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絮
摘要:心理急救是由心理健康和災害救助工作者向受災群眾提供支持的一套系統(tǒng)化的早期心理干預模式,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和應用。建設高效的心理急救隊伍對于心理援助的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心理急救概述入手,揭示如何根據我國國情進行心理急救的推廣和應用以及建設高素質的心理急救隊伍以期更好的災后心理干預效果。
關鍵詞:災害;心理援助;心理急救;心理急救隊伍
大多數人應對危機的心理反應相對來說是即刻、輕微以及短暫的,但是心理上受到創(chuàng)傷的個體中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出現強烈壓力反應甚至一些人會產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以及其它的心理健康問題。災難災后的早期心理干預若不能有效開展,受災群眾更易引發(fā)心理上的不適感。但目前為止還沒有實證支持有效的早期干預模式得到廣泛的使用(Bisson,Lewis,2009)。從災后服務實踐來看,組織科學系統(tǒng)的心理急救,是早期危機干預的極佳方式。本文將從心理急救的概念出發(fā),對其應用實施進行解讀。
一、心理急救模式概述
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簡稱為PFA)是在災害和危機事件發(fā)生后,在各種災害救助機構和組織的指導下,由心理健康和災害救助工作者立刻向受災群眾提供支持的模式(Vernberg et al.,2008)。我國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由童慧琦等翻譯并介紹的這份指南在震后一周的時間投入使用。在我國災區(qū)和其它地區(qū)也已有過多次PFA的應用培訓。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16年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發(fā)表了題為“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 MENTAL HEALTH FIRST AID FOR ALL)的致辭,讓心理急救的概念走進公眾視野中。心理急救模式在中外心理衛(wèi)生專家的努力下證明并提高了其應用于災后早期心理干預的有效性及迫切性。
一、心理急救在我國的推廣和應用啟示
將心理急救的概念滲透進入危機發(fā)生前的預防和準備過程以及災后早期援助工作中,讓心理干預的應用模式更加全面系統(tǒng),也更為科學明確。
1.危機發(fā)生前的推廣
在借鑒國外救援經驗的基礎上,具體結合我國的國情,在完善心理救援網絡和機構的基礎上,制定心理服務計劃,系統(tǒng)地開展災前心理宣教工作。
2.危機發(fā)生后的應用
2.1準備工作:包括進入不同環(huán)境前的規(guī)劃和材料準備。根據當地情況,結合文化等因素,配合災后救援系統(tǒng)部署的工作安排,制定系統(tǒng)化的心理援助行動計劃。組建心理急救隊伍,接受災后早期危機干預培訓,之后按照規(guī)劃進入災區(qū)開展工作。
2.2核心行動:心理急救實施的具體過程見下表(童慧琦,王振,王素琴,2008)。
心理急救核心行動及目標
二、建設科學高效心理急救隊伍
緊急的心理救援需要人員與隊伍的保障,它關系到人們對災后心理問題的關注程度及受災群眾心理健康恢復的狀況,將直接影響整體救災的效果。
1.心理急救隊伍的科學化組建
在成員的篩選上,目前對于參與心理急救人員的素質、專業(yè)等并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的標準和要求。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年人只要在具備充足訓練和持續(xù)支持(包括心理健康專家對工作者的咨詢和督導)的情況下都可以參與到心理急救中來。
2.心理急救隊伍培訓
實施心理急救的關鍵是加強心理急救工作者的培訓。國內已經進行了一系列具本土化特色的心理急救培訓。一般來說,培訓共進行兩天。第一天主要用幻燈片以及觀看心理急救實際應用的視頻短片的方式講解心理急救的概念和應用策略,讓學員有基本的認識和理解;第二天主要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實踐活動讓學員更好的理解并能運用心理急救模式。
3.工作開展中隊伍的組織和協(xié)調
心理急救隊伍可以從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上加以考慮。微觀層面上的心理急救隊伍主要是指在受災地區(qū)直接實施心理急救的隊伍,而宏觀層面則著眼于國家和區(qū)域水平上系統(tǒng)化的隊伍。
3.1心理援助工作站上的心理急救隊伍。心理援助工作站可以根據與當地不同部門的合作,形成基于社區(qū)、學校、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和綜合模式的心理援助站工作形式。
3.2上線聯(lián)動、相互配合的心理急救隊伍。對于國家水平上的心理急救隊伍,可以由專業(yè)性較強的心理工作者組成,以促進心理急救模式在我國的科學化運用,為區(qū)域和地區(qū)水平的團隊進行培訓和理論支持。
4.團隊建設中的心理支持
鑒于災后工作者所面臨環(huán)境的陌生和困難,以及面對對象的特殊性,救援人員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創(chuàng)傷。不僅要在工作期間保證工作者有專業(yè)人員的督導,救援工作結束后還要對工作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考察,篩選出具有嚴重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人員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
綜上所述,心理急救作為災害發(fā)生后第一時間對受災人群進行干預的一套有效模式對于我國災后開展早期心理援助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于心理急救模式的概述與解讀明確了其對我國災后心理援助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Bisson, J. I., & Lewis, C. (2009). Systematic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Commissioned by the.
[2]Vernberg, E. M., Steinberg, A. M., Jacobs, A. K., Brymer, M. J., Watson, P. J., Osofsky, J. D., ... & Ruzek, J. I. (2008). Innovations in disaster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9(4),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