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鹿汝亮,鐘春蘭,郇述玲
乙型肝炎(乙肝)在我國呈高發(fā)趨勢,乙肝患者主要通過母嬰垂直和接觸傳播傳染易感人群而致病。有文獻報道,乙肝患者中55%左右的患者主要通過母嬰垂直傳播[1-2],目前,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我國處于生育的高峰期,有文獻報道,宮內(nèi)感染是造成嬰兒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4],由此可見,妊娠期宮內(nèi)乙肝感染預防工作至關(guān)重要,本研究中孕婦妊娠3個月(12 w)服用替比夫定至產(chǎn)后6個月,以評價其阻斷宮內(nèi)傳播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來本院就診的妊娠期乙肝患者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年齡24~42歲,平均(27.8±6.2)歲,所有患者HBsAg(+)、HBeAg(+)、HBV DNA載量>1.0×106copies/m1,其配偶HB-sAg(-),HBV DNA載量<500 copies/m1。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實驗,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實驗得到本院醫(yī)學倫理會同意。
排除標準:妊娠期間合并其它疾?。范尽IV、帶狀皰疹、其它嚴重的感染);患者無常見基礎(chǔ)疾?。ㄌ悄虿?、高血壓、心臟病、慢支等);無家族遺傳性疾病及其它易導致流產(chǎn)的相關(guān)疾病;不能配合本次實驗者;胎兒經(jīng)相關(guān)檢查評估顯示健康狀況良好者。
1.2研究方法實驗組患者于妊娠3個月開始給予口服替比夫定片(600 mg/d,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持續(xù)至產(chǎn)后6個月;對照組不給于抗病毒治療,期間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或觀察。實驗組患者每個月定期復查肝功、肌酸激酶、HBV DNA定量等,待HBV DNA轉(zhuǎn)陰后每3個月檢測一次,對照組患者每個月檢測肝功、肌酸激酶、HBV DNA定量,直至分娩后改為每3個月1次;兩組孕婦的嬰兒在產(chǎn)后6 h內(nèi)注射HBIG 200 IU,且在出生6 h內(nèi)、1、6月時注射乙肝疫苗。
1.3觀察指標密切檢測兩組患者肝功狀況,于6個月、9個月、分娩時及產(chǎn)后6個月檢測患者肝功水平及HBV DNA水平;于新生兒出生、產(chǎn)后3個月及6個月時分別檢測其HBsAg和HBV DNA水平,并對新生兒進行Apgar評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不同時期HBV DNA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HBV DN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妊娠6個月、9個月、分娩時及產(chǎn)后6個月HBV DNA水平較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不同時期血清HBV DNA水平比較(copies/m1)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HBV DNA levels in 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 at different stages(copies/ml)
2.2兩組新生兒HBV感染率(%)比較兩組患者新生兒分別于出生時、生后3個月及生后6個月檢測HBV感染情況,實驗組感染率均為陰性,對照組感染率為陽性,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HBV感染率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HBV infection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
2.3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及基本生理指標比較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身高、體質(zhì)量、胎齡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無畸形及其它異常反應,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新生兒Apgar評分及基本生理指標比較(x±s)Table 3 Comparison of apgar score and basic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neonates between two groups(x±s)
替比夫定是一種核苷類抗病毒藥物,臨床實驗表明該藥物無至畸、毒副作用小,從而被美國FDA列為治療妊娠期合并肝乙肝的唯一抗病毒藥物[5-7],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對該藥物進行了臨床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該藥物能有效地預防母嬰傳播,乙肝患者分娩后嬰兒的各項指標均處于正常范圍之內(nèi),付東等學者指出,孕婦在活動性胃炎期間懷孕后服用替比夫定,其分娩后,有效地抑制HBV DNA復制,嬰兒HBV感染率為零,減少了HBV母嬰垂直傳播的風險;也有學者指出,妊娠32周后開始服用替比夫定,可有效地預防宮內(nèi)感染[8-9]。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妊娠3個月(12 w)后開始口服替比夫定亦能有效地防止新生兒宮內(nèi)感染,實驗組患者40例,分娩后新生兒HBV感染率為零。由于妊娠前3個月是胎兒至畸的關(guān)鍵時期,故本實驗妊娠于妊娠3個月后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胎兒至畸的幾率;且實驗組分娩后的新生兒在實驗期間禁止母乳喂養(yǎng),有文獻報道,母乳喂養(yǎng)不存在感染的風險,但本實驗組成員認為母親乳汁及體液中存在病毒,仍有傳染性,故人工喂養(yǎng)至實驗結(jié)束。
目前,學術(shù)界普遍認為乙肝患者HBV DNA>106copies/m1具有傳染性,可見,母親的病毒載量至關(guān)重要,本實驗中新生兒于生后不同時間段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對新生兒多了一層保護屏障,減少感染機率[10-12]。本研究結(jié)果與之前的報道相符,在孕期服用替比夫定可防止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但是由于本實驗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尚短,有待進一步進行大樣本數(shù)據(jù)分析,并對本實驗中患者進行進一步跟蹤觀察,才能較客觀的評價其療效。
[1]張麗菊,王玲.替比夫定對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的阻斷作用[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9,17(8):561-563.
[2]任娜,胡善雷.替比夫定阻斷慢性乙肝母嬰傳播研究及其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6):7-9.
[3]Singh AE,P1itt SS,Osiowy C,et a1.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accine fai1ure and vertica1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among a cohort of Canadian mothers and infants[J].J Vira1 Hepat,2011,18:468-473.
[4]TranTT.ManagementofhepatitisBinpregnancy:weighing the options[J].C1eve C1in J Med,2009,76(Supp1 3):S25-S29.
[5]朱靜.替比夫定聯(lián)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阻斷HBV母嬰垂直傳播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婦幼健,2017,32(6):1213-1215.
[6]馮曉梅.替比夫定聯(lián)合乙肝疫苗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7):48-49.
[7]王崇,曹夢琢,王川,等.妊娠期應用替比夫定降低HBV母嬰傳播風險的研究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4):746-750.
[8]尹菊蘭,楊永忠.替比夫定對妊娠期孕婦慢性乙肝的療效及其對乙肝病毒阻斷作用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7,14(2):462-464.
[9]李春明,謝仁岐.替比夫定阻斷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評析[J].北方藥學,2017,14(8):153-154.
[10]方伊娜,金清龍.妊娠早、中期應用替比夫定可以完全阻斷HBV母嬰傳播[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8):1547.
[11]陳莉茹,吳瓊,郭麗,等.替比夫定結(jié)合新生兒主被動雙重免疫對HBV母嬰傳播的阻斷效果觀察[J].現(xiàn)代免疫學,2017,37(1):38-43.
[12]江紅,王根菊,韓國榮,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于妊娠早期替比夫定治療的母兒結(jié)局分析[J].江蘇醫(yī)藥,2017,43(4):29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