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蓮
(北京市房山區(qū)燕化醫(yī)院,北京 102500)
冠心病是心內科的常見病。近年來,我國高危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在不斷增加。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發(fā)病機制是:其心臟的多支血管或左側主干血管發(fā)生病變。高危冠心病是引起患者心室功能受阻及心肌缺血的重要誘因。冠脈介入治療術是臨床上治療高危冠心病的主要術式。對高危冠心病患者進行冠脈介入治療,可快速地為其重新建立起血液運輸的渠道,從而改善其預后。但是,對高危冠心病患者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的風險極高,其在術中易發(fā)生各種不良反應,甚至可危及其生命。有研究表明,對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進行急救護理,可提高其救護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明此研究結果的有效性,筆者對北京市房山區(qū)燕化醫(yī)院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的2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實施急救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間在北京市房山區(qū)燕化醫(yī)院進行冠脈介入治療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的2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高危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未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3)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礙。在這29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1例;其年齡在42歲至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98±10.15)歲。
對這29例患者均進行冠脈介入治療及急救護理。對其進行急救護理的具體方法是:1)在對患者進行冠脈介入治療術的同時,由本院資深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術中急救護理。2)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患者若發(fā)生心源性休克會直接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在對術中發(fā)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進行急救護理時,應以恢復其心室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為宗旨,促進其心臟排血量的增加,維護其體內酸堿度的均衡。對發(fā)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配合醫(yī)師快速地為其重建血運系統(tǒng),同時持續(xù)為其供給氧氣,以保證其心肌組織的血液灌注。必要時護理人員可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主動脈球囊反搏儀進行輔助救治。2)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患者若出現心率紊亂的癥狀,提示其發(fā)生了室顫。對術中發(fā)生室顫的患者應立即在第一時間為其重建血運系統(tǒng)。在對發(fā)生室顫的患者進行急救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在引導其大力咳嗽的同時撤出冠脈導管,并對其進行胸外持續(xù)按壓,必要時可使用電擊的方式為其除顫,直至其心臟功能恢復正常為止。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若發(fā)生室顫會出現呼吸驟停的癥狀,此時需以維持其呼吸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為主要原則,以確保各種心肺復蘇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在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的過程中,體內無氧糖酵解供應能量的作用可導致其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后,應為其注射碳酸氫鈉,以維持其體內電解質的平衡。3)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若發(fā)生導絲所致血管穿孔的情況,就會增加其心包填塞的發(fā)生率。因此,對發(fā)生血管穿孔的患者,可將球囊充盈后堵塞其血管穿孔處,如未能有效止血需立即在其冠脈上注射10 mg的魚精蛋白。另外,還應準備帶膜支架,以便在患者的血管穿孔處需要封堵時使用。對已經發(fā)生心包堵塞的患者,需在對其劍突位置進行刺穿后,將豬尾型號的導管置入其心包腔體內進行引流,同時密切關注其心率和血壓的情況。4)急性血管閉塞是患者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時發(fā)生的最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心率變化的情況,一旦其心率與術前相比出現較大的差異,需立即報告醫(yī)師,以便及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需確保患者血壓水平的穩(wěn)定。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對發(fā)生急性血管閉塞的患者,應對其進行溶栓抗凝血治療。
觀察這些患者的救護效果。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這29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的救護成功,有1例患者死亡,其救護的成功率為96.55%。在救護成功的28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出現失眠的癥狀(占46.43%),有9例患者出現排尿困難的癥狀(占32.14%),有3例患者發(fā)生血管迷走反射(占10.71%),有2例患者出現心率紊亂的癥狀(占7.14%),有1例患者發(fā)生血管急性梗阻(占3.57%)。詳見表1。
表1 對這29例患者進行術中急救護理的結果
高危冠心病是當前心內科常見的危重癥之一,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因此,在對高危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需保證對其治療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冠脈介入治療術是臨床上治療高危冠心病的有效術式,但此療法易導致患者發(fā)生各種術中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手術風險。有研究表明,對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進行術中急救護理,可有效地控制其手術風險的發(fā)生,提高其救護的成功率,減少其死亡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這29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的救護成功,有1例患者死亡,其救護的成功率為96.55%。這說明,對在進行冠脈介入治療中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進行術中急救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其救護的成功率,減少其死亡率。
[1]郭朝陽.老年冠心病冠脈介入治療術過程中應用替羅非班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6):249-250.
[2]任強.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冠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前后生存質量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11):115-116.
[3]金燕,王曉琴.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冠心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3(5):84-85.
[4]后梅.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療及其相關危險因素控制現狀分析[J/OL].中外醫(yī)療,2016,35(4):53-54.
[5]閻秀英,張文佳,牛冠男,等.高危患者在心室輔助下行冠狀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的圍術期護理[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5(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