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杏麗
摘 要:翻轉(zhuǎn)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提高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效率。文章從翻轉(zhuǎn)課堂和Moodle平臺的概述入手,在分析了典型的翻轉(zhuǎn)課堂模式基礎上,結合作者的教學經(jīng)驗,構建了基于Moodle的小學科學高段課程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將該模式應用于實踐,并對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總結,以期為我國小學科學高段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翻轉(zhuǎn)課堂;小學高段科學課;Moodle平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8)06-0017-04
小學科學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 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課程。伴隨著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確立、主體教育的興起,教學活動越來越強調(diào)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不但要作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也應當作為學習的主體 [1]。而小學科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過程枯燥,課堂上學生缺少提問和動手的機會,課下學生沒有動手實踐的環(huán)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各種疑難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發(fā)揮,長此以往將導致學生失去對該學科的關注和興趣。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變革守舊的教學方式迫在眉睫,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新課改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
一、翻轉(zhuǎn)課堂與Moodle平臺概述
1.翻轉(zhuǎn)課堂
(1)翻轉(zhuǎn)課堂概述
翻轉(zhuǎn)課堂也叫顛倒課堂或者反轉(zhuǎn)課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2],起源于2007年的美國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使用視頻軟件錄制教學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上為缺席學生進行補課。2011年,薩爾曼和他的可罕學院受到全球關注,原因就是他的教學視頻受到無數(shù)人喜愛,至此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推向了世界。[3]其基本思路是: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課堂進行知識的內(nèi)化。[4]
將翻轉(zhuǎn)課堂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相比較兩者有本質(zhì)不同。翻轉(zhuǎn)課堂基于建構主義和系統(tǒng)論的設計思想,是對傳統(tǒng)班級教學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進行大膽改革的轉(zhuǎn)變,為課程教學改革帶來了新希望。[5]
(2)翻轉(zhuǎn)課堂典型模型
美國Robert Talbert教授最早在其所授的“線性代數(shù)” 、“利用計算機工具解決問題”等課程中開展了教學實踐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經(jīng)過多年理論與實踐研究后,總結出具有代表性的翻轉(zhuǎn)課堂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6]。
該模型屬于典型的兩階段類型,即課前和課中,但忽略了課后的鞏固提升和評價反思的重要性。
2.Moodle平臺概述
Moodle是模塊化面向?qū)ο蟮膭討B(tài)學習環(huán)境(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縮寫,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網(wǎng)絡課程管理系統(tǒng)(CMS)之一[7]。該平臺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的課程管理系統(tǒng),其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8]。Moodle平臺由多個功能和活動模塊組成,如論壇模塊、資源模塊、作業(yè)模塊、互動評價等模塊,因此,在設計基于Moodle的翻轉(zhuǎn)課堂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自身特點,結合學生的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模塊開展教學,學生也可以從自身學習需要、興趣點出發(fā),在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下開展相應學習活動模塊,從而實現(xiàn)教師的個性化輔導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二、基于Moodle的《小學科學高段課程》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在對上述典型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型進行詳細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基于Moodle的功能優(yōu)勢,筆者結合自己實際教學經(jīng)驗,結合已有研究構建了一種基于Moodle的《小學科學高段課程》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并在筆者所在學校的五年級小學科學課堂進行了一學期的實踐研究,結合小學科學高段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和學生特點嘗試探索出基于Moodle的《小學科學高段課程》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該模式將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即課前(知識學習)、課中(知識內(nèi)化)和課后(反思提升),而課前又分為資源準備(設計活動,制作教學資源,搭建平臺等)和自主學習兩個階段。
1.課前
(1)準備資源
課程內(nèi)容不同,則相應的教學活動,需要的教學資源類型等也大不相同,因此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課前知識的學習,教師首先要針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教學設計,然后再制作學生自主學習資源包、學習單和自學測試等,并將這些資源上傳到Moodle平臺供學生下載學習。值得注意的是,應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自主學習的資源,如教學視頻、文本和資源鏈接等,從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興趣和需要進行不同選擇,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其中教學視頻資源主要由教師自己錄制,也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一般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重難點的短視頻,時間基本在10分鐘以內(nèi);文本資料則是主要用來闡述知識點和一些實驗過程或者方法,學生可以使用教學視頻自主學習,也有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直接使用文本資料就可以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
(2)自主學習
學生在課前使用Moodle平臺登錄小學科學課程,根據(jù)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認真學習,并完成自學測試。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在Moodle平臺上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需要停下來思考時可選擇暫停視頻,自測時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有針對性的回過頭來再學一次,或者通過該平臺的討論模塊,及時與同學和老師進行討論解疑,從而高效的完成知識的學習。教師通過學生的自測和疑難問題的討論可以及時的得到學生自學情況的反饋,從而使課堂的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
2. 課中
