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經濟成績不俗:經濟增速、國際貿易、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集體出現難得的“歡歌笑語”。中國經濟增長平穩(wěn),經濟發(fā)展韌性十足。
然而,上述增長狀況是否可持續(xù),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我們看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形成的全球債務高企、生產率增速下降等長期性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而全球貨幣政策開始同步收緊以及美國政策搖擺風險等新問題又在不斷出現,且不排除出現“黑天鵝”和“灰犀?!钡目赡?。對中國而言,新舊動能轉換緩慢、金融不穩(wěn)定、企業(yè)債務高企等問題仍揮之不去。如何理解和判斷這些問題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值得深入研究。
更為重要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和過去幾年中國對外開放的實踐,開始讓人們意識到匯率理論、三元悖論等重要理論與現實世界的偏差?;诖?,我們又需要做出怎樣的改進、完善甚至顛覆?
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才能明其將往。如何應對上述問題,對中國制定正確的匯率政策、外匯管理政策至關重要,也關系到中國經濟能否行穩(wěn)致遠、實現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的順利轉變。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的40周年,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guī)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相信,只要能把握住正確航向,從容應對,2018年中國經濟就有望呈現出確定性較強的比較優(yōu)勢,在全球經濟復蘇中繼續(xù)發(fā)揮“穩(wěn)定器”的作用。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