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付成
摘要:文章簡單分析了當前礦山災害事故的發(fā)生特點,并提出對礦山救護技術的組織結構支持,最后分析現代化的礦山救護技術與裝備,為提高礦山救護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化;礦山救護技術裝備
1引言
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對煤炭資源的需求逐漸增加,促進了礦山領域的發(fā)展。但礦山領域的快速發(fā)展帶來的就是礦山事故的頻繁發(fā)生,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因此在礦山開采過程中,企業(yè)需要重視礦山救護工作,強化對救護技術和裝備的水平提升,以保證礦山開采的安全性,保證礦山企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本次就對現代化背景下,礦山救護技術和裝備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2礦山災害事故的特點分析
礦山一般都處于地下或山中,空間范圍狹小,環(huán)境比較惡劣,也基于此選擇的礦山開采方式一般都是井工開采方式,這也導致了在開采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容易引發(fā)礦山事故的發(fā)生,帶來生命財產威脅。礦山所處的地理地質條件一般比較復雜,地形比較特殊,因此難以順利開展有效的救援工作,救援工作內容十分復雜,特別是對于地下礦井來說,難度進一步加大。還有就是礦山事故的突發(fā)性強,沒有預兆,因此工作人員大多時候都來不及自救,無法及時進行躲避和預防,所以一般礦山事故的發(fā)生都比較嚴重,尤其是在工作階段。另外,某些礦山中還會產生易燃易爆的氣體,比如煤礦中的瓦斯,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通風或遇到明火,很容易出現爆炸問題,帶來嚴重的后果,而且也給救援工作增加了難度。
3礦山救護技術的組織結構支持
礦山救護技術的組織結構一般是按照政府層級進行劃分的,從地區(qū)到省級,再到國家級,形成完善的三級救護機構。
3.1國家級礦山救援指揮中心
國家級礦山救援指揮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涉及到:搭建和管理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隊伍、作風建設等;組織和指導全國范圍內的礦山救援工作;負責對救援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指導、協(xié)調省級礦山救援指揮中心開展工作;指導國家級救援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制定相應的建設標準和管理制度,進行考核驗收;指導省級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對區(qū)域內的救援隊伍進行考核驗收,參考驗收細則進行;組織和指導各大救護單位開展質量標準化檢查,進行通訊調度工作,同時建立通訊網絡,實現實時通訊;負責全國礦山應急救援調度、統(tǒng)計報表的編制,數據庫管理,制定重大事故報告制度,適時分析全國救援動態(tài),定期在救援網站上發(fā)布相關信息。
3.2省級礦山救援中心
省級礦山救援中心的建立主要是為了配合國家和地方的工作,負責組織和領導省級和區(qū)域的礦山救援工作;配合國家救援單位的指揮,按規(guī)定進行地方的礦山救援工作,并保證工作質量和效率。
3.3區(qū)域礦山救護大隊
按照礦山救護隊伍的組成形式進行劃分,主要有四種:救護大隊、救護中隊、救護小隊和兼職礦山救護隊。礦山救護大隊應由不少于2個中隊組成,負責本區(qū)域內礦山重大災變事故的處理與調度、指揮,對直屬中隊直接領導,并對區(qū)域內其他礦山救護隊、兼職礦山救護隊進行業(yè)務指導或領導,同時進行本區(qū)域救護指揮、培訓、演習訓練等工作。救護大隊設大隊長1人,副大隊長2人(分別為正、副礦處級),總工程師1人,副總工程師1人,工程技術人員數人,并應設立相應的管理和辦事機構(如辦公、戰(zhàn)訓、培訓、后勤等),并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和醫(yī)務人員。
4礦山救護技術與設備