(1)確定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在完成課前知識學習后,進入課堂知識內(nèi)化階段,教師通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反饋情況,確定共性問題和個別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減少學生的顧慮,增加學生 “大膽說、大膽問”的機會。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應在考慮學生認知范圍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帶著在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和困惑走進課堂,并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首先將班級分為6至7人不等的小組,在分組過程中應注意進行不同類型學生的穿插搭配,即每組都應加入學習能力強、活動參與度高、動手操作能力突出的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起到榜樣的作用,讓每個小組都充滿活力,從而帶動全組成員的積極性。學生在探究過程時,可以先進行組內(nèi)交流,解決組內(nèi)成員自主學習中無法解決的問題,然后與其他小組進行經(jīng)驗和方法交流。
(3)個性化輔導
在進行小組討論等環(huán)節(jié),要注意收集學生遇到的問題,密切關注各組的動態(tài),根據(jù)不同情況及時干預,提供個性化的指導,避免因為解決不了的問題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
(4)當堂檢測或深化提升
在上述學習的基礎上,當堂檢測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并給每位同學以反饋和矯正,這對學習程度一般或較弱的學生尤為重要。對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則可以進行提高性的教學或者探究,比如提出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或者設計制作自己的作品等,滿足高層次學習的需要。
3.課后
學生通過課前和課堂學習后,基本完成了知識體系的建構,而在課后學生通過拓展練習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和提升則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和學生還要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和反思,這對后面的學習起導向意義,而且教師要通過評價做出分析和總結,為后面的教學積累經(jīng)驗。
(1)教學評價
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翻轉(zhuǎn)課堂的評價標準是多元化的,評價的主體也是多元化的,評價的標準不單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本文所構建的模式主要采用綜合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個人自評和小組互評相結合,評價的內(nèi)容包括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參與度和學習成果三個方面,各部分的評價所占的比例不同,如圖3所示為設計的教學評價表。課前學生通過moodle平臺進行課前自主學習,老師主要是通過Moodle平臺獲得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遇到的疑難問題,然后在課內(nèi)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對學生提交的設計或作品進行點評,最后結合學生的課后知識測驗和反思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其次,學生要進行自我評價,包括對自己的課前自主學習情況、課上小組合作探究與互動交流的情況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最后,學生要對小組中其他的成員進行評價,評價內(nèi)容包括課堂參與互動的情況和學習成果的評價。
(2)教學反思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課后要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完成情況、課上在參與活動中的表現(xiàn),以及最終提交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點評,對收集的調(diào)查問卷進行整理和分析,對翻轉(zhuǎn)課堂的實施進行相關總結和反思,找出課件、教學內(nèi)容、教學設計、教學方式等方面的缺點進行改進,不斷完善教學模式。
三、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基于Moodle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于小學科學高段課程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合作協(xié)調(diào)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因材施教。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才能有效確保翻轉(zhuǎn)課堂的開展。
1.家庭環(huán)境的支持
課前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家長擔憂學生使用信息化設備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干擾正常的學習活動。加上小學生的年齡小,自律能力不夠強,所以在開展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活動之前,還需要跟家長做好相應的溝通交流。家長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一定監(jiān)督和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增加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
2.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
小學髙段科學課型包括三種類型:觀察課、實驗課和設計制作課。翻轉(zhuǎn)課堂的實施要根據(jù)課程的類型來決定。例如完全需要學生進行的實驗課,學生在課堂上主要進行的是對實驗的操作和觀察記錄,學生并不需要在課前對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像這類課型就不適合用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3.學習任務單的制作
學習任務單是課前自主學習的關鍵,合理的學習任務單能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有目標的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學習任務單不僅僅是放上幾個學習任務,更強調(diào)對任務之間邏輯的設計,設計學習任務單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程度,設計學習目標。②根據(jù)目標,設計任務,并提供相應的學習方法和配套的學習資料。③設計有效的評價內(nèi)容,檢驗學生的自學效果,反饋學習情況。
4.視頻的講解風格
在設計教學視頻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在翻轉(zhuǎn)課堂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一般是學生一個人在家或者在學校機房觀看、學習微視頻。因此,教師的講解對象從一個班集體到一個獨立的個體,講解目的也從站在講臺上的傳授知識轉(zhuǎn)向了面向個體個性輔導。所以在教學視頻的設計中,教師的講解在做到科學、嚴謹、規(guī)范的基礎上,應盡可能的風趣 、 生動 、幽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
信息技術引領教育改革,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對今后我國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了整體的設計和部署。在其所倡導的教學改革中,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必將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我們將繼續(xù)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深入研究基于Moodle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并將該教學模式試用在別的學科,并及時從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完善模式。期待翻轉(zhuǎn)課堂給我們課堂教學帶來新的亮點。
參考文獻:
[1]齊軍. 美國“翻轉(zhuǎn)課堂”的興起、發(fā)展、模塊設計及對我國的啟示[J]. 比較教育研究,2015,(01):21-27.
[2]王亮.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 中小學電教(下),2012,(12):90-92.
[3]黃海旺. 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 課程.教材.教法,2009,(10):71-74.
[4]Fulton K. 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 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012, 39:12-17.
[5]鐘曉流, 宋述強, 焦麗珍. 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 2013, 19(1):58-64.
[6]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J]. PRIMUS,2014,24(5):.
[7]傅麗秀. Moodle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 2008(12):159-160.
[8]黎加厚. 信息化課程設計 : Moodle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編輯: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