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麗,王 薇,何法霖,鐘 堃,袁 帥,張志新,杜雨軒,王治國
(北京醫(yī)院 國家老年醫(yī)學中心 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北京市臨床檢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血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鈣素(calcitonin,CT)的前體蛋白,其生成受到細菌毒素及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的調(diào)節(jié)[1]。在非感染狀態(tài)下,甲狀腺C細胞主要分泌PCT,調(diào)節(jié)體液中的鈣濃度[2]。正常情況下,PCT在健康人血液中濃度非常低,通常小于0.05 ng/ml。在發(fā)生細菌感染尤其是重癥感染時,不僅甲狀腺能合成PCT,肝臟單核細胞、巨噬細胞、腸道、肺組織的內(nèi)分泌細胞、淋巴組織都能合成和分泌PCT,進而導致血清中的PCT水平顯著上升[3]。PCT在全身產(chǎn)生并釋放入血液循環(huán),是感染和膿毒癥的標記蛋白。PCT在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診斷、鑒別診斷、病程監(jiān)測、指導用藥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4],PCT與細菌性感染有很好的相關性,其濃度和炎癥嚴重程度正相關,對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能力高于其他生物標記物[5],是一個非常有應用價值的診斷感染狀態(tài)的生物學指標。
室內(nèi)質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和室間質量評價(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檢測結果可靠性和準確性的基本保證,其中IQC是質量管理的基礎,是臨床實驗室發(fā)出每個批次檢驗報告的客觀證據(jù)[6]。室內(nèi)質量控制(IQC)數(shù)據(jù)的變異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大小代表著實驗室檢測系統(tǒng)的不精密度水平,只有測量系統(tǒng)的精密度好才能獲得準確可靠的結果。本研究對血清PCT項目的室內(nèi)質量控制在控數(shù)據(jù)當月和累積CV進行調(diào)查并與相應允許不精密度進行比較分析,以了解我國臨床實驗室PCT項目IQC現(xiàn)狀。
1.1材料來源使用基于Web的室間質量評價(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軟件系統(tǒng),采用參加血清降鈣素原(PCT)項目EQA計劃的566家臨床實驗室上報的2017年3月的室內(nèi)質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數(shù)據(jù)。包括2017年3月當月和累積的IQC在控數(shù)據(jù)CV以及實驗室所使用的檢測系統(tǒng)。其中當月CV即為2017年3月血PCT的不精密度水平,而累積CV則為該項目的長期不精密度水平。
1.2方法
1.2.1使用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EQA計劃可接受限[7]作為總允許誤差(total allowable error,TEa,室間質量評價限),依據(jù)1/3TEa(10%),1/4 TEa(7.5%)計算血PCT項目兩個批號的當月和累積室內(nèi)質控變異系數(shù)的通過率(通過率=當月或累計在控CV滿足標準的實驗室數(shù)/參與調(diào)查的實驗室總數(shù))。
1.2.2按照血PCT項目參加EQA的實驗室上報IQC所使用的檢測儀器進行分組統(tǒng)計,按照兩個評價標準計算各組的通過率。
1.2.3分析配套與非配套系統(tǒng)變異系數(shù)的通過率情況。
2.1不精密度通過率2017年3月份實驗室回報IQC結果中剔除無效數(shù)據(jù)和離群值后,批號1共有566家臨床實驗室上報了結果,批號2上報結果實驗室數(shù)不足上報實驗室總數(shù)的一半。批號1中當月在控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和1/4TEa的實驗室分別有514家和442家,實驗室所占比例分別為90.8%和78.1%;累積在控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和1/4TEa的實驗室分別有504家和433家,實驗室所占比例分別為89.0%和76.5%。批號2共有201家實驗室上報了結果,其中當月在控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和1/4TEa的實驗室分別有191家和171家,實驗室所占比例分別為95.0%和85.1%;累積在控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和1/4TEa的實驗室分別有189家和169家,實驗室所占比例分別為94.0%和84.1%。兩個批號的相同標準下的通過率接近,批號2的通過率相對更高。
批號2中滿足兩個標準的實驗室比例都在80%以上,但是上報實驗室數(shù)僅為201家,不足上報實驗室總數(shù)的1/2,說明部分實驗室在日常測試中僅做了一個濃度水平質控品的質控。CLSI C24-A3[8]指出至少應該做2個濃度水平的質控,Westgard[9]也指出一般應該做2~3個水平的質控,一個在正常范圍,另一個異常低于或者異常高于所在范圍。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實驗室并未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操作。
