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發(fā)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小針刀療法結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施治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 92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 根據數字奇偶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小針刀療法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小針刀療法結合半夏白術天麻湯進行治療。對比就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左椎動脈(LVA)、右椎動脈(RVA)、基底動脈(BA)血流速度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均明顯改善, 且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臨床合理選擇小針刀療法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施治, 可以充分發(fā)揮中西醫(yī)聯合應用優(yōu)勢, 最終可于提高椎動脈型頸椎病病情療效以及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方面獲得確切效果。
【關鍵詞】 小針刀療法;半夏白術天麻湯;椎動脈型頸椎??;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76
于中醫(yī)學角度, 頭痛、眩暈以及痹癥屬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歸屬范疇。對于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 以眩暈癥狀為主要表現。對于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選擇小針刀療法施治, 于患者病理狀態(tài)改善以及頸椎管內外力學平衡恢復方面可以獲得顯著效果, 但于最終獲得的綜合效果仍然欠缺理想[1]。本次研究將確定最佳方法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施治, 以此說明小針刀療法+半夏白術天麻湯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數字奇偶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6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5例,
女21例;年齡49~75歲, 平均年齡(62.59±7.29)歲;病程15 d~10年, 平均病程(20.55±35.31)個月。觀察組患者中, 男27例, 女19例;年齡51~77歲, 平均年齡(62.62±7.31)歲;
病程16 d~11年, 平均病程(20.59±37.32)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小針刀療法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施治, 首先協助患者完成俯臥位選擇, 之后對患者展開局部麻醉操作, 主要通過曲安奈德配合利多卡因(2%)完成。麻醉起效后, 于風池穴以及阿是穴, 準備小針刀(4號)合理刺入, 觀察直至患者頸椎體位置后, 針對刀口控制90°旋轉, 之后針對患者頸椎體周圍神經以及組織完成松解操作。完成后, 拔出手術小針刀, 之后準備消毒棉簽對針孔進行壓迫, 合理展開止血操作[2]。觀察組患者采用小針刀療法+半夏白術天麻湯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施治, 在完成小針刀治療后, 配合給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 中藥組成:天麻、姜半夏、白術、茯苓、石菖蒲、大棗以及白僵蠶各12 g, 甘草以及橘紅各6 g;治療2周為1個療程[3]。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 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LVA、RVA、BA血流速度。
1. 4 療效判定標準[4] 治愈:施治后的患者, 系列癥狀全部表現正常, 患者的陽性體征最終轉化為陰性;顯效:施治后的患者, 系列癥狀全部表現正常, 患者的陽性體征獲得顯著減弱;有效:施治后的患者, 系列癥狀全部獲得緩解, 患者的陽性體征獲得減弱;無效:施治后的患者, 系列癥狀未獲得緩解, 患者的陽性體征未發(fā)生變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均明顯改善, 且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在選擇小針刀療法施治后, 于頸椎肌肉痙攣緩解以及頸椎神經根水腫癥狀緩解方面可以獲得顯著效果, 并且對于患者椎-基底動脈表現出的供血不足現象可以進行有效緩解[5-10]。在此基礎上選擇半夏白術天麻湯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施治, 可以確保于腦循環(huán)改善、腦血管擴張、脾胃調和、健脾燥濕以血粘度降低等方面獲得確切效果, 最終使得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獲得顯著提高。
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采用小針刀療法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小針刀療法結合半夏白術天麻湯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 同對照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0.43%)對比, 觀察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83%)提高程度更顯著(P<0.05)。而同對照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表現展開對比, 觀察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獲得更顯著的改善(P<0.05)。有效證明小針刀療法結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 合理選擇小針刀療法結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施治, 于療效改善以及血流動力學改善等方面可以進行充分保證, 從而對于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疾病恢復加以顯著促進。
參考文獻
[1] 金偉, 賈東奇, 李曦光, 等.仰臥位手法牽引在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中的運用.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10):1173-1175.
[2] 楊玥, 陽偉紅.常見中醫(yī)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對比觀察.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2, 28(3):282-286.
[3] 鐘立軍, 廖軍鋒, 寧俊忠, 等.龍氏正骨手法聯合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3, 35(11):894-895.
[4] 魏楠.針灸推拿與中藥聯合應用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3):693-694.
[5] 洪英杰, 楊雪芹, 張二力, 等.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療老年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8):2106-2107.
[6] 孫云廷, 宋新波, 王淑玲. 小針刀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3(5):1140-1142.
[7] 陳騰, 姚新苗. 小針刀療法結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觀察.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2, 28(4):682-683.
[8] 陳妹. 小針刀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 2012.
[9] 李彥豐. 小針刀結合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60例. 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5, 13(1):67-68.
[10] 石海斌. 小針刀療法結合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36例療效觀察. 湖南中醫(yī)雜志, 2015, 31(6):86-88.
[收稿日期: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