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麗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麻醉科,重慶 408300)
急性顱腦損傷是神經(jīng)外科的常見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的多發(fā),急性顱腦損傷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研究表明,該病患者普遍存在顱骨骨折、頭皮損傷、腦挫裂傷及彌漫性腦腫脹等情況。目前,臨床上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在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這6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急性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及意識障礙等癥狀。在這6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占60%),女性患者24例(占40%);其年齡在20~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55±2.43)歲;其中,因發(fā)生交通事故、從高空墜落、被重物砸傷而導致急性顱腦損傷的患者分別有30例(占50%)、19例(占31.67%)和11例(占18.33%);其中,有硬膜外血腫患者22例(占36.67%),有硬膜下血腫患者18例(占30%),有顱內出血患者10例(占16.67%),有腦干損傷患者10例(占16.67%)。
對這60例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在手術前30 min,為患者肌內注射0.5 mg的阿托品。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和嘔吐物,確保其呼吸道通暢。為患者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持續(xù)對其進行心電監(jiān)護。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為其輸血及輸注適量的晶體液和膠體液。若患者的顱內壓過高,應為其注射適量的甘露醇或地塞米松,以降低其顱內壓,減輕其腦水腫的程度。用0.03~0.05 mg/kg的咪達唑侖、15~20 mg/kg的異丙酚、5 μg/kg的芬太尼及0.l mg/kg的維庫溴銨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麻醉誘導成功后,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將其術中的呼吸頻率控制在12次/min左右,將其潮氣量控制在8~10 ml/kg之間。為患者靜脈泵注0.2 mg·kg-1·h-1的維庫溴銨、4~8 mg·kg-1·h-1的丙泊酚和2~5 mg·kg-1·h-1的瑞芬太尼進行麻醉維持[3]。若患者術中發(fā)生躁動,應及時為其靜脈注射適量的異丙酚和瑞芬太尼。術中密切觀察患者血壓的變化情況,應將其收縮壓控制在160 mmHg以下,將其舒張壓控制在100 mmHg以下。
觀察并記錄這60例患者術中及術后發(fā)生麻醉不良反應的情況及治療的有效率。將這6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有效和無效兩個等級。有效:經(jīng)治療,患者惡心嘔吐及意識障礙等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減輕,且其術后未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無效:經(jīng)治療,患者惡心嘔吐及意識障礙等癥狀未減輕,且其術后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觀察并記錄這60例患者在氣管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及拔管前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血氧飽和度。觀察并記錄這60例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和術后拔管的時間。將這60例患者術中鎮(zhèn)靜的效果分為優(yōu)、良、可、差四個等級。優(yōu)良率=(優(yōu)的例數(shù)+良的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這60例患者均順利地完成了手術,術中無患者死亡。這60例患者術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均未出現(xiàn)躁動、嘔吐及嗆咳等麻醉不良反應。術后,在這6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xiàn)咳嗽反射,有2例患者出現(xiàn)全麻蘇醒期躁動,其術后麻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5%(3/60)。術后,在這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呈植物人狀態(tài),有5例患者因并發(fā)肺部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53例患者均康復出院,其治療的有效率為88.33%(53/60)。
在氣管插管后、手術開始后30 min及拔管前,這60例患者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血氧飽和度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這60例患者在術中不同時間點其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血氧飽和度的比較(±s )
表1 這60例患者在術中不同時間點其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血氧飽和度的比較(±s )
例數(shù) 時間點 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血氧飽和度(%)60氣管插管后 73.62±5.97 132.53±11.62 83.15±6.24 95.34±2.66手術開始后30 min 70.17±6.65 129.97±9.23 79.24±5.46 96.28±2.72拔管前 75.45±7.14 135.75±10.28 85.58±6.74 97.34±2.45
這60例患者術中鎮(zhèn)靜效果的優(yōu)良率為98.33%。詳見表2。
表2 這60例患者術中的鎮(zhèn)靜效果
這60例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平均時間和術后拔管的平均時間分別(15.92±3.74)min和(29.09±5.68)min。詳見表3。
表3 這60例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及術后拔管的時間(min,±s )
表3 這60例患者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及術后拔管的時間(min,±s )
例數(shù) 術畢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 術后拔管的時間60 15.92±3.74 29.09±5.68
急性顱腦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癥。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該病患者普遍存在腦損傷、顱骨骨折及頭部軟組織挫傷等情況,其中以腦損傷的危害最為嚴重[4]。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顱腦損傷的主要手段。通過對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能清除其顱內的血腫和壞死的腦組織,降低其顱內壓,減輕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程度。目前,臨床上對進行手術治療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主要是進行全身麻醉。毛軻[5]等指出,在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手術時,為其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藥物,并保持其術中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的穩(wěn)定,能提高其手術的成功率,降低其殘疾率和死亡率。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手術治療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保持其術中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的穩(wěn)定,且其麻醉不良反應較少,麻醉的安全性較高。
[1]張洪啟.急性顱腦損傷的臨床麻醉處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23):54,56.
[2]方琴,趙正蘭,王炎林. 64例急性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麻醉處理方法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22):58-59.
[3]趙俊磊.急性顱腦損傷臨床麻醉處理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9):30,32.
[4]黃宇捷.急性顱腦損傷的臨床麻醉處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9):246.
[5]毛軻.急性顱腦損傷的臨床麻醉處理方法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