成敗。任務的完成好壞也要在任務設計中予以考慮,這樣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檢驗與評價時就不會出現(xiàn)預想不到的結果。學生上臺表演后,及時組織進一步的討論并總結。本節(jié)課中,設計了一份課堂活動評分記錄表,羅列了具體的評分標準,在臺上有表演時,觀摩組要認真看、動腦思考,客觀公正地進行打分(如表1,P122)。
5.面向全體,兼顧差異。任務的完成不等于學習的結束。對于學生來說,求知欲的強弱與教師的引導有很大的關系。學生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任務完成的好壞也是有差距的,“不能讓學生吃得太飽,也不能讓其餓著”,布置作業(yè)時可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以簡捷的方式與途徑檢查學生復習鞏固知識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自覺復習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孫言雅.“任務驅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教學反思[J].職教論壇,2010,(2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