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燕
魯慧茹,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正高級教師,現任上海市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勞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師德先進個人、上海市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上海市靜安區(qū)領軍人才、靜安區(qū)第一屆“靜安杰出人才”等光榮稱號。
愉快教育是一師附小創(chuàng)始人陳鶴琴先生教育思想的發(fā)展,至今已有35年之久,其堅持面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已經成為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與辦學傳統(tǒng)。魯校長全程參與、研究愉快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并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她認為:(1)愉快教育是一種先進的辦學思想。它不是單純地教學生去應試,會做題,而是教會學生做人;它不僅關注智能教育,更重視情感、價值觀教育。(2)愉快教育還是一種先進的學生觀。把學生看成是有獨立人格的人,尊重學生是愉快教育的前提和基本態(tài)度。(3)愉快教育也是一種課程觀。課程學習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其過程中的愉快和刻苦并不矛盾,兩者可以互相促進。愉快教育的探索深深扎根于素質教育的土壤,附小多年來德育與少先隊的生動實踐為愉快教育的推進提供了寶貴資源,同時,愉快教育的推進也促進學校德育與少先隊工作不斷走入新境界。
“每一個附小的兒童都是聰明多才的,每一個附小的兒童都是陽光自信的!”這是魯慧茹校長對附小兒童的期許。多年來,魯校長始終將“實踐體驗,感悟內化”作為德育工作的主線,關愛著附小兒童的茁壯成長。
魯校長反復強調:教育工作必須細致無痕,必須關注實踐,強化自主。因此,學校重視文明禮儀、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明確學校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目標序列與內容體系,有序落實學生的文明行規(guī)養(yǎng)成。學校確立了校本行為規(guī)范教育體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懂禮儀、會學習、能合作、有創(chuàng)造”的附小活力少年。在總培養(yǎng)目標的引領下,學校以“快樂成長D o R e M i”為主線,把全校五個年級分成低、中、高三段,用禮儀教育來統(tǒng)整,形成序列。同時把學校育人目標化入各年段,做到“一個年級一重點,一個禮儀一目標”,一年級基礎禮儀,二年級學習禮儀,三年級交往禮儀,四年級形象禮儀,五年級自主禮儀,明確禮儀目標,落實實踐活動。
魯校長認為,兒童德育,其本質是探索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老師們在教育過程中只有把握其本質,使教育方法凸顯童趣童化,才可能打開學生的“情感閥門”,教育才能做到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內化于心、外顯于行。文明禮儀能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自尊和自信,它是每個孩子道德成長的起點。附小的文明行規(guī)學習內容,都被孩子們編成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禮儀童謠兒歌,這些兒歌形象生動、明了易記。附小校園內一日常規(guī)的禮儀童謠墻、附小的《禮儀兒歌童謠集》、附小的《禮儀小手冊》都在向同學、老師、來賓、家長介紹我們的行為規(guī)范。各個年級通過“讀、吟、背、做、議”,讓孩子們能知曉禮儀、踐行禮儀。
怎樣以活動為載體,達到育人目的?如何在活動中凸顯育人功能?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也是魯校長帶領團隊一直在研究和實踐的問題。學校盡力構筑與完善多渠道、多層次、多途徑的全方位育人體系,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溫馨教室建設,展示班隊特色、精心打造行規(guī)教育氛圍;培養(yǎng)閱讀習慣,將閱讀與學生的禮儀教育有效結合,成為行規(guī)教育有力抓手;借助儀式活動,緊緊抓住開學第一課、升旗儀式等儀式教育機會,對學生進行多渠道、多角度、多層面的教育;滲透學科課堂,關注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意志品質的保持;心理專題介入,從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評價等心理層面,設計與心理教育整合的拓展型課程,提升教育的效果。
