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慧
(解放軍第三一三醫(yī)院內三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0)
肺結核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因該病癥患者的免疫能力普遍較低,故其較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I),對于合并HBVI的肺結核患者在治療時若僅進行常規(guī)方案治療雖可達到一定療效,但可能會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較大損害,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肝功能衰竭導致死亡,故在治療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的肝功能十分重要[1-2]。此次研究將在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接診的60例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給予抗病毒及護肝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分析如下。
表1 治療30 d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檢驗結果的對比分析
1.1 病例資料:在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間接診的60例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入院后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肺結核。②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查結果提示為陽性。③肺結核初次治療患者。④無肝腎功能異常。⑤知曉此次研究目的、方法,自愿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肝源性疾病。②常年飲酒患者。③參與此次研究前3個月內曾使用過對肝臟造成較大影響的藥物。隨機分為2組進行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抗病毒及抗結核治療,觀察組則增加使用甘草酸二銨進行護肝治療,各3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颊吣挲g:27~64歲,平均年齡為(45.6±4.2)歲。觀察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為(45.7±4.3)歲。比較分析兩組基礎治療,均提示差異不明顯(P>0.05)。統(tǒng)計分析2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結果P>0.05,差異并不顯著,研究中2組比較數(shù)據(jù)可比性增強。
1.2 方法。對照組:對患者進行臨床常規(guī)抗結核及抗病毒治療:①抗結核治療:均采取2HRZS/4HR方案治療,其中H為異煙肼(生產廠家: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495),用藥量為:0.3克/次,1日1次。R為利福平(生產廠家: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71),0.6克/次,1日1次,以上兩種藥物均連續(xù)使用6個月。Z為吡嗪酰胺(生產廠家:廣東臺城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947),用法用量:1.5克/次,1日1次。E為乙胺丁醇(生產廠家: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1022349),用法用量為0.75克/次,1日1次,以上兩種藥物均連續(xù)使用2個月。對于年齡較大或對于鏈霉素存在使用禁忌的患者可使用乙胺丁醇用藥治療。②抗病毒治療:對患者使用替比呋定(生產廠家: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028),用藥量為600 mg,1日1次,在化療前4周開始使用,直到治療結束。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用藥治療基礎上對患者使用甘草酸二銨(生產廠家:大唐制藥集團;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5738)進行護肝治療,用法用量:0.15克/次,1日3次,直到治療結束。
1.3 療效評價標準[3]:治療后患者各項癥狀基本消失,肝脾腫大縮小,血清HBV-DNA含量<105copies/mL則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肝功能指標趨于正常,但HBeAg仍顯示(+)為有效?;颊呓浿委熀蟛⑽催_到如上標準則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將本次臨床研究兩組患者治療后所得各項數(shù)據(jù)均錄入到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計數(shù)資料均以(%)表示,對照組與觀察組間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均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則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對照組與觀察組間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實施t檢驗,若統(tǒng)計學對比結果提示P<0.05,則可判斷此項數(shù)據(jù)比較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分析: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顯示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
2.2 兩組患者HBsAg轉陰率、HBeAg轉陰率及HBV-DNA轉陰率的比較:觀察組HBsAg轉陰率為73.3%(22/30),HBeAg轉陰率為36.7%(11/30),HBV-DNA轉陰率為80.0%(24/30)。對照組HBsAg轉陰率為70.0%(21/30),HBeAg轉陰率為40.0%(12/30),HBV-DNA轉陰率為76.7%(23/30)。組間對比提示差異不明顯(P>0.05)。
2.3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檢驗結果的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治療30 d后的ALT約為(80.5±4.7)U/L、AST約為(20.3±2.9)U/L、T-Bil約為(18.7±3.8)μmol/L。與對照組比較,ALT、AST、T-Bil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肺結核患者的免疫能力較低,有統(tǒng)計顯示約有36.7%的肺結核患者會同時感染乙型肝炎病毒[4-5]。目前臨床治療肺結核的常規(guī)方法主要為HRZE方案,該種療法雖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同時也會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一定傷害,對于同時合并HBVI的肺結核患者而言在進行抗結核治療的過程中更易出現(xiàn)肝損害,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同時對患者實施抗病毒及保肝治療十分必要[6-7]。在此次研究中對照組及觀察組均在常規(guī)抗結核的治療基礎上對患者使用了替比呋定進行抗病毒治療,該藥物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類抗乙肝病毒HBV藥物,其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炎病毒的增殖,降低對患者肝功能造成的損傷,但觀察組聯(lián)合使用甘草酸二銨后ALT、AST、T-Bil檢驗結果提示所得效果更為理想,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也提示觀察組所得效果更為顯著對比兩組患者HBsAg轉陰率、HBeAg轉陰率及HBV-DNA轉陰率未見明顯差異。此項研究結果證明在對肺結核合并HBVI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實施抗病毒及護肝治療所得效果更佳,更利于保護患者肝功能。
綜上所述,對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實施抗病毒及護肝治療可有效提高該病癥的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的同時也可達到良好的保肝效果,降低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的損害,故值得推廣。
[1]張慶利,孟秀英,李曉,等.核苷類似物對肺結核合并HBV攜帶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5):185-187.
[2]程書權.應重視乙型肝炎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診斷與治療[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24(18):2785-2798.
[3]曾秀忠,麥群娣,曹麗紅,等.肺結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使用抗病毒藥物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5,21(20):72-73.
[4]劉玉玲.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1):195-196.
[5]金凌震,樓蓮青,吳霜,等.肺結核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治療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66-168.
[6]毛紅霞,樊小慧,龔輝,等.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對肺結核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結核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15(2):29-30.
[7]葉艷菊,俞建平,陳紅娟,等.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與護肝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