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葉,王雁冰 .山西大同大學醫(yī)院呼吸內科,山西大同 037008;.泰興市人民醫(yī)院,江蘇泰州 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臨床呼吸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病,主要臨床特點表現(xiàn)為肺功能的迅速下降,病情發(fā)展迅速,發(fā)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都很高,COPD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尚未有任何藥物可有效的阻止病情的發(fā)展和降低死亡率[1]。該研究對COPD患者在常規(guī)的治療和護理上基礎上再加以系統(tǒng)的康復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隨機選取山西大同大學醫(yī)院及泰興市人民醫(yī)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各6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在52~80歲,平均為(65.16±6.38)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 40 例,年齡在 48~76 歲,平均年齡為(63.12±7.5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中年齡、性別、病情、病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入院后都進行了常規(guī)檢查,主要包括:①1秒率、第1秒呼氣容量;②肺總量、功能殘氣量及殘氣量;③一氧化碳彌散量。其他檢查包括:X線胸片檢查、胸部CT以及血氣分析等,用來評估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氣分析。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具體包括:①健康指導: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吸煙者勸其戒煙、戒酒[2]。低鹽低脂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膩,多食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影響呼吸。改善生活環(huán)境,提高抵抗力,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內溫度在18~28℃,濕度50%~70%。體弱者或者老年人可輕叩其背部協(xié)助咳痰。教會患者正確的咳嗽方法,患者取坐位,雙肩內收,頭稍低,雙手放于腹部,先做3~4次深呼吸,吸氣時身體稍放松,呼氣時雙手放于腹部稍稍用力,用嘴慢慢呼氣,然后上身稍稍彎曲,有力咳嗽3~4聲咳嗽時舌頭向前伸,并張口使聲門張開有利于痰液咳出,然后恢復體位,可以重復此過程。正確的咳嗽可減輕患者疲勞,避免造成多次無效咳嗽帶來的傷害,減少誘發(fā)支氣管痙攣[3]。②耐力及耐寒訓練,根據自身情況有計劃的進行鍛煉,如散步、打太極;心衰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病情較重者可在床上簡單的活動四肢,翻身。避免因過量鍛煉引起呼吸困難,緩解期可適當加強鍛煉。此外,還應幫助患者進行耐寒訓練,以免氣溫變化加重病情。③呼吸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呼吸訓練計劃,教會患者用鼻吸氣,用口呼氣?;颊呷∈孢m體位,全身放松,閉嘴用鼻吸氣后用嘴緩慢呼出,采用深而慢的呼吸方式,頻率保持在8~10次/min,每天進行多次。15~20 min/次,堅持2~3個月后通氣功能有明顯的改善[4]。④心理護理:常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居家病人常有明顯的孤獨感,而且COPD病程漫長,病人極易發(fā)生抑郁,所以,家人及朋友身體方面的關心外,更應該注重患者的心理,經常給予關心,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患者血氣指標變化情況,并對采用康復護理后肺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調查與記錄。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應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 SAO2、PaO2、PaCO2分別為(91.81±4.13)、(84.76±9.11)、(40.91±11.24),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85.46±9.28)、(71.22±8.29)、(50.04±11.21)mmHg,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護理后,觀察組的 FEV1/FVC、PEF、MMEF、FEV1指標分別為(65.87±11.86)%、(4.52±1.78)L/sec、(1.88±0.94)L/sec、(2.91±1.07)L,對比對照組(49.21±9.46)%、(3.67±1.54)L/sec、(1.48±0.87)L/sec、(2.27±0.71)L 有著明顯的提升,兩組肺功能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動脈血氣指標變化[(±s),mmHg]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動脈血氣指標變化[(±s),mmHg]
組別SaO2PaO2 PaCO2對照組(n=60)觀察組(n=60)P值91.81±4.13 85.46±9.28<0.05 84.76±9.11 71.22±8.29<0.05 40.91±11.24 50.04±11.21<0.05
表2 兩組護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標變化(±s)
表2 兩組護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標變化(±s)
組別FEV1/FVC(%)PEF(L/sec)MMEF(L/sec) FEV1(L)對照組(n=60)觀察組(n=60)P值49.21±9.46 65.87±11.86<0.05 3.67±1.54 4.52±1.78<0.05 1.48±0.87 1.88±0.94<0.05 2.27±0.71 2.91±1.07<0.05
COPD是中老年人中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雖然目前藥物治療為主要的臨床方法,可并不能得到滿意的療效,因患者耐受力較差和病情的反復發(fā)作,對長期服藥的患者的心理和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5]。經過研究分析,對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并給予心理干預,通過耐寒及耐力訓練及呼吸功能鍛煉,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
綜上所述,COPD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本院在治療的同時采用康復護理,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能夠有效的改善動脈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指標,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保證了健康的恢復,因此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何衛(wèi)平,孫秀雯,莫志寧,等.高通量和常規(guī)血液透析對慢性腎衰患者鈣磷代謝紊亂的效果對比[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7(14):1672-1673.
[2]張黎,杜星珍.延續(xù)性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4):40-43.
[3]彭世平.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出院后生活狀態(tài)及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5):149-151.
[4]施東玲.特種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喉罩通氣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31):121-123.
[5]楊茂祥,王紅曼,張濤.急性發(fā)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與肺功能、動脈血氣指標變化的關系[J].黑龍江醫(yī)學,2017,41(5):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