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是王實甫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元雜劇的頂峰之作。《西廂記》通過描寫崔鶯鶯與張生之間歷經(jīng)波折最終圓滿成婚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反抗與對愛情自由的贊美之情,曲詞優(yōu)美動人,沁人心脾。
明末清初文學(xué)批評家金圣嘆在其《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中記載道:“《西廂記》止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庇纱丝芍鹗@認(rèn)為鶯鶯、張生、紅娘是《西廂記》最主要的三大主角,其中紅娘為鶯鶯與張生二人的情感發(fā)展起著極為關(guān)鍵的作用,離了紅娘,故事就會像一盤散亂的珍珠,暗淡無光;只有紅娘,方能穿針引線,串起這舉世奪目、流芳百世的珍寶。
紅娘聰明機智,有勇有謀,給筆者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反復(fù)讀《西廂記》便能發(fā)現(xiàn)紅娘這一特殊形象在其天真活潑的外表、直言灑脫的話語下,其實藏著一顆極為勇敢又不失細膩冷靜的心靈,于是只有認(rèn)真揣摩紅娘的心理活動才能更好地理解紅娘這一主要角色的形象特點。
紅娘在《西廂記》里第一次外貌描寫出現(xiàn)在第一本第二折,借張生之口說出紅娘是一個舉止端莊、恰如其分的大家閨秀的丫鬟。張生與紅娘對話能夠進一步展現(xiàn)紅娘機智活潑的氣質(zhì)。紅娘道——先生是讀書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君子“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個“非禮勿視,非禮誤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紅娘出口成章,引經(jīng)據(jù)典,駁得張生面露難色,啞口無言。這番言論立刻點醒讀者紅娘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侍女,而是有思想有主見的人物。
第一本第三折“酬韻”中,紅娘將鶯鶯的心愿明白無誤地表露出來,也隱晦地表明了自己的意圖:“姐姐不祝這一柱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尋一個姐夫,拖帶紅娘咱?!奔t娘希望為她的小姐覓得一個美滿的伴侶,同時也就為自己找到了合適的主人。第三本第一折“前候”里張生害相思,央求紅娘送簡帖兒給鶯鶯,紅娘一番話再訴衷腸,“休為這悴幃錦帳一佳人,誤了你‘玉堂金馬三學(xué)士?!奔t娘心細如發(fā),識得大體,玲瓏機巧,看出張生為了鶯鶯已經(jīng)耽誤了考取功名之心,可是張生如此癡情,自己一定要送這份簡帖兒給鶯鶯,若鶯鶯答應(yīng)了張生,嫁給毫無功名的張生,鶯鶯將來的日子會幸福嗎?自己跟隨鶯鶯,自己的命運又會是怎么樣呢?由此可知,紅娘每次見到張生,雖常常打趣調(diào)侃張生“風(fēng)欠酸丁”“餓鬼”“傻角”,心底里著實是喜愛張生,心疼張生的“志誠種”,同時對張生給予厚望,希望張生能夠大展宏圖,為鶯鶯和自己帶來幸福。這些都展現(xiàn)了紅娘辦事忠誠、心地善良的美好人性品格。
紅娘作為鶯鶯和張生的中間人,她對張生的了解以及對鶯鶯態(tài)度的認(rèn)識是最為直接和客觀的,因而從鬧齋到寺警,紅娘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張生的真誠、善良和才華,也知道了鶯鶯對他的愛戀。紅娘是一個聰明冷靜的丫頭,雖說她是崔張二人愛情的局外人,但在紅娘的潛意識里應(yīng)該也有她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她自己其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在場者,她有為二人發(fā)聲的權(quán)利。于是紅娘用一己之力不斷幫助張生和鶯鶯,為他們尋找見面機會,成為二人的“青鳥”,使得西廂故事越來越精彩。
可不是么?老夫人一出“賴婚”鬧劇,令紅娘內(nèi)心極為憤怒,紅娘看著張生和鶯鶯同害相思,“一個睡昏昏不待觀經(jīng)史,一個意懸懸懶去拈針線;一個絲桐上調(diào)弄出離恨譜,一個花箋上刪抹成斷腸詩;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傳心事:兩下里都一樣害相思”,無比焦急。于是紅娘安排張生和鶯鶯“月下聽琴”,互訴情感,這是紅娘面對封建禮教的束縛跨出的極為大膽的一步,此時的她早已不是聽命于老夫人“行監(jiān)坐守”的婢女,而是直接參與這場沖破層層束縛愛情的策劃者和行動者,紅娘人物形象逐步升華。
更為可貴的是,后來紅娘還做出了更加大膽勇敢的舉動——為小姐鶯鶯和張生晝夜奔走,傳書遞簡。這“傳書遞簡”的過程也頗能發(fā)覺紅娘的心思。鶯鶯小姐為了顧及自己的身份以及對于紅娘是否能保守秘密存在擔(dān)憂,使出了“鬧簡”的計謀,耍小心機擺出一副嚴(yán)肅的架勢來審問紅娘,并威脅她“打下你個小賤人下半截來”。紅娘一下子就看出鶯鶯小姐的心思,她故意用“告訴老夫人”的說辭揭開鶯鶯假裝的心機,說明紅娘十分聰慧細心。
崔張傳簡幽會后鶯鶯希望紅娘隱瞞真相,可是紅娘比鶯鶯想得更遠,她知道張生和鶯鶯的情感遲早需要“大白于天下”,正正當(dāng)當(dāng)在一起才是長久之計。所以當(dāng)老夫人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威逼紅娘時,紅娘直接和老夫人坦白了事實,并且當(dāng)面頂撞老夫人這塊封建大頑石,不留一絲情面,據(jù)理力爭,“當(dāng)日軍圍普救,夫人所許退軍者,以女妻之。張生非慕小姐顏色,豈肯區(qū)區(qū)建退軍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卻前言,豈得不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就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張生舍此而去。卻不當(dāng)留請張生于書院,使怨女曠夫,各相早晚窺視,所以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張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嚴(yán)之罪。官司若推其詳,亦知老夫人背義而忘恩,豈得為賢哉?紅娘不敢自專,乞望夫人臺鑒。”紅娘字字珠璣,一針見血,駁得老夫人無言以對,可見紅娘的內(nèi)心十分敏銳,她深知封建禮教是老夫人的信條,便用這信條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反映了紅娘內(nèi)心厭惡這層層束縛的封建禮教,紅娘能說出這番話語是靠著她十足的膽量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驅(qū)動的。
正值青春階段的紅娘和鶯鶯從小一起長大,和鶯鶯相比紅娘可以沒有大家閨秀的禮數(shù)束縛,時而成熟冷靜,時而活潑滑稽。這種仆人的身份和她接觸的環(huán)境使得紅娘的形象更加真實可愛,像一位可愛的鄰家姑娘,充滿生活氣息的紅娘更能活躍于人們的心中。湯顯祖曾評價王實甫筆下的紅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識,二十分膽。有此軍師,何攻不破,何戰(zhàn)不克”。
每次翻閱《西廂記》,筆者讀至紅娘的賓白和唱詞都會多停留一些時間,盡情地想象這位純真、活潑、叛逆、自信的少女形象,讓她身上大無畏的精神化作一曲贊歌,穿透筆者心靈,留下振奮人心的回響,相信這回響還將感染更多熱愛《西廂記》的讀者!
作者簡介:劉璐(1996-)女,漢族,廣東梅州人,華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本科生,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xué)(師范)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