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迪,李 偉,王 玥
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 (vertebrobasilar artery-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A-TIA)是指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一過性供血不足,導致供血區(qū)突然出現(xiàn)短暫的局灶性神經(jīng)功能障礙,一般癥狀在5 min內(nèi)即達高峰,一次發(fā)作常持續(xù)(5~20)min ,最長不超過24 h[1],是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一種類型。VA-TIA特點為眩暈長期反復發(fā)作,可伴有耳鳴、聽力減退、惡心嘔吐、頭痛、視覺障礙、運動感覺障礙等后循環(huán)缺血癥狀,多發(fā)于中年以上病人,青壯年亦可發(fā)生。TIA性單純眩暈發(fā)作是腦梗死發(fā)作的先兆[2]。本研究應用銀丹心腦通膠囊治療VA-TIA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門診病人90例,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科學會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 VA-TIA診斷標準[3]。男49例,女41例;年齡 40歲~75歲 (62.2歲±8.9歲)。均有近1月內(nèi)眩暈反復發(fā)作多次史(發(fā)作次數(shù)≥2次)。伴原發(fā)性高血壓病35例,冠心病29例,高脂血癥36例,糖尿病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7例)和對照組(43例)。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眩暈程度、既往病史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
1.2 入選標準 年齡4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或頸椎病史; 發(fā)作性眩暈可伴有耳鳴、聽力減退、惡心嘔吐、頭痛、視覺障礙、運動感覺障礙等后循環(huán)缺血癥狀,持續(xù)時間不超過24 h; 臨床癥狀常反復、刻板地出現(xiàn),發(fā)作間期無任何神經(jīng)系統(tǒng)陽性體征; 頭顱CT檢查未見新鮮梗死灶; TCD檢測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Vm)≤25 cm/s[4]。
1.3 排除標準 其他疾病所致的眩暈,如腦出血、腦梗死、顱內(nèi)占位、耳源性眩暈等;伴有嚴重的心、肝、腎、肺等重要器官功能異常者;嚴重糖尿病,低血壓及其他不適合納入觀察者;入組前3 d有治療本病的同類藥物治療史;臨床資料收集不完整或脫落失訪者、中途出現(xiàn)病情加重無法繼續(xù)治療而終止者。
1.4 方法 兩組均給予尼麥角林片(樂喜林,昆山龍燈瑞迪制藥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82,每片5 mg)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觀察組在尼麥角林片基礎上口服銀丹心腦通膠囊(貴州百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7144),每次4粒,每日3次。兩組均服藥8周。伴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病人給予對癥治療,兩組降壓、擴冠、降糖、降脂等基礎治療相同。
1.5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進行TCD檢查,比較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搏動指數(shù)(PI)變化。比較血液流變學及血脂變化。治療前后比較眩暈對病人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采用眩暈障礙調(diào)查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5]中文版分別在治療前、治療4周、8周時評價。DHI英文原始版包含軀體(P)、情緒(E)、功能(F)3個方面的25個問題,能夠從整體來評估眩暈主觀癥狀的嚴重程度。根據(jù)病人回答情況評分:是計4分、有時計2分、不是計0分,最高評分為100分,最低為0分,分值越高,表明眩暈對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越重,得分越低,表明眩暈的影響越輕。 治療期間觀察依從性及不良反應;治療結(jié)束后隨訪2個月,評定兩組復發(fā)率。
1.6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臨床疾病診斷治愈好轉(zhuǎn)標準》[6]擬定。治愈:DHI為0分,椎基底動脈Vm恢復正常;顯效:DHI降低31分~60分,椎基底動脈Vm恢復≥60%;有效:DHI降低16分~30分,椎基底動脈Vm恢復≥40%;無效:DHI降低15分及以下,椎基底動脈Vm恢復≤40%。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7.87%,對照組總有效率93.02%,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治愈率為68.08%,總顯效率為95.7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7.91%、72.09%,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TCD檢查結(jié)果 兩組治療后左椎動脈(LVA)、右椎動脈(RVA)和基底動脈(BA)Vm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增加,PI降低(P<0.05),而觀察組治療后各項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動脈Vm及PI值對比(±s)
2.3 兩組血脂、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總膽固醇(TC) 降低、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P<0.05);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改善不明顯。對照組改善不明顯,兩組治療后比較部分指標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血脂變化比較(±s)
