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彩課堂,簡約而豐滿,未必“高大上”。常態(tài)課,追求本真,注重生成,以生為本;公開課,克服虛假,追求推廣性、可操作性和借鑒意義,追求“把真課上得像假的一樣”的境界!
關(guān)鍵詞:簡約豐滿;高大上;常態(tài)課
經(jīng)常親臨現(xiàn)場觀摩各類大大小小的公開課,總聽到聽課教師在私下交流:這種課太“高大上”了,我們每天的常態(tài)課不可能花如此多的時間備課;根據(jù)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課堂的一些活動很難開展;這課太復雜、節(jié)奏太快了,課前學生明顯充分預習了,真實的課堂不可能做到如此……誠然,每一節(jié)公開課必有其可取的部分。但眼下的公開課,究竟有多少回歸教學的本真,關(guān)注全體學生?并在常態(tài)課中大具推廣價值和廣泛的借鑒意義?可操作性又如何?這些問題值得深思。精彩的課堂,未必追求“高大上”。簡約而豐滿的常態(tài)課,一樣別具風采,一樣備受推崇。
【案例】《譯林出版社》《英語》9A Unit 7 Films(Integrated skills)(部分環(huán)節(jié))
一、 “鳳頭”無需太耗時,引入正題忌拖沓
Before class, show a film to the students.
《馬達加斯加的企鵝》電影當時在各大影院熱映,貼近生活。下載相關(guān)電視劇,抓住學生愛好看卡通片的特點,課前播放兩三分鐘,既幫助學生調(diào)節(jié)放松,又吸引其眼球,快速將其拉入課堂。
分析:選取視頻片段無特別限制,費時不多。“鳳頭”的效果是為了吸睛和過渡。鈴聲敲響,直入正題,課堂不拖沓。有教師也許會選擇自制各類影片圖片的視頻,的確也能吸引學生,但費時費力。制作視頻備課量大,常態(tài)課中不太可行;也有教師習慣課首播放好幾分鐘的視頻,而該視頻僅僅是為了引入各類電影的話題而已,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二、 師“導”生“演”歸自然,何須課前先預演
Part 1 Activity 1 Try to be an active speaker!
Show a picture and ask, “What kind of film is it?” “Do you like...? Why or why not?”
分析:以此為model,師生互動,過渡自然。教師直接呈現(xiàn)各類熱映影片圖片,不限制學生,讓其自由選擇談論喜愛或不喜愛的影片及理由。一部分口語相對較好的學生大膽表達、內(nèi)容精彩。師生互動中,自然引入新句型:Neither do I。
整個過程,師生快樂互動。詼諧幽默的語言,輕松的口語氛圍,不像上課,恰似朋友聊天。優(yōu)生發(fā)揮課堂的引領(lǐng)作用,為其他學生示范。即使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語言錯誤,不乏真實性。教師只需適時地予以幫助。有些公開課,學生的表現(xiàn)幾近完美,明顯是教師讓他們課前進行了預演。自然,表演很“高大上”,但不會得到聽課教師的認可,因為其沒有展現(xiàn)真實自然的課堂。
三、 合作重以生為本,展示不忽略生成
Cooperate with partners and talk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films.
Two pairs take turns to present the conversations.
1. While two students make up the dialogue, the other two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___________likes/dislikes___________because he/she thinks___________.
2.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3. Show bravely and actively or listen politely!
分析:由句到段,由師生互動轉(zhuǎn)為生生互動,充分實踐“同伴互學、展示評價”的課堂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師以教材為“樣本”,靈活“留白”,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喜好情況靈活編寫對話。以生為本,關(guān)注全體,克服上一環(huán)節(jié)少數(shù)優(yōu)生“秀”的弊端。組內(nèi)展示、全班展示相結(jié)合,聽、說結(jié)合。我平時的常態(tài)課,將學生小組進行編號,優(yōu)差組合。展示環(huán)節(jié)尊重學生,volunteers優(yōu)先;若無,則由我抽簽決定。因此,每一小組都不敢懈怠。優(yōu)生不歧視和放棄落后生,落后生更不敢偷懶成為小組的“罪人”。正如他們自己所說:We are in the same boat.
