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摘要:在分析當前我國會計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會計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相關內容,并結合實際會計教學情況,重點從多方面論述了如何有效提升會計實驗教學質量,希望對于今后的會計實驗教學發(fā)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會計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縱觀我國的高等教育發(fā)展,普遍存在著紙上談兵、高分低能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學生的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相互脫離,更為重要的一方面,則是由于學生在脫離實踐的教學環(huán)境中不再具備好奇心,存在較為嚴重的思維僵化問題,并沒有主動性的探究問題的能力,在面對難題的情況下,不會積極組織和利用自身的專業(yè)背景來有效解決問題。因此,忽視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具有很大的影響,能讓學生的思維水平大大受到限制,降低綜合能力,不利于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通過高校會計教育,主要就是實現為會計行業(yè)儲備人才的工作,在此過程中,應重視創(chuàng)新性教育的開展,積極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水平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1 會計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通過會計實驗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積極進行觀察和操作,還應該進一步去調動思維、積極思考,不斷實現推測和判斷,以便得出正確的結論,體現出操作的非唯一性以及直觀性等方面特點,能積極推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技能、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1]。
首先,會計實驗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能力。考慮到實際中的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應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具有較強的職業(yè)判斷能力,在實踐中重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具體的實驗指導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教材內容的限制,積極豐富自身知識水平,突破思維定勢的影響,針對問題大膽思考,積極嘗試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等,對于操作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進行改進,并能積極嘗試和探索新方法,鼓勵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利用會計實驗教學,能有效保障創(chuàng)新技能。通過會計理論方面的學習,目的則是實現會計實踐,能利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應該充分重視會計的操作技能方面的問題,利用實踐來不斷完善。學生應該從會計試驗過程中的高仿真行以及操作的非唯一性進行積極思考,不斷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技能。
2 提高會計實驗教學的途徑思考
2.1 構建“三段式”的會計實驗教學模式
所謂的“三段式”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包括,獨立開展集中式手工記賬實驗工作,實現同步理論教學的分散式手工記賬實驗,以及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電算化會計實驗[2]。
第一,在分散性階段實驗模式中,主要采用同步理論教學的分散式手工記賬實驗過程。其中,主要體現出分散性的特點,結合理論教學精度方面的要求,實現會計實驗教學的分散化要求,保證能夠實現理論和實驗相互結合,并能較好分散地應用在理論教學中,不必單獨開展實驗場所。比如,在進行《基礎會計學》理論教學中,結合進度要求,在進行會計憑證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傳閱真實的各種原始憑證實物,以及記帳憑證實物;在進行授課完畢,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填寫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加深認識。
第二,在集中的階段實驗模式中,主要就是獨立開展相關的集中式手工記賬實驗活動。這部分工作可以在理論教學結束之后,統(tǒng)一化開展相應的會計實驗教學工作,比如,在學習完《基礎會計學》基礎上,通過一周左右的時間來進行集中性全環(huán)節(jié)的模擬實驗教學。保證過程的完整性,結合教學內容安排,要求實現憑證的填制、審核、匯總、裝訂、登帳到填制報表,如此之下就構成了相應的全部的會計核算程度,利用上述實驗,能滿足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在綜合實驗模式過程中,主要體現出利用會計電算化式的全方位的模擬實驗。通過小組崗位式分工協作的形式,能讓學生作為獨立個體實現操作,保障通過人員安排以及機構設置等方式,結合實踐要求,進行崗位分工,讓學生各自進入彼此的角色,在滿足崗位工作的基礎上,實現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工作。并能實現一定要求下的崗位輪換要求,滿足全面實踐的要求,保證實驗效率的提升,還可進一步促進學生對于各個崗位相互之間的綜合業(yè)務能力的理解,進一步實現內部控制要求。通過此項實驗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業(yè)務處理能力,有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一般來說,這大都安排在學生畢業(yè)前的一個學期,能實現較為全面型的理論以及實踐方面的鍛煉,具備完成較強的綜合實驗的條件。
2.2 合理選擇會計實驗教材,確保實驗內容合理性
在實驗教學體系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則是會計實驗教材,在進行相關的模擬過程中,不僅要求實務資料具有很高的仿真性,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時代感、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要求實驗資料能夠幫助企業(yè)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實務,并能及時反映出新的會計法規(guī)中注意事項等問題,有效實現預期的實驗教學目標。
在進行會計試驗教材結構設計過程中,不論選擇校外教材還是自編教材,都應該要求結構合理,一般來說,都應包括建帳資料、試驗操作手冊、經濟業(yè)務的說明及提示、原始憑證以及參考答案等部分。其中,學生通過操作手冊能夠了解實驗目的以及實驗主體,進一步掌握相關所涉及到的會計主體的產品類型、原材料以及組織結構等方面內容,進一步合理明確會計處理相關方法和政策要求,還應該重視相關各類賬簿的建賬資料等環(huán)節(jié),通過經濟業(yè)務說明、原始憑證對照等,能實現相關的登記、記賬、編制財務報告的要求,通過參考答案能實現對于上述業(yè)務的核對和檢驗。
在開展安排會計實驗的內容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進一步體現出可操作性、實用性以及知識性方面的原則,不可過分強調真實和虛假的范疇,也不可過于強調會計核算、忽視會計監(jiān)督等。一般來說,主要涉及到會計基礎實驗和財務會計實驗兩方面的內容。在會計學基礎實驗內容中,相應可以結合實際將會計實驗主體設定為制造工業(yè)企業(yè),這樣能讓學生熟知相應的原材料和成品,具體內容可以歸結為以轉賬結算為主的購銷業(yè)務,涉及到相關較為簡單的利潤分配、成本計算以及分配等方面問題,經濟業(yè)務量控制在50筆左右即可;在財務會計實驗中,主要涉及到內容則是成本計算為中心的典型制造企業(yè),一般來說,涉及到相關的三種結算方式以及四種票據等,還涉及到其中相關成本計算業(yè)務、接受投資業(yè)務、年度決算、所得稅會計、財務報告編制、利潤分配等方面,其中,經濟業(yè)務量則為150筆左右,符合課時安排的實際情況。
3 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教學中的會計實驗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視其重要性,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這也是培養(yǎng)未來經濟社會的合格人才的必要過程。
參考文獻:
[1]劉建業(yè).會計實驗教學在高校經濟類專業(yè)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
[2]于玉林.會計實驗教學的新進程——會計實驗創(chuàng)新教育的再探討[J].會計之友,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