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維 張丹丹 肖健 徐琳沁 邵劍光
1.湘西州氣象局 湖南吉首 416000 2.衡陽市氣象局 湖南衡陽 421000
湘西黃金茶有700多年栽種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吉首市司馬河流域黃金茶谷茶樹環(huán)繞,云霧繚繞,有“一兩黃金一兩茶”的美稱,氨基酸高達7%,是中國最好的綠茶之一。隘口村黃金茶交易遺址、茶馬古道至今猶存。50年代茶樹種植面積穩(wěn)定,但古茶樹保留不多。2012年以來,吉首市政府明確將茶葉產(chǎn)業(yè)作為農(nóng)民脫貧致富產(chǎn)業(yè),對傳統(tǒng)制茶工藝進行了挖掘,引進外地茶葉加工工藝,進行了大面積移栽[1]。
吉首市位于北緯28 08'-28 29'、東經(jīng)109 30′-110 04′之間,土壤以黃壤、山地紅壤、和紫砂土為主。市境地貌以中低山、低山地貌為主,中低山和低山面積占全市總面積80%,主要特征為:西北高、東南低,呈中山、中低山和低山三級階梯下降,高差824.6米。
從圖1可知道,隘口村距離太平鎮(zhèn)14.5公里,太平距離河溪鎮(zhèn)楠木村12.5公里,黃金村距離矮寨鎮(zhèn)平年村15.2公里,矮寨鎮(zhèn)平年村距離河溪楠木村28.3公里。
圖2保靖黃金村,屬丘陵地帶,境內(nèi)最高海拔970米,最低海拔200米。
圖1 吉首市衛(wèi)星地理圖分布
圖2 保靖黃金村峽谷兩岸茶園云霧圖
吉首市隘口村屬于馬頸坳鎮(zhèn),馬頸坳鎮(zhèn)位于吉首市北部,自成獨特的小溪谷氣候。
矮寨、河溪,太平三鎮(zhèn)地形屬中低山丘陵;鎮(zhèn)區(qū)溪河密布,溝渠縱橫,多河谷坪壩,境內(nèi)土壤系紫色砂土和紅壤[2]。
湘西黃金茶和保靖黃金村茶各種比較:生育期發(fā)包期要提前7天左右,茶葉修剪期要早1個月左右,明前茶初采期要早17天左右,秋茶盛采期要遲1個左右,其他期相同。
湘西黃金茶種植海拔高度為180米-500米,呈階梯狀散布于司馬河峽谷兩岸山坡上,500米以上為山林,形成獨特的山溪小氣候,由于水汽充沛,容易出現(xiàn)山區(qū)輻射霧,太陽光經(jīng)過大霧形成漫射光,適宜茶葉樹生長。
湘西黃金茶樹每年4、5、7、8、11月份進行修剪,茶樹高度為0.8-1.0米。栽種茶樹株間距0.5米,行間距1.0-1.5米,污染隔離帶為200米左右;每年10月1日-16日,11月10日-20日施有機肥、農(nóng)家肥,施肥小渠0.2-0.3米,距根距離0.4米,1畝施肥約0.5-1.0噸。茶葉樹間種少量的桂花、桃樹、橘子樹、梨子樹、杉樹。
綠茶制作工藝:攤清,殺青、攤涼、揉捻、五斗烘干機做形、烤干、提箱。夏茶紅茶制作工藝流程:攤清、揉捻、發(fā)酵5-8小時,風干、提箱。夏茶青茶制作工藝:尾雕攤清、搖清、攤清、發(fā)青炒熟、揉捻、保揉做形卷曲形、烘干。夏茶顆粒紅茶制作工藝:尾雕攤清、揉捻、發(fā)酵8小時、包揉5遍、炒鍋10分鐘、打包炒鍋10分鐘、熟包機、整形機20遍形成顆粒狀。
保靖黃金村現(xiàn)有明清兩代古茶樹2057棵,老黃金村種植有茶樹面積黃金1號6000畝。吉首市移栽種植面積5.7萬畝,分布情況:馬頸坳鎮(zhèn)30000畝,矮寨鎮(zhèn)3000畝,太平鎮(zhèn)5000畝,河溪鎮(zhèn)5000畝,己略鎮(zhèn)4000畝。
圖3 2011-2015年吉首市年降水量GIS分布圖
圖4 2013-2017年湘西黃金茶10℃以上年活動積溫分布圖
通過圖3可得出保靖縣黃金村年降水量在1400-1500mm之間;吉首市隘口村年降水量在1400-1500mm之間;太平鎮(zhèn)、河溪鎮(zhèn)、矮寨鎮(zhèn)年降水量均在1500-1600mm之間;通過比較5站年降水量相差不是太大。2016-2017年隘口村的年降水量分別為1554.6mm,1300.4mm。
通過圖4可分析出:保靖縣黃金村活動積溫在4500-5000℃·d之間,吉首市隘口村活動積溫在5000-5500℃·d之間,矮寨鎮(zhèn)活動積溫在4500-5000℃·d之間,太平鎮(zhèn)活動積溫在5500-5720℃,河溪鎮(zhèn)活動積溫在5000-5500℃·d之間。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太平鎮(zhèn)10℃以上年活動積溫值最大,各鄉(xiāng)鎮(zhèn)分布不均[3]。
