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艷
山東省龍口市南山養(yǎng)生谷腫瘤醫(yī)院急診科,山東煙臺 265700
在臨床治療中,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疾病[1]。腦卒中患者出現(xiàn)偏癱的概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為研究分析腦卒中急性期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對患者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的影響,選取該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50例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25例。實驗組中,年齡范圍為54~83 歲,平均年齡為(67.4±2.65)歲,11 例為女性患者,14例為男性患者。對照組中,年齡范圍為53~82歲,平均年齡為(68.5±2.43)歲,10 例為女性患者,15 例為男性患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治療方案,實驗組進行腦卒中急性期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①患者入院0~48 h,配合神經(jīng)科進行搶救,向家屬講解康復相關理念,發(fā)放腦卒中有關知識手冊,交代相應的注意事項,指導進行呼吸訓練及定時翻身等康復措施[2]。②入院48 h~2 d后,等到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指導患者進行坐位訓練、認知訓練及言語訓練等,關注患者心理健康,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③患者入院3~6周,根據(jù)患者實際恢復情況給予認知訓練、語言訓練及站立訓練等。④入院第7周~3個月后,督促患者及時進行康復訓練,記錄患者聯(lián)系方式,定時進行隨訪,記錄康復成果,并給予相應的治療建議[3]。
比較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MMSE、Feg-Mevyer評分等臨床指標[4]。
治療前,實驗組與對照組Feg-Mevyer評分為(18.78±1.54)分與(18.70±1.50)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實驗組 Feg-Mevyer評分為(45.90±3.44)分,對照組評分為(38.40±2.8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 Feg-Mevyer評分比較[(±s),分]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 Feg-Mevyer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25)實驗組(n=25)P值18.70±1.50 18.78±1.54<0.05 38.40±2.88 45.90±3.44<0.05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MMSE評分為(26.32±2.4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評分(20.13±3.2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MMSE評分比較[(±s),分]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MMSE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25)實驗組(n=25)P值15.70±1.50 15.78±1.54<0.05 20.13±3.21 26.32±2.43<0.05
腦卒中主要是因為患者腦部血管發(fā)生損害或者血液流通障礙,影響患者的腦組織正常功能。在臨床治療中,腦卒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人[5]。
腦卒中存活的患者出現(xiàn)運動障礙及語言障礙的概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腦卒中偏癱患者脈絡淤阻,血滯氣虛,肢體不用而廢,盡快給予患者規(guī)范化康復治療訓練[6],能夠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使患者正確進行康復訓練,提高平衡能力,誘發(fā)機體內(nèi)的分離運動,保護患者關節(jié)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與常規(guī)康復方案相比,更加強調(diào)康復醫(yī)生對患者的主動介入,于發(fā)病0~48 h內(nèi)的干預措施與常規(guī)康復相比,更加多樣,增加床邊康復護理措施,指導患者進行翻身及體位,注重對家屬教育及康復后期的管理,可有效避免后續(xù)患者面對的康復問題,提高患者家屬對腦卒中疾病的認識[7],增加延續(xù)性康復治療措施,提高患者康復速度,改善相關臨床指標,提高運動能力與認識水平。在該次研究中,治療后,實驗組 Feg-Mevyer評分為(45.90±3.44)分,對照組評分為(38.40±2.8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MMSE評分為(26.32±2.4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評分(20.13±3.2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得,腦卒中急性期患者中應用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可幫助患者提高運動能力,恢復認知水平,提高生活能力,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腦卒中急性期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和運動能力,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雅寧,郝正瑋,李建民,等.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11):1015-1020.
[2]Cumming TB,Churilov L,Linden T,et a1.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an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are both valid cognitive tools in stroke[J].Acta Neurol Scand,2013,128(2):122-129.
[3]永善,朱玉連,姜從玉,等,規(guī)范三級康復治療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綜合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27(2):43-45.
[4]張穎冬,李雪萍,林強,等.腦卒中急性期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對患者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10):941-944.
[5]張馨,林永娟,徐運,等.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個體化治療的現(xiàn)狀和未來[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2,4(4):7-10.
[6]葛文艷,李艷,寧友茹,等.良肢位對腦卒中急性期病人應用的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0):264-265.
[7]朱防震,胡方煜,陳海旻,等.腦卒中早期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對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8):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