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物理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由于物理具有知識點抽象、內容復雜的特點,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這就造成了廣大教師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
關鍵詞: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策略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會涉及學生將來生活、工作的多個方面。有的物理教師教學中仍然在進行傳統式教學,這會讓學生感到無趣。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進行高效的教學、如何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需要大家進行深入思考,本文論述了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的方法,希望和大家共同進步。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目光
在上世紀中葉,國外發(fā)達國家就已經對情境教學展開研究,我國起步較晚,甚至有的教師還沉浸于舊有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是師、生及教材間的互動,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從狹義方面來說,情境教學有助于學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堂學習,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注意力,激發(fā)內心的探究欲,從而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有鑒于此,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吸引學生學習的目光,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如,在講授“機械波的形成和傳播”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大型團體操中紅旗飄飄的場面、藝術體操中長綢舞的畫面,使他們對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筆者邀請一位學生抖動繩子,說明繩波形成過程,問道:“為什么繩子上會形成波呢?”結合計算機模擬進行演示,這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紛紛展開猜想,最終得到可以視繩子各部位由質點組成,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后一個質點比前一個質點落后,振動的形式傳播出去就最終形成波。筆者運用軟彈簧來講述縱波,問道:“波在彈簧上的傳播跟在繩子上傳播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對比得到繩波是橫波、彈簧是縱波,它們之間有本質的區(qū)別。通過情境教學,筆者能把學生自然地帶入到波的世界,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 多措并舉,提升課堂效率
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而教學的方法要服務于教學目的。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首先明確教學的任務,做到針對性選取教學方法,課堂中的教學方式一般有講授法、實驗法、自學及探討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教材的知識來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要依據教師的講課方式來學習課程的內容,在指導下完成學習的任務,在課堂上獲取物理知識。
如,在講解“萬有引力”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了牛頓發(fā)現的過程,問班級同學為何晚上的星星不能落到地球上;在講授“人造衛(wèi)星”之時,筆者為學生播放了衛(wèi)星的發(fā)散場面和相關圖片,使他們增加了對衛(wèi)星的直觀感受,從而將抽象的內容化為形象的知識。在講授“長度的測量”時,筆者拿出了游標卡尺、圓管、瓶子等物品,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游標卡尺來測量外徑、內徑和深度等部分。通過動手體驗的方式,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這有利于理解教材的內容,明白科學家探究的過程,從而獲得直觀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通過不同教學方式的組合,教師能夠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有趣,抓住學生關注的焦點,加深他們的印象,較好地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最終提升教學的效率。
三、 注重實驗,理論聯系實際
近年來,高考試題中出現了大量的物理實驗試題,對于學生的物理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物理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加之內容較為抽象,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在此背景下,實驗能夠將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直觀,有效地消除學生內心對物理的抵觸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聯系實際提升其創(chuàng)新能力。物理還是一門需要觀察實驗的學科,學生通過實驗現象能夠鍛煉自身的總結、歸納能力,還能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
如,在進行“探究電阻定律”時,筆者問道:“不同的材料,電阻為何不同?金屬材料電阻的阻值由哪些因素決定?”學生們紛紛提出來自己的猜想,筆者又說道:“大家在測量時需要畫出電阻的電路圖,在研究阻值與三個因素的關系時,是否應該同時進行?如果不同時,應該怎樣分步研究?”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對不同的因素進行研究,讓你設計出記錄的表格。筆者提醒學生要正確選擇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正確讀數。通過觀察到的數據找到電阻定律結論。筆者引導學生思考道:“實驗的結果是否有誤差?原因在哪里?如何進一步分析一些因素對電阻的影響,如溫度等?滑動變阻器是采用什么方式來改變電阻的大???”對此,筆者讓學生進行了進一步探究。通過實驗的直觀形象,能夠使他們加深對電阻知識的理解程度,鍛煉總結的能力,創(chuàng)新自己的思維。
總之,廣大物理教師應當趁著新課程改革的東風,積極地進行教學思考,開展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提升課堂的效率和質量,將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幫助他們順利地進入理想高校進行深造學習,使其能夠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文.如何實施高中物理的高效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5(1).
[2]劉金周.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幾點體會[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4(2).
作者簡介:
林淑燕,福建省龍海市,龍海程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