看我們身邊的公開課,不少教師為了展現(xiàn)自己良好的教學效果,不愿冒險,總是回避讓落后生來展示,唯恐他們出洋相。學生位置也做了特意安排。小組合作時,有些組氣氛熱烈(優(yōu)生組),有些組死氣沉沉(差生組)。展示環(huán)節(jié),少數(shù)優(yōu)生輪番表演盡顯“高大上”,其余眾多的學生儼然成了觀眾和襯托少數(shù)幾多紅花的綠葉。課堂回答的面窄,忽視弱勢群體,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課。
同時,不少Integrated skills的公開課只止步于少數(shù)學生的對話展示,沒有對“聽眾”提出具體聽的任務,沒有真正高效地進行聽說活動的有機結(jié)合。展示看似精彩、“高大上”,卻是有缺憾的。“聽眾”沒有再聽再反饋的任務,事不關(guān)己,隨時可以開小差,注意力自然不會集中,對學生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只能淺嘗輒止。該課堂活動中,我并沒有以教材對話為聽力素材,而是靈活地將學生自編的對話信手拈來,使其成為最好的“活”教材,巧妙運用學生的活動生成,再生成新的聽力活動。聽力任務明確,“逼”著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表達,說的同時,還有效達成了聽的教學目標。
四、 寧用教材靈活教,勿守成規(guī)教教材
因課堂我并未以教材原對話為素材,本課我并沒有教This Saturdays talk on films has been cancelled。我將生詞cancel靈活融入了作業(yè)環(huán)節(jié)中。
1.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cancel”? 別忍不住翻看單詞表哦!試試自己的猜詞能力!
A. put off
B. decide that sth. will not now take place
C. hold
2. This file(文件) is useless. Let me cancel it.
Here“cancel” means___________in Chinese.
3. Its a pity that our sports meeting has been___________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We can only look forward to having it next term.
分析:通過語境的設(shè)計和paraphrase的方式,學生很輕松地猜測出了cancel的意義,并能在具體的小語境中加以運用,我達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
公開課中,如此大膽的教學方式,是很多教師不敢嘗試的。因為他們唯恐在眾多的聽課者中留下“話柄”。學生必須“從師而學”才能學會,這是不少教師根深蒂固的觀念。于是教師教得面面俱到。其實,教材只是一種教學載體和工具。教材是“活”的!教師完全可以靈活駕馭它。不用教師教學生就能學會的完全可以不教。要信任學生,不要認為他們不可能通過“自學”解決問題,課堂教學只不過是條“基準線”,教師依照一定的程式完成教學過程,而真正能讓學生銘記在心的,是他個人的學習體驗。(吳非《從習慣與規(guī)范說起》)
五、 策略指導應常態(tài),真實反饋為良策
Part 2 Pre-listening Try to predict!
While-listening Try to be a good listener!
分析:在Integrated skills的公開課中,有些教師為了學生能在聽的過程中少一些障礙,順利獲取正確的信息,喜歡在聽前做大量的鋪墊,唯恐學生聽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呈現(xiàn)了一大堆之后,學生的正確率自然很高,師生皆大歡喜。但在真實的活動中,我們無法預先為學生掃除一切障礙。學生的聽前預測,必須放手由學生自己去做,通過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在文本信息中自我挖掘潛在信息。
我們又普遍看到:公開課中,學生聽之前,教師總單獨呈現(xiàn)一張幻燈,指導學生聽的策略:聽前預測、聽中速記。似乎想明確地告訴聽課教師:我很注重聽力策略的指導。我認為:如此形式化,完全沒必要。誠然,學習策略作為課程目標結(jié)構(gòu)中的一項,我們須關(guān)注。但這并不是只在公開課才進行凸顯,在最初階段的聽力教學中,我們就必須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如何預測和速記,并在平時的聽力活動中不斷指導、實踐和強化,使學生有意識地形成一種聽力習慣。策略指導,應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非一種形式。