礦山救護工作具有急、險、難、專等特點,需要救護人員快速組織起來,快速行動,及時進行救援;危險性大,有明險(高溫、濃煙、涌水等),也有暗險(瓦斯、有毒氣體、二次透水等);救援過程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需要靈活指揮,高速應對,否則或造成衍生事故等,救援難度大;救援過程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綜合知識,技術性強、專業(yè)性強,對于指揮人員的要求也高。因此礦山救護工作需要技術裝備的支持。
4.1技術支持
因為礦山救護工作的特點,一旦發(fā)生礦山事故,往往需要出動多支救護隊伍,以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同時,礦山救護單位需要提供應急救援技術支持體系,以保證應急救援的有效性。結合礦山救護技術的組織結構支持內容,建立技術支持體系也需要分級進行,分級運作,統(tǒng)一指揮和調度,從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國家礦山救援中心的技術支持職能,由各自的相應職能部門履行,針對重大突發(fā)事故、復雜災變事故等重大事故的救護和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持。省級礦山救援中心主要是配合國家級救援指揮中心的工作,并指揮區(qū)域礦山救護大隊開展具體的救援工作。區(qū)域救護大隊則是基層的救護隊伍,負責第一時間開展救護工作。
礦山救護單位可以利用國家的資金支持,提高各個救護單位的技術和裝備水平,提升救援人員的救護能力,提高整支隊伍的應急應變能力,能在最短時間內實施有效的救護工作,為本區(qū)域的應急救援提供保障。在必要的情況下,國家級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可以發(fā)揮協(xié)調和指導作用,提供跨區(qū)域的應急救援技術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在發(fā)生特別重大的礦山事故,或波及區(qū)域范圍較大時,需要不同地區(qū)救援隊伍的聯合協(xié)作。另外,礦山救護的技術支持還包括實驗中心的科研力量支持和技術培訓工作支持,前者負責對技術和裝備進行創(chuàng)新研發(fā)和改造,后者負責對救援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升整體的應急救援能力。
4.2裝備支持
為了保證礦山應急救援的及時快速進行,還需要提供裝備保障,救援單位需要建立礦山救護應急救援裝備體系,為應急救援提供全方位的裝備支持。具體的裝備配置包括:一是氧氣呼吸器,是讓救護隊員在有害氣體環(huán)境里佩戴的一種個體防護裝備,提供充足的氧氣維持救援工作期間的生命特征,一般是使用高壓氧氣為氣源,使人的呼吸器官與外界有害氣體隔絕,構成不依賴外界大氣的呼吸系統(tǒng)。二是自動蘇生器,是救災過程中,救護人員操作,針對處于窒息、假死等狀態(tài)的遇難人員實行人工呼吸的一種裝備,適用于搶救中毒窒息、胸部外傷、溺水、觸電等事故造成的假死狀態(tài)的傷員。利用該設備可以將氧氣自動連續(xù)地輸入傷員的肺內,然后將肺內的廢氣吸出。三是自救器,屬于一種輕便、便于攜帶、作用時間短的個人呼吸保護裝備,在礦山井下突發(fā)爆炸、火災、瓦斯泄露等事故時,救護人員佩戴該設備可以避免出現中毒或窒息。四是搜救裝備,主要用于通過對機體的生命體征的搜索,判斷遇難人員的位置和生命狀態(tài),比如紅外線探測器、生命探測器,以便盡快地采取措施進行搶救。五是救災通訊裝備,負責在出現礦山事故時,為井下、救護人員、指揮中心等連接通訊通道的設備,建立實時的通訊聯系。六是災區(qū)環(huán)境氣體檢測裝備,用于檢測災區(qū)的環(huán)境氣體濃度,包括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以免發(fā)生爆炸、中毒等事件。
5結語
礦山救護工作是為了保證礦山安全開采,保證工作人員安全生產的重要工作。因此相關單位需要提升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認識到礦山救護技術裝備的重要性,積極參與礦山救護工作,承擔艱巨的搶險救災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慶義.淺析現代化礦山救護技術裝備問題[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3,(33):97.
(作者單位:國家礦山應急救援中煤新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