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正常功能主要是靠氣血將養(yǎng)分運送到全身來完成的,一旦陽氣不足或氣血運行受阻導致陽氣瘀滯,處于四肢末端的手和腳就會出現(xiàn)冰涼的情況。
1.多穿衣
特別是注意保持腰、背、小腹、腿、腳的保暖。要穿比較寬松的衣服,切忌穿緊身衣褲,以免因衣褲過緊影響末梢血液循環(huán)而加重手腳冰涼。
2.調(diào)脾胃
(1)摩腹療法 采用坐或臥式,雙手疊掌置于腹部臍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摩3~5分鐘,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飯后半小時進行。按摩腹部時手法應輕柔,不必重壓。
(2)輕輕敲打腿部 坐在椅子上,輕握拳頭后敲打小腿外側,每次由上往下敲3~5次,然后換另一條腿。
3.重溫補
多吃羊肉、韭菜、核桃、桂圓等溫熱性食物。適當服食人參、黨參、當歸、黃芪、肉桂等健脾補腎、溫陽散寒的藥物。
4.可溫灸
艾條溫灸足三里穴、大椎穴、氣海穴、關元穴、神闕穴(肚臍)、涌泉穴、命門穴等穴位。每日可選擇1~2個穴位,請家人輔助,用灸條距離皮膚2~3厘米,圍繞穴位旋轉施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宜。
1.喝花茶
如果只有手腳冰涼,每日可選擇山楂、玫瑰花、金橘等泡水代茶飲。此類食材有行氣活血的作用。
2.刮手腳
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發(fā)熱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從根部到指尖,每個方向刮5~10次,能行氣通絡。同理可刮拭雙腳。
3.做導引
(1)龍首鳳翼 “龍首”形容身體昂頭豎頸,“鳳翼”比喻雙臂像鳥兒翅膀一樣開合。將兩手自然放于肩上,向左轉腰,右臂肩關節(jié)向前轉動、左臂肩關節(jié)向后轉動,兩肘前后拉開呈“一”字狀,然后反方向練習。經(jīng)常做這個動作,可以促進上身氣血運行,緩解頸肩背痛。
(2)坐立抬腿 抬頭挺胸在硬質(zhì)座椅上坐直,收緊小腹,慢慢抬起一側小腿,使之與端坐的身體盡可能地保持直角,堅持5~10秒后換另一條腿。這個動作可以促進下肢的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huán)。
(3)提踵顛足(踮腳)。全身放松,雙腳并攏站立,兩腳跟慢慢向上提起,注意腳趾抓地、腳跟盡力上抬,頭部自然向上頂,肩臂松沉,然后輕輕地顛動足部。
1.搓手腳
經(jīng)常搓揉手腳心,按摩以下穴位,能改善末端血管的循環(huán)狀況。
勞宮穴:勞宮穴位于人體的手掌心。一手握拳,搓揉另一只手的手心,直到手心微熱,再換另一只手,交替進行。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人體的足底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發(fā)熱感。
2.曬太陽
在寒冷的天氣里,曬曬后背能驅除脾胃寒氣,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3.堅持泡腳
泡腳時在水中加入生姜或肉桂精油,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