2.2按儀器分組統(tǒng)計不精密度通過率批號1上報PCT室內(nèi)質控數(shù)據(jù)的實驗室使用的檢測儀器主要為:羅氏(273/566)、梅里埃(104/566)、廣州萬孚(36/566)、深圳新產(chǎn)業(yè)(26/566)、北京熱景(19/566)、武漢明德(12/566)。批號2上報PCT室內(nèi)質控數(shù)據(jù)的實驗室使用的檢測儀器主要為:羅氏(129/201),梅里埃(41/201),深圳新產(chǎn)業(yè)(5/201)、北京熱景(5/201)。
整體上看,參加單位所用各儀器比例參差不齊,見表1。兩個批號中,上報實驗室使用的儀器中羅氏所占比例最高(近半數(shù)),且無論在批號1還是批號2中的當月和累積CV滿足兩個標準的實驗室所占比例均大于90%。其次為梅里埃,批號1和批號2中的當月和累積CV滿足1/3TEa標準的實驗室所占比例均大于90%,滿足1/4TEa標準的實驗室所占比例在70.7%~80.8%之間。批號1中使用其它檢測儀器系統(tǒng)的當月和累積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標準的實驗室比例均在半數(shù)以上,但滿足1/4TEa標準的實驗室比例不等,在27.8%~91.7%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廣州萬孚和北京熱景的當月和累積變異系數(shù)滿足1/4TEa標準的實驗室比例非常低(不超過半數(shù)),批號2中深圳新產(chǎn)業(yè)和北京熱景的通過率較高,但是總體使用率低(均為5/201),并不能說明整體情況。
表1
PCT項目批號1,2不同檢測系統(tǒng)當月和累積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1/4TEa標準的實驗室比例(%)
2.3配套與非配套系統(tǒng)變異系數(shù)通過率情況本研究把使用試劑、儀器、校準物一致定義為使用配套系統(tǒng),相反,不一致的定義為使用非配套系統(tǒng)。統(tǒng)計結果見表2。根據(jù)結果可以看出:使用配套系統(tǒng)的實驗室數(shù)遠大于使用非配套系統(tǒng)的實驗室數(shù)。使用配套系統(tǒng)時,滿足兩種標準的實驗室比例也較高(80%以上),使用非配套系統(tǒng)滿足兩種標準的實驗室所占比例均低于80%(47.4%~76.8%)。通過率明顯小于使用配套系統(tǒng)。
表2
PCT項目批號1,2配套/非配套分析系統(tǒng)當月和累積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1/4TEa標準實驗室比例(%)
3討論本研究中上報實驗室中批號1,2當月和累積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1/4TEa標準的實驗室比例均較高,但若按照相對較嚴格的1/4TEa標準來看,批號1的當月和累積在控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81.7%,81.1%和60.0%,53.7%,說明我國目前實驗室檢測血PCT項目的不精密度水平較好,但仍有待提高。批號2中滿足兩個標準的實驗室比例較高,但是上報實驗室數(shù)不足總數(shù)的1/2,說明部分實驗室在日常測試中僅做了一個濃度水平的質控品的質控,所以各實驗室應加強和重視對室內(nèi)質控多濃度(多批號)質控品的測試和上報,以提高我國的實驗室檢測不精密度,從而得到更加準確的患者的測試報告。
從室內(nèi)質控檢測儀器來看,各實驗室使用儀器廠家所占比例不同,國內(nèi)主流的檢測系統(tǒng)廠商為羅氏,其次為梅里埃,且使用這兩種檢測儀器的實驗室的滿足兩種標準的實驗室比例較高,精密度水平較好。使用其他檢測儀器系統(tǒng)的當月和累積變異系數(shù)滿足1/3TEa標準的實驗室比例均在半數(shù)以上,但滿足1/4TEa標準的實驗室比例不等,在27.8%~93.4%之間,其中廣州萬孚和北京熱景的實驗室比例非常低(不超過半數(shù)),批號2中深圳新產(chǎn)業(yè)和北京熱景的通過率較高,但是總體使用率低,所得結果并不能實際反映使用該儀器的實驗室檢測的不精密度現(xiàn)狀。由于目前各規(guī)范性文件中尚未明確提及血PCT的生物學變異導出的質量規(guī)范(質量規(guī)范層級模型第2級),而1/3TEa,1/4TEa標準僅僅位于層級模型的第4級,可能本研究所討論到的不精密度評價還不夠客觀。
本研究考慮到系統(tǒng)是否配套對實驗室變異系數(shù)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實驗室人員的操作、試劑的保存、校準品和質控品的保存及使用、儀器的校準,都會影響到室內(nèi)質控的變異系數(shù)。
綜上所述,臨床實驗室室內(nèi)精密度與檢驗結果水平密切相關。室內(nèi)質控的變異系數(shù)代表著實驗室檢測系統(tǒng)的不精密度水平,良好的實驗室精密度水平是準確可靠結果的基礎[10]。通過本次對全國降鈣素原項目的室內(nèi)質控數(shù)據(jù)的分析。所得結果可指導該實驗室所測結果是否滿足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為實驗室間結果的可比性檢驗提供精密度的信息。實驗室工作人員通過室內(nèi)質控數(shù)據(jù)分析可發(fā)現(xiàn)在日常測試過程的問題所在,若未滿足要求,則應從“人、機、料、法、環(huán)”等多方面查找原因,及時分析處理失控數(shù)據(jù)并改進,不斷提高檢測質量。
參考文獻:
[1]Becker KL,Snider R,Nylen ES,et al.Procalcitonin assay in systemic inflammation,infection,and sepsis:clinical utility and limitations[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36(3):941-952.
[2]李沛然,苑文雯,王晗,等.兩種降鈣素原定量檢測試劑盒的比較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19):2873-2874,2877.
