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修改權與保護作品完整權都是著作權中的作者人身權利,在訴訟中常常見到著作權人對他人侵犯其修改權和侵犯其保護作品完整權一并提起訴訟,這樣就給社會大眾造成了兩者在實踐中不可分割的印象。因此,為了使大眾更好地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本文將從相關理論知識和司法實踐出發(fā),試圖區(qū)分構成侵犯兩者的要件。
關鍵詞:侵權;區(qū)分;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8-0201-01
作者簡介:呂秋蕾(1996-),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南京師范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
修改權是指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是指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實踐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不少著作權人將侵犯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一并作為提起訴訟的理由,作品權利人似乎認為對兩者的侵犯行為是一同作出、不可分割的。但實際上對修改權的侵犯與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犯是有差異的,本文中筆者將通過對相關理論和案例進行分析進而探尋判斷侵犯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方法。
(一)保護客體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可以得知,我國設立修改權的原因在于使得著作權人有權在作品發(fā)表之后對其發(fā)生改變的思想在已發(fā)表的作品里能重新得到表達而對作品進行修改。該權利能夠確保著作權人的思想能與其作品的表達保持一致。因此可以看出修改權并非是保護作品的內(nèi)容、表達和思想不受改變的權利,而是保護著作權人的創(chuàng)作自由的權利。
保護作品完整權是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歪曲和篡改都是具有貶義之意的詞匯,兩者的共同點在于其均曲解了著作權人想要呈現(xiàn)給讀者的思想。因此可以看出保護作品完整權是保護著作權人的思想與其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的同一性,排除他人對作品進行改動從而使得讀者對作品以及著作權人思想觀點產(chǎn)生曲解。
(二)權利內(nèi)容
修改權的內(nèi)容包含兩個方面:首先,著作權人自己對作品進行修改。著作權人對自己的作品可以任意進行修改,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是著作權人修改自己作品的權利應當以不侵犯他人的權益為限。其次是授權他人對作品進行修改。但他人行使修改權必須依照著作權人的要求進行,不得違背著作權人的意志。
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內(nèi)容包括作品不被歪曲、篡改。我國雖然未在法律中明確指出歪曲、篡改應當達到何種程度才能造成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犯,但我國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以損害著作權人聲譽作為判斷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標準。
(三)侵權對象
從侵權對象的角度來看,侵犯作著作權人的修改權通常并沒有改變作品的內(nèi)在表達思想,而主要是表現(xiàn)為改變了其外在表現(xiàn)形式;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卻恰恰相反,其不以作品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改變?yōu)橐潜憩F(xiàn)為改變作品的內(nèi)在表達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兩者權利的侵犯并不必然是基于同一行為,也就是說侵犯修改權并不一定就侵犯了保護作品完整權。
雖然在實踐中存在大量同時起訴侵犯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情形,但法院在實際的裁判中卻往往將兩者進行了區(qū)分。
首先,保護作品完整權保護的是作品的內(nèi)容、觀點、主題不受歪曲、篡改。因此如果僅是改動、刪節(jié)或更換了作品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且并沒有達到對原作品表達的觀點歪曲、篡改的程度,在未經(jīng)授權或無合法依據(jù)時,被告僅侵犯了原告的修改權,而不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
其次,修改行為是行為人主觀上出于故意對作品進行修改的行為,對于非故意造成的改變,如制作、校對錯誤、印刷錯誤等不會侵犯著作權人的修改權。但是如果由于出版社校對人員等工作人員對作品進行修改而導致作品質(zhì)量低劣,使得著作權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就應當被認定為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保護作品完整權。
根據(jù)前文所述,侵害作者修改權的表現(xiàn)與侵害作者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表現(xiàn)不同,因此在認定某一行為侵犯了修改權時首先應該對修改前后的作品進行比較,確定其被修改之處,進而確定著作權人是否授予被告權利進行修改或者法律是否有相關規(guī)定賦予被告修改的權利,若被告有修改的群里再進一步審查其有多大的修改權限范圍,最后確定修改之處是否落入該權限范圍之內(nèi)。而在認定對保護作品完整權造成了侵犯時首先應當對著作權人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意圖進行分析,進而再分析改動后的作品的表達思想和意圖,將兩者進行比較并結(jié)合該改動后的作品對作者的聲譽影響的程度,最后得出是否侵權的結(jié)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既聯(lián)系緊密又相互獨立,對其中一個權利的侵犯并不必然導致對另一個權利的侵犯,因此在對一侵權行為進行認定時應當注意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得出侵權的結(jié)論。
[1]鄭成思.知識產(chǎn)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李雨峰,王玫黎.保護作品完整權的重構[J].法學論壇,2003(2).
[3]李深.被誤讀的修改權[J].中國專利與商標,2004(3):71.
[4]陳一痕.保護作品完整權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