又一屢見不鮮、令人啼笑皆非的現(xiàn)象是:教師剛剛還在一本正經(jīng)地指導聽力策略,接下來學生還未來得及充分瀏覽、預測,錄音響起來了;上黑板的學生眾目睽睽之下,更是手忙腳亂,聽寫反饋中看不到或很少看到策略使用的痕跡。教師也并沒有趁熱打鐵,抓住實例來再強化指導策略,而是匆匆核對完答案,趕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普遍的情況是教師干脆不讓學生上黑板反饋,只是象征性地走入學生中瀏覽一下。顯而易見,講評時無法有針對性。曾觀摩過一節(jié)課:教師用投影儀分別投影了三位學生的聽寫情況。學生的各類錯誤暴露無遺,教師一邊點評,一邊融入策略的指導,針對性極強,成為該課的一大亮點。這種做法并不“高大上”,甚至在某些教師看來過于浪費時間,但上課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反饋、回歸本真、教學踏實,不失為良策。
我在聽力常態(tài)課中的做法:學生預測時間充分;抽查不同層次的學生上黑板進行反饋,隨時關(guān)注他們聽中策略的使用情況:第一遍用白色粉筆;再聽如有增加或修改,換用其他顏色粉筆,但需保留原來的聽寫痕跡。這樣做,學生聽寫過程中的策略使用情況一目了然。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聽后指導學生根據(jù)記憶迅速寫全聽寫內(nèi)容并檢查是否有筆誤或語法錯誤。如本課:Part A2中空格1,學生速記了3h,值得肯定;空格5,學生第一遍速記成once live i ht;第二遍改成once live in hutong,聽后改成once lived in a hutong,完全正確。這樣訓練的效果遠勝于刻意用幻燈指導策略的效果,他們也容易形成良好的聽力習慣。
六、 不因難教而飄過、回頭再來重加工
Post-listening Try to be an active learner!
Ask any question you cant understand.
Part A3中,有許多定語從句的難句、長句。如果只是簡單地核對答案,無疑忽略了難點。但講如此既枯燥又難的語法,在公開課中是許多教師不愿意的,因為實在難以做到“高大上”。于是有些教師就故意選擇“飄過”。難怪不少聽課教師課后評論:這堂課熱熱鬧鬧,但恐怕下一課教師還得花時間重加工。真為這種所謂“高大上”的課而感到悲哀!
課堂中,完全可以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鼓勵他們自我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突破難點。于是,我的課堂上,學生爭先恐后地找出了所有的定語從句。之后,我立即亮出一張幻燈,拋出任務:探究與發(fā)現(xiàn):Watch some sentences in Part A3 and try to choose.
(One more example: Most of the people that came to our class today are English teachers.)
‘Which/‘Who/‘That is used to refer to ___________.
A. peopleB. thingsC. both people and things
通過發(fā)現(xiàn),學生輕松地歸納出了關(guān)系代詞的用法。我趁熱打鐵,和學生調(diào)侃:The man that is sitting here is called “Brother Hui”.全班大笑。因為他們的班主任“惠哥”正在聽我的課。我又追問:Can I change “that” into “who”/ “which”?全班又大笑。愉悅的課堂氛圍之余,學生輕松理解了that, who和which的區(qū)別?;顒诱劜簧稀案叽笊稀?,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避免了枯燥的、灌輸式的語法教學。
課后,我的同事們說:我們希望經(jīng)常聽這樣的常態(tài)課。這課看似沒什么新鮮的活動,談不上“高大上”,備課量也不大,平時他們也能做到;但課堂簡約而豐滿,學生學得踏實,課堂輕松愉悅;學生自主性強,參與面廣;預設(shè)充分,生成更精彩。很多教學的細節(jié)體現(xiàn)了先進的理念,很多做法也可以被他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拿來就用,可操行性強,真的有所獲。
七、 結(jié)語
但愿我們的常態(tài)課也好,公開課也罷,少追求一些花里胡哨的形式和虛假的熱鬧,少一些預演,多一些真實;少“秀”教師,多“秀”學生;不僅“秀”優(yōu)生,更要關(guān)注全體學生課堂的學習生態(tài);關(guān)注生成,不囿于預設(shè)。不要把假課上得像真的一樣。就算追求“高大上”的形式,也得為內(nèi)容服務,也得有“高大上”的效果,具有值得借鑒的意義和推廣價值。其實,公開課與常態(tài)課并不對立,而是互補關(guān)系。公開課應向常態(tài)課靠攏,日趨常態(tài)化。把公開課上得像家常課一樣,追求的是一種本真、簡約的課堂;把家常課上得像公開課一樣,追求的是一種嚴謹、至美的課堂,追求的是“把真課上得像假的一樣”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7~9年級)學習讀本[J].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陳乃玉,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