Li PR,Yuan WW,Wang H,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kinds of procalcitonin quantitative detection kit[J].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2015,12(19):2873-2874,2877.
[3]張鳳.血清降鈣素原與高敏C反應蛋白早期診斷新生兒膿毒血癥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1):85-86.
Zhang F.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to the diagnosis of early neonatal sepsis[J].Journal of Chinese Pract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2014,28(1):85-86.
[4]徐愛蕾,王為.降鈣素原檢測方法學和臨床意義的研究進展[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2,40(1):242-244.
Xu AL,Wang W.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methodol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n procalcitonin detection[J].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2012,40(1):242-244.
[5]劉振國,王婷,王順達,等.重型肝炎并發(fā)膿毒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血乳酸及肉毒素水平的相關研究[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32(2):95-97,164.
Liu ZG,Wang T,Wang SD,et al.Crelational rea-search of the level of plasma procalcitonin,blood lactic acid and endotoxin in patients of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sepsis[J].Journal of Modern Laboratory Medicine,2017,32(2):95-97,164.
[6]張路,王薇,何法霖,等.B型鈉尿肽和N末端B型鈉尿肽原室內(nèi)質量控制變異系數(shù)調(diào)查與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15,33(8):635-637.
Zhang L,Wang W,He FL,et al.Analysis of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for the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of BNP/NT-pro BNP[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2015,33(8):635-637.
[7]衛(wèi)生部臨床檢中心.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量評價標準[EB/OL].2017,2(4).http://www.clinet.com.cn/plan/?type=list&classid=1384&years=2017&labcenterid=11
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ies.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ies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tandards[EB/OL].2017.2.4.http://www.clinet.com.cn/plan/?type=list&classid=1384&years=2017&labcenterid=11
[8]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for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principles and definitions ;approved guideline-third edition[S].Wayne:PA.CLSI C24-A3,2006.
[9]Westgard JO.Basic QC Practices,3rd edition[M].WI:Westgard QC,Inc,2010.
[10]葉圓圓,王薇,何法霖,等.我國新生兒遺傳代謝病串聯(lián)質譜篩查室內(nèi)質控變異系數(shù)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16,34(12):901-903.
Ye YY,Wang W,He FL,et al.Analysis of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for the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of newborn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screening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2016,34(12):9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