魯校長始終關注隊員自主活動能力的提升,自主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自主設計自己的隊活動。附小的學生是快樂的,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每一個同學都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能;附小的學生是自主自動的,每一項活動都是學生喜歡的,因為每次活動的籌備和決策中都可以看到我們附小學生的身影,都能夠聽到隊員們心底的聲音。“為自己的活動發(fā)聲”,自己的活動自己搞。
在附小的少先隊活動中,我們的老師只充當“制片人”和“顧問”。每個中隊,都設立了崗位制度,以小崗位建設為抓手,通過人人出力、認真負責、積極進取的小主人意識的培養(yǎng),創(chuàng)建溫馨向上的班隊集體。每個隊員都能在小崗位上為集體服務、出力,不僅鍛煉能力,增強責任意識、小主人意識,還學會團結協作。一個個小崗位就是隊員自主成長的大舞臺,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主參與中,獲得成長與進步。
學校因勢利導,創(chuàng)建了多維的評價方式,以達到激發(fā)學生文明行為實踐的效果。學校設置了各種特色評選,引導文明言行,我們鼓勵學生敢于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多方面發(fā)掘學生行為方面的閃光點。建立優(yōu)課體驗機制,營造良好班風。每周對獲得行規(guī)流動紅旗的班級增加學校優(yōu)質拓展課程的整體體驗,如高爾夫球、美味廚藝、汽車館體驗、創(chuàng)客中心體驗等等,提升班隊集體的行規(guī)爭創(chuàng)熱情、培養(yǎng)團隊精神,營造良好班風。設計文明“禮”贊,為文明行為點贊。設計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獎券,如與校長合影、與老師合影、高爾夫課程體驗、美食課程體驗、免作業(yè)、額外借書資格等等,進一步激發(fā)隊員自主發(fā)展的愿望與熱情。
少年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少先隊組織,少先隊組織是兒童成長成才的沃土、搖籃。30多年來,附小的少先隊教育一直是愉快教育實踐與研究的主陣地。
兒童團是少先隊的預備隊,是少先隊教育的分層組織,附小的苗苗兒童團組織旨在探索幼小銜接,“快樂加入兒童團”的團前教育過程是卓有成效的。為從入學第一天就激發(fā)孩子向往兒童團組織、盼望戴上綠領巾的愿望,魯校長帶領德育團隊,在暑假中就聚焦“團前教育”專題開展研究,將其融入附小學子成長必須體驗的20+件事的活動實踐中。
“我入隊我光榮”是二年級的年段主題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掌握“六知六會”,在活動中學習少先隊的光榮歷史,理解少先隊組織的意義,知道隊組織的標志、隊禮的含義等,激發(fā)孩子成為少先隊員的自豪感,使他們更懂得入隊后要以實際行動為紅領巾增添光彩。
附小的團隊組織活動,以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加強兒童團、少先隊建設,將隆重的儀式教育融入學校整體教育工作中,結合到常規(guī)工作和形勢教育中,做到屆屆有儀式,年年有新意。
今年,少代會代表們在履職過程中,發(fā)現了學校游泳課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由于三個班級同時進游泳館,更衣室無法容納,過于擁擠,游完泳后也一樣。于是他們提出了提案:游泳課三個班相對錯時,以杜絕安全隱患。收到這樣一份提案,魯校長深深地被少先隊員的主人翁精神感動,在閉幕式上為提案作了認真解答,采納并責成教務處進行改進與落實。少代會是學生自主管理的機制與平臺,魯校長鼓勵隊員參與學校的管理與建設,為學校的發(fā)展獻言獻策,重視隊員的提案,每年都將少先隊員的提案拿到行政上重點討論,她尊重每一個隊員的意見,逐一回復,并要求行政各個部門有序落實與反饋。附小的小主人們?yōu)樽约旱奶岚改鼙徊杉{應用感到自豪,進一步提升了主人翁意識和“參政議政”的能力與水平。