圖5 湘西州1960-2017年歷年平均日照分布圖
從圖5可以得出保靖歷年日照時數(shù)1144.2小時比吉首1279.3小時要少135.1小時。
吉首市2016年年日照百分率為25%,保靖縣歷年平均年總輻射量3600(MJ/㎡),吉首市歷年平均年總輻射量3700(MJ/㎡)。
保靖縣黃金村平均年大霧日數(shù)80天左右(圖6),吉首平均年大霧日數(shù)38天左右。
圖7 四站月平均氣溫對比圖
圖8 四站月極端最低氣溫對比圖
從圖7可見月平均氣溫曲線差異不明顯,僅2017年10-12月隘口村的溫度比黃金村、河溪鎮(zhèn)、太平鎮(zhèn)要低2-3℃;圖8月可見極端最低氣溫黃金村、河溪鎮(zhèn)、太平鎮(zhèn)四站曲線比隘口村稍高1-2℃不等。極端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2017年7月27日41.3℃。從圖8可知黃金村和其他4站月降水量差異明顯。隘口村極端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2018年2月5日零下4.6℃。1-2月有低溫冰凍,當最低氣溫低于零下2.5℃至零下3.5℃時,對高度位于海拔200-380米茶園茶樹葉片會被低溫凍死凍傷,由于黃金村山谷有逆溫層,位于海拔380-500米山坡溫度稍高茶樹卻無凍死凍傷現(xiàn)象,如果最低氣溫低于零下5℃時茶樹會被全部凍死。
表1數(shù)據(jù)除黃金村外均來源于湖南省茶葉檢測中心2018年檢測報告,黃金村茶葉品質(zhì)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7年9月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粟本文《保靖黃金茶》專著,從而得出保靖黃金村黃金茶氨基酸含量最高7.47%,其他隘口、馬頸坳、矮寨鎮(zhèn)、太平鎮(zhèn)依次下降2-3%。水浸出物黃金村最高41.4%,其他下降1-3%,茶多酚總量黃金村最少18.40%,其他四個茶園依次上升3-6.8%不等,咖啡堿黃金村最高4.29%,其他下降0.18-0.69%,水分含量黃金村最少[4]。
表1 五個茶園茶葉化學品質(zhì)對比表
特優(yōu):一丫初展,丫頭高于葉片,干茶翠綠,有白毫,短小均勻不開裂
優(yōu)等:丫頭和葉片高度相平,或稍高于葉片,干茶翠綠,有白毫,短小均勻,不開裂
良好:葉片粗狀肥大,丫頭短小,整齊,干茶翠綠,有白毫,少開裂
一般:無丫頭或初現(xiàn)丫頭,葉片粗大厚實,干茶翠黃,葉片不整齊,浸泡開裂多
特優(yōu)茶:明前茶;
優(yōu)質(zhì)茶:谷雨茶;
良好茶:秋茶;
一般茶:夏茶。
討論和結(jié)論:
(1)湘西黃金茶黃金1號化學成分變化特點: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小氣候的變化,移栽后導致茶葉品質(zhì)略微下降,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堿含量均有下降。
(2)湘西黃金茶黃金1號品質(zhì)劃分有兩種方法:茶葉農(nóng)藝性狀差異劃分和采摘期序列法。
(3)黃金1號移栽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適宜區(qū)等級劃分:依據(jù)相似法模擬出保靖黃金村和隘口村地理環(huán)境條件:具有河流溪水峽谷兩岸180-500米海拔高度山坡,小盆地,土壤為黃壤和紫色砂土。
光溫水氣候條件指標:日照時數(shù)1150-1300小時,年平均氣溫≥13.0℃以上1(金志鳳等2015)到17.5℃之間,年降水量≥1300mm,年內(nèi)≥10℃活動積溫在4500℃·d以上;最佳移栽區(qū):馬頸坳鎮(zhèn),矮寨鎮(zhèn)。移栽適宜區(qū):太平鎮(zhèn),河溪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