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靈青 郎伯旭
浙江省臺州市立醫(yī)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筆者使用臍針“四正位”聯(lián)合腹針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4年3月~2015年12月就診于本院皮膚科門診的慢性癮疹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1~64歲,平均43.43±14.84歲;病程10個月~35年,平均6.8±1.9年。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17~60歲,平均43.60±14.33歲;病程6個月~33年,平均5.1±2.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參照《蕁麻疹診療指南》中慢性蕁麻疹的診斷[1]:①風團伴瘙癢幾乎每天發(fā)生,持續(xù)≥6周;②突然發(fā)作,皮損為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水腫性斑塊,邊界清楚。皮損時起時落,劇烈瘙癢,發(fā)無定處,退后不留痕跡;③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瀉,或有發(fā)熱、關節(jié)痛等;④皮膚劃痕試驗陽性。
2.1 對照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治療,1次/日。共治療30天。
2.2 觀察組:采用臍針聯(lián)合腹針治療。臍針穴取四正位:坎、震、離、兌。患者取仰臥位,針刺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進針點尋找結節(jié)、皺褶、色素沉著處等明顯病變反應點,采用0.2mm×25.0mm的毫針沿皮膚呈20°角捻轉進針,針尖至皮下筋膜層(手下有阻滯感)為宜,不刺至肌層。首先從坎位進針,最后一針落在兌位。腹針穴取引氣歸元、腹四關、天樞、大橫,采用0.2mm×40.0mm毫針進行針刺,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引氣歸元深刺,余穴中刺。以上穴位操作時均留針30min,前3天每天治療1次,之后隔天治療1次。10天為1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3.1 療效評價標準:參考歐洲標準[2]對蕁麻疹癥狀和體征(包括風團數(shù)目、風團大小、瘙癢程度、風團發(fā)生次數(shù)、風團持續(xù)時間)進行評分,以評分下降指數(shù)作為療效評定依據(jù)。痊愈:療效指數(shù)=100%;顯效:60%≤療效指數(shù)<100%;有效:20%≤療效指數(shù)<60%;無效:療效指數(shù)<20%。
3.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3.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評分比較(-x±s,分)
蕁麻疹屬中醫(yī)學的“癮疹”“風濕疙瘩”“風疹塊”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蕁麻疹根本原因在于個體稟賦不耐而使機體對某些物質敏感,復因外邪侵襲,或飲食不節(jié)、七情內傷等因素致臟腑氣血功能失調所致,其病理性質多屬虛或虛實夾雜。
臍針療法把肚臍視為一個八卦圖,上為離為心為火,下為坎為腎為水,左為震為肝為風,右為兌為肺為金。四正位就是“上下左右”,即心肝肺腎四臟所對應位置。治療上把四正位第一針扎在坎(水)位,第二針在震(木)位,第三針在離(火)位,最后一針落在兌(金)位,取五行相生之意。首先,蕁麻疹的發(fā)病部位在皮膚,肺主皮毛,故無論是什么病理機制引起的蕁麻疹,其最后的著眼必定是在肺臟。其次,慢性蕁麻疹多為久病,虛瘀并見,針刺從坎位入手,最后落在兌位,符合人體陽氣升發(fā)的規(guī)律,能激發(fā)人體陽氣,達到培土生金的補肺作用。并且氣行則血行,氣能生血,陽氣的運行被推動以后,血瘀情況也從而跟著改善,“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血瘀血虛癥狀改善了,蕁麻疹的癥狀也能得到緩解。再次,慢性蕁麻疹與風、寒、熱等有關,在“四正位”里面,坎位為水為寒,震位主風,離位為火為熱,其中坎離兩針形成“水火即濟”調節(jié)陰陽的作用,諸多外邪如風、熱、寒等都會隨著針刺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得到祛除。因此,處方“四正位”可適用于各種證型的慢性蕁麻疹。最后,“四正位”中的離位為心,病機十九條中記載“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蕁麻疹病人就診的首要主訴便是劇烈的皮膚瘙癢,因此,臨床上針四正位往往對于瘙癢發(fā)作時的病患是“針下癢止”,標本兼治。
腹針療法所取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四穴為引氣歸元,中脘、下脘同屬中焦胃脘,理中焦而調升降;且手太陰肺經(jīng)起于中焦,故可兼調胃氣升降;氣海為氣之海,關元培腎固本,四穴深刺,治心肺、調脾胃、補肝腎,既可補肺脾腎三臟虧損之本虛,又可助運化行津液,調局部氣滯血瘀之標實。外陵與滑肉門共稱腹四關,此四穴中刺,有通調氣血、疏通經(jīng)氣使之向全身布散的作用。諸穴合用,可調節(jié)臟腑,疏通經(jīng)絡,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1]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蕁麻疹診療指南(2007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40(10):591-593.
[2]Beanvides J,Schoemaker H,Dana C,et al.In vivo and vitro interaction of the novelselective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 mizolastine with H1 receptors in the rodent[J].Arzneimittelforschung,1995,45(5):5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