2.4 兩組治療前后DHI比較 治療前兩組DHI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DHI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下降明顯(治療4周后P<0.05,治療8周后P<0.01)。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DHI評分比較(±s) 分
2.5 兩組依從性及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及隨訪期間均無脫落病例,依從性好。服藥期間觀察組和對照組各有1例不良反應,分別為惡心及頭暈,反應輕微,不需特殊處理,反應自行消失,未影響后期治療。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6 隨訪 治療結(jié)束后隨訪2個月,觀察組無復發(fā);對照組有2例分別于第4周、第7周時再發(fā)VA-TIA,給予對癥治療,未發(fā)生腦梗死。
VA-TIA是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見病,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與微栓塞、血流動力學改變、血管痙攣、頸部動脈受壓、血液成分改變等因素有關(guān)[1]。血管壁硬化狹窄造成低灌注、血液高凝狀態(tài)促進栓子生成,迷路、腦干、小腦等眩暈敏感結(jié)構(gòu)的缺血均可誘發(fā)。42%反復發(fā)作的VA-TIA最終發(fā)生腦梗死,若能在這段時間及時診治,可有效降低腦梗死的發(fā)生率[2]。VA-TIA病人因眩暈的反復發(fā)作易出現(xiàn)心理焦慮,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和工作。
銀丹心腦通膠囊以銀杏葉、丹參為君,活血化瘀,通暢血脈腦絡;燈盞細辛、三七為臣,祛風散寒、化瘀逐濕止痛;山楂、絞股藍、大蒜為佐,行氣活絡,降脂消濁化滯;并以透過血腦屏障更強、安全性更高的艾片為使藥,通關(guān)開竅、清熱解毒,引導諸藥上行至腦?,F(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銀杏葉、丹參、三七、燈盞細辛所含黃酮苷、丹參酮、三七總皂苷、燈盞花素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組織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7-9]。絞股藍皂苷、山楂三萜、大蒜素具有降壓、降脂作用[10]。 另外,銀杏葉提取物還具有改善血腦屏障通透性的優(yōu)越性[11]。
本研究通過對VA-TIA病人應用銀丹心腦通膠囊聯(lián)合尼麥角林片治療,并與單純口服尼麥角林片治療進行對照,觀察其臨床療效。銀丹心腦通膠囊治療VA-TIA治愈率、總顯效率、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其機制可能與銀丹心腦通膠囊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和血脂代謝,擴張血管,改善椎基底動脈供血有關(guān)。病人服用銀丹心腦通膠囊依從性好、副反應少。銀丹心腦通膠囊不僅可減少VA-TIA眩暈發(fā)作,同時明顯改善頭痛、惡心、黑蒙、腦鳴、耳鳴、肢體麻木無力、頸項疼痛、胸悶憋氣、焦慮抑郁等伴隨癥狀,降低DHI評分;尤其在治療4周、治療8周后與對照組比較DHI下降明顯(P<0.05或P<0.01),提高了病人生活質(zhì)量。隨訪2個月無復發(fā),提示銀丹心腦通膠囊治療VA-TIA具有確切、高效、持久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樣本量尚小,觀察時間較短,對于銀丹心腦通膠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腦梗死二級預防的作用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 陳清棠.臨床神經(jīng)病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0:194-198.
[2] 田軍茹.血管源性眩暈[J].中國卒中雜志,2013,8(5):379-383.
[3]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科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0.
[4] 焦明德,田家偉,任衛(wèi)冬,等.臨床多普勒超聲診斷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7:77-83.
[5] Jacobson GP,Newman CW.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zziness Hand icap Inventory[J].Archives Otolaryngology-Head Neck Surgery,1990,116(4):424-427.
[6]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治愈好轉(zhuǎn)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202-203.
[7] 龔敏,張衛(wèi)萍.銀杏葉制劑對冠心病病人血脂、血小板活化因子及C 反應蛋白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2005,26(7):636- 637.
[8] 陳豐,詹萍,黃碧仙.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J].廣東醫(yī)學,2005,26(10):1424-1425.
[9] 鄭琴,彭常春,沈美蘭,等.丹參和三七的配伍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15(2):83- 85.
[10] 李金青,楊洪軍.絞股藍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7):189-190.
[11] 鞏沅鑫,周其全.銀杏葉提取物對血腦屏障通透性保護作用的分子機制[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17):1474-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