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
一個家族的傳承,從精神傳承到財富傳承都缺一不可。而精神傳承往往內化為一個家族的鮮明特色,脫離不了地域和時代的符號,更具有歷史與文化的特征。因此,回溯中國古代與近現(xiàn)代的家族傳承智慧,對當下的家族傳承操作仍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家族精神的傳承相比財富傳承更有意義也更加復雜。
在中國古代到近現(xiàn)代的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不少世家。吳越之錢氏與湖南曾氏即為典型。
吳越錢氏始于錢镠。錢镠乃浙江臨安人,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創(chuàng)立人。唐末跟從石鏡鎮(zhèn)將軍董昌鎮(zhèn)壓農民反抗軍,后任鎮(zhèn)海節(jié)度使。乾寧年間,他擊敗董昌,占有兩浙十三州,后梁開平初年被封為吳越王。
中國歷史上的五百多位皇帝,大多被兇、短命、絕后,唯有錢氏家族源遠流長,繁衍至今。據史書記載,錢镠曾立有家訓,在臨終前還給子孫留下了“心存忠孝,愛兵恤民,勤儉為本,忠厚傳家”等十條遺囑,這些家訓和遺囑世代相傳,激勵著錢氏后人。
而近現(xiàn)代的曾國藩及其后人,因為年代晚近,有著諸多詳實的資料記載。曾國藩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方法值得借鑒,其為人之道對家族產生重大的正面影響。曾國藩留下的“書(勤讀書)、蔬(種蔬菜)、魚(養(yǎng)魚)、豬(喂豬)、早(早起)、掃(打掃)、考(祭祀)、寶(善待親族鄰里)”八字家規(guī),被認為對其家族后人構成了完整的“精神傳承典范”。
曾國藩家族后裔人才輩出,雖然并未在政、商兩界取得非凡成就,但幾乎沒有敗家子,有的還是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对鴩視穫鞑V泛,還是教育部指定的學生配套課外讀本之一。
事實上,中國古代文化“輕財重仕”,推崇士大夫文化中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因此,在家訓中,大人物往往是從讀書人的角度來教育、勉勵子嗣后代,鮮有提及財富的。到了近現(xiàn)代,家族財富之傳承才始為國人所關注,例如江蘇無錫榮氏家族、上海的盛宣懷家族,他們都見證了晚清到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經濟發(fā)展。
錢氏、曾氏乃世家傳承之典范。但從另一個方面看,中國幾千年歷史,真正能傳承下來的家族,在絕對數(shù)量上非常少,大部分是曇花一現(xiàn)?!都t樓夢》這部架空朝代的虛構小說中的賈府,借因得勢而獲得巨額財富的大家族,在歷史上也不乏同類。賈府的“倒下”或許與元妃死后家族失寵有直接關系,倒下之前的賈府,內部管理混亂、子嗣不求上進、管教不嚴、后繼乏人,“大廈將傾”只是個時間問題,或者只是在等待一個導火線式的事件而已。真實歷史上,中國古代的“巨富”,遠到西晉著名的石崇,近到胡雪巖,都是一代巨賈而未能善終,所積累的財富也灰飛煙滅。
家族傳承,其實是“人”與“財”這兩個因素的傳承。而人的傳承,其實就是精神的傳承。中國歷代世家之傳承,關注的重點是人,而不是財產與財富。由于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制度,加上父尊子卑的文化,父母一輩對子女一輩的影響相當大。于是在文化上形成了長輩訂立家訓或者書寫《誡子書》的傳統(tǒng)。例如諸葛亮那段著名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在寫給兒子的《誡子書》中。
時至今日,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開始平等化,不再是百年前的尊卑有別?,F(xiàn)代社會,給子女留下家訓可能并不是一件被普遍認同的事了,對子女后嗣也難以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強調家族精神之傳承仍然有必要,因為這是家族基業(yè)長青的一項保障。
如果說家訓是家長對子女在家族精神方面的道德要求,那么在現(xiàn)代社會,家族精神的傳承主要依靠的就是法律工具,而非道德說教。這些法律與金融工具,主要是《家族治理規(guī)章》與家族基金會。
在財富傳承領域,《家族治理規(guī)章》成為近些年的熱門話題。所謂“《家族治理規(guī)章》,是指家族財富的創(chuàng)始人,將其認為最重要的家族精神與家族傳統(tǒng)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固定下來,被以此作為“統(tǒng)治”家族后代的基本原則。
《家族治理規(guī)章》是“家族治理(Family Governance)”的重要內容,這也是工業(yè)革命后西方家族企業(yè)最關注的傳承主題之一。
區(qū)別于家族企業(yè)的治理,《家族治理規(guī)章》的主要對象是家族治理。我們知道,公司治理主要是平衡好股東會、董事會與高級管理人員及監(jiān)督人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劃清各種界限,保障公司在任何個人出現(xiàn)意外情況之下也能按照既定的規(guī)則運營。在這一點上,《家族治理規(guī)章》具有相似性?!都易逯卫硪?guī)章》的核心目的,是明確家族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特別是對家族企業(yè)、家族事業(yè)的權利與義務,明確家族成員參與家族企業(yè)管理的方式、享受家族財富的方式,避免家族成員的內斗影響家族企業(yè),避免個別家族成員的婚變、意外等影響家族企業(yè)。
在家族精神傳承方面,另外一個重要工具就是家族基金會。
家族基金會的神奇在于,它融合了家族的精神傳承與財富傳承,將精神傳承視為家族基金會的內核本質。很多人知道美國的洛克菲勒基金,但是卻很少人知道洛克菲勒家族所持有的工業(yè)企業(yè)還有哪些,昔日的石油帝國已經被肢解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基金會讓此后100多年的世人記住了洛克菲勒這個名字,今后還會被記住。因此,基金會的第一任務,是讓一個家族的名字獲得長時間的社會正面評價,這些榮譽對于每一個家族后代成員,無疑是一筆重要的隱形財富。
設立家族基金會,還能減輕來自“仇富”的壓力。仇富心態(tài)是每個社會體系普遍存在的,并且不能完全避免。而仇富的最高狀態(tài),便是“懷璧其罪”。古代成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說的就是顯現(xiàn)的巨額財富,可能會給自己或者家人帶來殺身之禍。因此,財富在某種意義上看,給子女帶來的,不僅是舒適的生活,也可能是壓力甚至禍水。而家族基金會的公益性,首先能培育家族成員投入公益慈善之“心”,鼓勵家族成員參與社會公益慈善活動,與社會弱勢群體形成良性的對話與溝通;其次能釋放一個顯著的“財富源于社會而回饋社會”的信號,減少家族成員因持有財富而形成的壓力。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xiàn)實中,財富二代而終的比例并不小。因此,在積累財富之后,注重家族精神的傳承,才是破除“富不過三代”的利器。家族精神的傳承,相比財富傳承,更有意義,也更加復雜。
家族財富的傳承,可以大比例地借助外力:聘請職業(yè)經理人管理家族企業(yè),聘請家族辦公室或者私人銀行協(xié)助管理金融資產。但是在家族精神的傳承方面,需要家族成員更多地參與,形成一代人對下一代的影響。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