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敏
顧名思義,微課的特點是“微”,長度可以只有幾分鐘,因此運用微課,有所謂“5分鐘完成一次學習,300秒經歷一次思考”的說法。微課時長短的好處在于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使得“沒有時間學習”不再成為問題。微課輕松有趣,其內容淺顯易懂,簡單易記,學生接受起來不會感到繁難;同時,配之以畫面和音樂,更顯得直觀形象、活潑靈動,極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
微課的使用非常便捷,學生利用計算機、手機等移動設備即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而且可以反復觀看,直至理解,既避免了教師重復講解也方便了學生自由選擇。基于微課的特性,筆者就微課在數(shù)學學科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有以下幾點思考。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預習和復習之說。對于復習,多數(shù)的學生都知道該如何操作,可對于預習,更多的學生只會通篇閱讀書本內容,或者對概念、定理、公式進行簡單的記憶。這樣預習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若此時能有一個微課,用任務或者問題的方式引領學生對書本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索,那預習的效果將是顯著的。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用到以前學過的知識內容,這些內容可能已經時隔久遠。例如,在講述《絕對值》不等式的時候,會用到初中關于絕對值的相關內容。而部分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或許已經遺忘了,但課程安排又不可能預留那么多時間讓教師來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復習。此時,就可以制作一個關于絕對值的基本概念、幾何意義等相關知識內容的微課(如圖1所示),在課前讓學生自己點擊觀看,從而達到復習舊知的目的。在微課的最后,還可以預留關于絕對值不等式的相關內容,引發(fā)學生思考,引起學生興趣,為課堂教學埋下伏筆。
圖1 微課《絕對值小貼士》
興趣是學習的關鍵。新課導入階段,如果播放一段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音畫皆美的視頻,不但能使學生迅速安靜下來,而且還能把學生迅速地拉到課堂中來,為之后的學習做好準備。例如,在《概率的應用》這節(jié)課中,拋出了“十賭九輸”這詞是否真實可信這個問題,從課程一開始就能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一步步地運用已有的知識探討問題(如圖2所示)。這樣的一節(jié)課,課前讓學生有期待,課中讓學生有滿足,課后讓學生有留戀,這正是一節(jié)好課所需求的。
圖2 微課《“十賭九輸”可信嗎?》
一題多解,在數(shù)學教學中極為常見,能極好地培養(yǎng)學生多元思維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利用已學的知識綜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正弦定理》時,書中關于正弦定理的證明方法僅提到了一種,但事實上其證明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若學生自己思考無果的時候,教師能及時運用制作好的微課動態(tài)地展示圖形,再配以任務引領式的旁白,將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并幫助學生自主尋找解決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直觀明了,學生將更易接受,對于定理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而不是只會死記硬背地記公式。
正如五根手指的長短不同,每個班中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的能力上也勢必存在差異。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微課上課也可作為分層教學的一種手段。例如,在《排列組合的應用》這節(jié)課中,可事先給每位學生下發(fā)學習包,其中包含著學生學習的任務單和幾個微課。上課后,教師先就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進行適當?shù)狞c撥,之后,學生可根據(jù)學習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任務單的任務如同闖關,從易到難,每一關都配備精講的微課。學生們每完成一項任務,可自行觀看微課,校對正誤,查看解題思路。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一路闖關,將學習的內容向深度擴張;能力弱的學生可以止步于基礎關,掌握重點內容,夯實基礎。各取所需的課堂,照顧到了每個學生的需求,微課的存在讓每位學生的學習都有教師陪伴。
在現(xiàn)如今的中職學生中,存在著相當一部分數(shù)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面對著每堂課教師教授的全新的知識點、眾多的例題和練習,有時學生們會陷入迷茫。因此,每堂課最后5分鐘的歸納總結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過去常用的總結方式是由教師或者學生口述重點內容。但對于某些比較難的知識點,如函數(shù)的性質、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些將式與形結合起來的內容,通過口頭敘述來總結就顯得雞肋了。這時,播放一段微課成為了解決的良策。短短的視頻中,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給學生一一點擊,動態(tài)顯示,讓學生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板書示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書寫的規(guī)范性,也會關系到自身的教學效果。因為數(shù)學學科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公式、定理需要嚴格的證明,遇到的習題需要嚴謹?shù)臅鴮戇^程,特別是在作圖時,要求規(guī)范。而往往這些,卻容易讓學生忽略。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做題也很快,可是每次答題都會丟三落四,漏寫步驟。有的學生作圖時馬虎了事,有的學生根本不懂該如何規(guī)范作圖。如果教師能把書寫和作圖過程配上旁白解釋做成微課,關鍵步驟、關鍵點使用微課的放大功能,那學生就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反復觀看,從而在教師的示范中悟出道理,學會分析,提高能力。
因為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有些教學手段沒有辦法展開,而微課卻可以很方便地解決此類問題。例如,在講述《正弦型函數(shù)的性質》時,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通過“五點法”板書圖像,然后看圖識性來完成的。當然,“五點法”作圖是課中的關鍵內容??墒?,在講述性質時,由于“五點法”板書作圖的速度比較慢,學生只能從一個圖像當中去猜測函數(shù)系數(shù)對函數(shù)的影響,用特殊來代替一般,并不符合數(shù)學學科的特性。因此,筆者制作了一個關于《正弦型函數(shù)圖像與性質》的微課(如圖3所示),其中教授了學生如何用幾何畫板軟件繪制正弦型函數(shù)的圖像。只需要輸入幾個參數(shù)值,就能完成函數(shù)圖像的繪制,方便快捷。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制作小課件,進一步對函數(shù)性質進行探究,加深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同時,對于這樣一個數(shù)學軟件,在其他函數(shù)的性質探討上,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微課程對于學習的介入拓展了學生學習的寬度和深度。
圖3 微課《探究正弦型函數(shù)中四個參數(shù)的作用》
中學教材各學科都是按單元內容編排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核心知識點。這一個個的知識點就可以做成一個個的微課,讓學生反復揣摩、領會。學生悟透了,解起題來自然也就得心應手了。例如,中職數(shù)學函數(shù)這一專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可以借助微課做成幾個子專題,包括函數(shù)概念、函數(shù)的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函數(shù)圖像變換。每個專題針對學生易錯易混淆點,配備例題精析精講。學生根據(jù)自身需要,反復觀看相關的微課,必能幫助他們掌握解決函數(shù)問題的主要方法,讓他們從此不再懼怕這類問題。
以上便是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歷,在微課使用中的一些感悟和想法。對于如何使微課程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課程,服務于我們的學生,筆者將一直思考探究實踐下去。
[1]劉贛洪,何秋蘭. 微課在中小學教學中的適用性研究:以首屆中國微課大賽獲獎作品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1-14.
[2]劉清昆.高中數(shù)學教材同步性微課的樣式與課堂整合[J].教學與管理,2016(6):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