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杰,湯佳麗,徐文雅
新疆民政康復醫(yī)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94
腦癱是一種常見的小兒危險性疾病,又稱小兒腦性癱瘓或小兒大腦性癱瘓,是一種出生后一個月內(nèi)腦發(fā)育未成熟階段,由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功能障礙綜合征[1]。其病癥較為復雜,近年來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高,病變部位由腦部逐漸累及四肢,給患兒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臨床表現(xiàn)為智力缺陷、行為異常、癲癇、語言障礙等[2]。因此對患兒家屬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提升其對腦癱治療及康復的相關知識普及有著重要的作用;該次研究選擇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比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分析臨床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7年11—12月康復科收治的接受“明天計劃”免費項目的30例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15例和觀察組1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服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2.5~10歲,平均年齡(4.5±1.5)歲;觀察組接受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5.0±2.0)歲;兩組患兒均經(jīng)過相關檢測,無其他感染性疾病,病情符合腦癱診斷標準,其中包括痙攣型、手足徐動型、肌張力低下型;民族均為維吾爾族,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其性別、年齡、民族、病癥類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服務,觀察組接受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健康宣傳 提前引導患兒及家屬熟悉住院環(huán)境,了解其相關設施位置、用法及相關注意事項;介紹住院須知,講解醫(yī)院制度及護理方式,介紹各科室醫(yī)護人員。提醒家屬妥善放置隨身物品,提升安全意識,制定相關的應急預案;同時向其宣傳腦癱疾病的相關知識,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發(fā)放腦癱知識宣傳材料,耐心解答家屬疑問,積極鼓勵患兒激發(fā)潛能。在進行健康宣傳過程中,需保證家屬陪同。
1.2.2 生活護理 為患兒定制科學的飲食搭配,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告知家屬在患兒不同恢復階段飲食選擇,需保證衛(wèi)生、易消化的原則,保證微量元素攝入,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保證其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指導其每日定時午休,樓道安靜,避免大聲喧嘩,減少人員走動,在休息期間減少家屬探訪,協(xié)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幫助行動受限的患兒完成排便、進食、穿衣等常規(guī)操作,同時指導家屬共同參與。
1.2.3 康復訓練 針對患兒身體功能恢復情況為其制定運動方功能恢復訓練,結合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方式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其過程需循序漸進,早期指導患兒進行抬頭、側身、站立,逐漸引導患兒完成下蹲、行走等,加強患兒手部功能訓練,根據(jù)患兒興趣愛好為其準備具有操作性的玩具。
1.2.4 心理干預 針對患兒年齡、認知能力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方式,評估患兒心理狀況,針對具備語言功能的患兒,可在護理過程中與其積極交流,治療后或康復訓練后給予一定獎勵,提升積極性。通過播放音樂、兒童節(jié)目、動畫片等方式改善其不良情緒,同時需家屬陪同,營造溫馨的治療環(huán)境。同時對家屬進行相關心理引導,及時向家屬匯報治療進展及患兒恢復情況,列舉成功康復病例提升其信心。
1.2.5 療后安全教育 護理人員需在患兒出院前指導家屬進行相關康復訓練知識講座,確保其了解內(nèi)容,日常生活中與患兒接觸需保證手法輕柔,避免其進行劇烈運動,以免造成骨折、肌肉拉傷等情況,指導患兒遠離危險品,避免食用生冷、堅果類食品。預留主治醫(yī)師及相關負責人員聯(lián)系方式。
①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患兒語言功能、運動功能、自理能力及認知能力均有顯著提升。有效:患兒語言功能、運動功能、自理能力及認知能力均有明顯改善。無效:患兒所有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進一步惡化。②觀察兩組患兒家屬對家庭康復方法掌握情況,采用自制腦癱康復知識答卷,滿分100分,其中81~100分為掌握,0~80分為未掌握。③觀察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其出院時間符合醫(yī)院診斷標準,家屬通過家庭康復方法掌握調(diào)查,患兒恢復情況良好。④滿意度調(diào)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指標,其中80~100 分為非常滿意,40~79 分為滿意,0~39 分為不滿意,取滿意和非常滿意之和為最終結果。
該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8.0軟件統(tǒng)計學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s)和(%)表示,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綜合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綜合有效率為7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n(%)]
觀察組家屬家庭康復方法中12例(80.0%)掌握,4例(26.7%)未掌握;對照組中 8例(53.3%)掌握,7(46.7%)未掌握,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家庭康復方法掌握情況對比[n(%)]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32.25±12.14)d,對照組為(45.36±15.37)d,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對比[(±s),d]
表3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對比[(±s),d]
組別住院時間觀察組(n=15)對照組(n=15)t值P值32.25±12.14 45.36±15.37 11.830 0.000
觀察組綜合滿意度為93.3%;對照組綜合滿意度為66.7%;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滿意度對比[n(%)]
小兒腦癱近年來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高,是臨床上造成患兒殘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嚴重威脅患兒的健康成長,對聽覺功能、語言功能、自理能力等造成一定影響[3]。其病癥機理較為復雜,治療復雜且成本巨大,因此選擇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方式在改善預后及提升治療效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導致小兒腦癱的因素較多,臨床研究認為與父母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吸毒,或患有疾病有關,如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病等[4]。臨床上通常采用綜合康復治療、藥物治療及運動療法。該次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腦癱患兒應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臨床效果,其聯(lián)合家庭康復治療方式,雙管齊下,使患兒認識刀片家庭康復的重要性[5]。其護理方式包括心理學、教育學、護理學等相關專業(yè)知識,符合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的護理原則,內(nèi)容豐富,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護理方式在臨床應用中的缺陷,縮短住院時間,減輕家庭負擔,同時其滿意度高,有利于進一步建設和諧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腦癱患兒康復治療中具有十分積極的應用價值,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療效,提升家庭健康教育意識,減少治療成本,提升綜合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張秀芬.腦癱患兒的全程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8(5):224-225.
[2]孔紅梅,吳躍偉.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腦癱患兒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21):3987-3988.
[3]李玉秀,金炳旭,嚴曉嵐,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腦癱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1,10(1):45-46,58.
[4]姚榮云.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干預對腦癱患兒護理質(zhì)量與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8):2473-2475.
[5]吳芳,符莎,陳艷,等.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提高腦癱患兒生活質(zhì)量和家庭康復依從性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7,15(2上旬刊):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