以少先隊組織建設與活動為抓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少先隊員樹立理想信念,明確成長方向,放飛童年夢想,增進對“中國夢”、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認同和情感。每個學年,學校都組織隊員們開展指向明確的主題實踐活動。如“快樂有夢,幸福追夢,執(zhí)著圓夢”的主題系列活動,我們倡導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每學年的“五個一”實踐活動,要求每位隊員擁有一個夢想,制訂一份規(guī)劃,尋找一個榜樣,練就一項本領,進行一項自評,引導學生有理想,會行動,盼成功。
校園中的每一個場所,都是一種思想的傳遞,一種文化的表達,魯校長著力建設一個和諧優(yōu)雅的校園環(huán)境,以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重點打造了“十大童趣學習場景”:圓夢樓——學習琴棋書畫的俱樂部;科技坊——探究實踐,撰寫實驗論文的夢工廠;森林閱讀吧——親子互動,趣味閱讀的書香森林;悅趣圖書館——暢游書海,靜心閱讀的書友會;農藝園——研究種植,設計標牌、寫栽種日志的小園地;禮儀墻——展示師生共同創(chuàng)編的禮儀童謠的小天地;班級文化視窗——個性展示交流的平臺;書香廊——隨處閱讀的不同主題情境的閱讀走廊;“春芽”電視臺——學生自編自導、自主亮相的展示舞臺;“H a p p y”校園網——師生、生生對話的空間。魯校長堅持隊教協同理念,在學校大力創(chuàng)造有益于少先隊活動開展、有益于少先隊員學習鍛煉的新空間,讓校園真正成為少年兒童追求新知、交流思想、鍛煉才干、展示進步的大課堂、大舞臺。
魯校長要求每一位輔導員都要以科研的眼光發(fā)現學校原有德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思考,并與學生發(fā)展處的老師們共同開展頭腦風暴,設計解決方案,亮出了“附小學子成長中必須經歷、體驗的20+件事”這一嶄新的德育品牌。
魯校長主持了市級課題《“兒童立場”下學校年段德育主題活動整體優(yōu)化的實踐研究》,以“快樂成長D o R e M i”為主線,圍繞學校育人目標,將整個小學階段用德育與少先隊主題活動來統(tǒng)整,形成序列,落實到各年級。魯校長特別倡導“三關注”:
一要關注兒童立場。愉快教育一貫主張兒童為先,只有尊重兒童的年齡、性格、性別、興趣等差異,做適合兒童的事情,才能培育兒童,發(fā)展兒童。我們引導孩子學習、活動,要充分體現童趣、童真、童心,引導孩子們在實踐中能自主、自動、自信,通過自我教育逐漸養(yǎng)成正氣、大氣、靈氣。
因此,在德育與少先隊活動中,我們倡導少一點教師的主觀性策劃,多一點學生的主動和意愿;少一點活動口號,多一點切身的體驗;少一點傳統(tǒng)的規(guī)范形式,多一點孩子自己的能力鍛煉。
二要關注整體優(yōu)化。豐富的活動體驗,是開展德育的有效載體之一,但活動不能碎片化,更不能隨意性,要有學校整體的頂層設計。優(yōu)化一,大處著眼,做融合,立高度,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滲透與學校愉快教育文化精神的傳承內化,還要把培養(yǎng)目標與基礎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有機結合。優(yōu)化二,小處著手,做課程,抓落實,能操作。主要體現在:分年段有主題,針對性強;形成序列,引導做事,重在內化;全員參與注重體驗,落實評價。優(yōu)化三,落實德育目標,科學合理評價。學校加強對少先隊活動課程的探索,不僅考慮課程目標、內容,同時探索課程的評價。魯校長帶領團隊為每個年級的隊員設計了一份主題活動記錄評價單,將活動表現、體會在記錄單上一一記錄,將活動評價通過師生、生生、家校多維地進行,將活動的效果進一步延伸。
三要關注實施成效。只有關注成效,才可能在研究實踐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與改進。我們欣喜地發(fā)現了課程實踐的研究成效:第一,促進了學校德育的實化和有效性,德育成為可行可見的。第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每一次活動的組織實施,孩子在自我教育,教師也在自我教育,他們在過程中組織調控、總結及提煉,德育目標更清晰,課程要求更具體。第三,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成長。孩子們在評價手冊上寫下活動心語,感受到從設計策劃、組織投入到體驗過程的一系列成長經歷,更重要的是學會大手小手的互幫互動,童心愛心的接力傳遞!
歷經35年發(fā)展的愉快教育正在傳承中不斷完善,面向未來,魯慧茹校長與她的團隊將繼續(xù)秉承要辦最好學校的信念,不斷為少年兒童健康的成長作出新的努力。我們相信,一師附小的愉快教育一定會在新時代中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廣大少先隊員也一定會在新時代中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