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朝明 朱小區(qū) 曹家麟 蘇林紅 柳俠平 吳春明
浙江省溫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二草清肝湯是我院治療濕熱中阻型慢性乙肝的常用方,前期已進行多項實驗室及臨床研究。我們采用二草清肝湯聯(lián)合恩替卡韋及干擾素治療濕熱中阻型高病毒載量HBeAg陽性慢性乙肝效果顯著,本文從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情況進行探討,以更深入地比較各組方案療效。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確診高病毒載量HBeAg陽性慢性乙肝的120例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3組。對照1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2~54歲,平均42.26±6.63歲;平均HBVDNA7.85±1.26×107拷貝/ml;病程 1~13年,平均8.95±1.49年。對照2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0~52歲,平均42.02±6.86歲;平均HBV-DNA 7.89±1.32×107拷貝/ml;病程1~15年,平均9.03±1.52年。觀察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31~53歲,平均42.79±6.67歲;平均HBV-DNA7.91±1.39×107拷貝/ml;病程1~15年,平均8.74±1.87年。3組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可存在乏力、惡心欲嘔、上腹部不適、厭食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見肝區(qū)疼痛及身目黃染,乙肝兩對半檢測顯示HB-sAg、HBeAg、抗-HBs等陽性,肝功能中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膽紅素水平升高,HBV-DNA陽性。濕熱中阻型[2]:主要癥狀:①尿黃;②身目黃染;③舌紅、苔黃膩。次要癥狀:①脅痛;②口中黏膩感;③惡心欲嘔,厭油膩。確診時滿足主要癥狀,次要癥狀滿足②的同時再滿足1項即可。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血清HBeAg、HBsAg陽性持續(xù)6個月以上,HBV-DNA>1.00×107拷貝/ml,ALT水平達到正常上限2倍以上,但不高于10倍正常上線,總膽紅素水平不高于2倍正常上限,要求抗病毒治療且知情同意者;②經(jīng)醫(y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③中醫(yī)證型屬濕熱中阻者;④均為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療者。排除標準:①血小板計數(shù)<50×109/L,中性粒細胞<1.0×109/L,或存在精神障礙性疾病不能耐受干擾素治療者;②婦女妊娠不便納入者;③受試藥物過敏者或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肝、肝臟惡性腫瘤等其他肝臟疾病者;④肝硬化失代償期者;⑤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感染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1組:口服恩替卡韋(上海施貴寶,批準文號H20052237)0.5mg,每晚口服1次。對照2組:在對照1組基礎上聯(lián)合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b(佩樂能,德國默沙東藥業(yè),批準文號20130068)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觀察組:在對照2組基礎上聯(lián)合二草清肝湯:垂盆草、雞骨草、茵陳各15g,澤瀉、香附、茯苓、郁金、川芎、丹參各10g,谷芽20g,甘草5g。熱重于濕如口干甚者,加大黃、車前草、田基黃;濕重者,加藿香、蒼術。3組均以48周為1個療程。治療過程中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及肝功能。
1.5 觀察指標:比較3組患者治療12周、24周、48周時的ALT復常率、HBV-DNA復常率及HBeAg陰轉(zhuǎn)率,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改善情況。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各時間點HBeAg陰轉(zhuǎn)率比較:見表1。
表1 3組各時間點HBeAg陰轉(zhuǎn)率比較[例(%)]
2.2 3組各時間點ALT復常率及HBV-DNA復常率比較:見表2。
2.3 3組各時間點TNF-α及Hs-CRP比較:見表3。
2.4 3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4。
表2 3組各時間點ALT復常率、HBV-DNA復常率比較[例(%)]
表3 3組各時間點TNF-α及Hs-CRP比較(-x±s)
表4 3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屬“肝著”“黃疸”等范疇,濕熱是關鍵病因,且貫穿疾病全程。濕熱可影響肝臟疏泄功能,膽汁排泄障礙,故而引起黃疸。全身之氣機有賴于肝臟調(diào)節(jié),肝失疏泄,故而氣滯不通;熱邪不去可耗傷津液,津虧則血流不暢,瘀血乃生;熱毒不去,入血分則引起出血滲血。因此筆者認為,治療應以清熱利濕為主。二草清肝湯中,茵陳清熱利濕,疏肝解郁;垂盆草、雞骨草清熱化濕,解毒退黃,加強茵陳清熱功效;香附、谷芽疏肝和胃,促進肝氣調(diào)達;川芎、丹參氣血同調(diào),恢復肝臟氣血運行;郁金清熱退黃,與丹參均有涼血清心功效,可避免邪熱擾心而出現(xiàn)煩躁;澤瀉利水滲濕,使?jié)駸釓南陆狗窒?;茯苓健脾滲濕,健脾以達到化濕功效;甘草調(diào)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濕退黃之功。
本研究表明,干擾素的聯(lián)合應用可使治療24周后的ALT復常率、HBV-DNA復常率提高,聯(lián)合二草清肝湯后起效更快,治療第12周即體現(xiàn)出較大優(yōu)勢。HBeAg陰轉(zhuǎn)率方面,3組在第12周時均無顯著性差異,但第24周后觀察組及對照2組均更高,兩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筆者認為可能與樣本量不足有關。炎癥因子與本病的關系已得到證實,即使病毒定量控制在較理想水平,肝細胞內(nèi)仍可存在持續(xù)低度炎癥反應,而此是加速肝纖維化進程甚至肝硬化的關鍵[3]。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擾素的聯(lián)合應用可有助于肝細胞炎癥反應的改善,二草清肝湯的聯(lián)合應用不但使起效時間提前,或許可能會體現(xiàn)出更高的HBeAg陰轉(zhuǎn)率。此外,中藥的聯(lián)合應用在對抗干擾素的不良反應方面也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綜上,筆者認為二草清肝湯聯(lián)合恩替卡韋及干擾素治療高病毒載量HBeAg陽性慢性乙肝患者效果顯著,可更好地改善炎癥反應,值得推廣。
[1]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國肝臟病雜志,2011,3(1):40-55.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
[3]李成偉,趙連榮,丁洋,等.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動力學變化與療效關系研究[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3,33(6):48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