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菁
摘 要: 美國總統(tǒng)競選辯論幫助候選人陳述自己的見解,表明自己內(nèi)政外交方面的立場,同時在與對手針鋒相對的辯論中展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抨擊對方的問題,從而為自己贏得選民的支持。在精彩的辯論中,概念隱喻這一語言手段應用廣泛,本文以希拉里和特朗普總統(tǒng)競選辨為語料,分析雙方辯論話語中概念隱喻的使用,從而探索其在辯論這一語言形式中的作用與功能。
關(guān)鍵詞: 美國總統(tǒng)辯論 概念隱喻 隱喻類型 功能
1.引言
近幾年,電視競選辯論已經(jīng)成為美國政治溝通的重要途徑之一。候選人借助媒體表述他們的政治觀點和政策,通過使用犀利的言語和諸多的論據(jù)贏取民眾的支持。Lakoff(1980)提出政治隱喻理論。美國政治話語包含一系列的隱喻,因此隱喻與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通過對美國總統(tǒng)競選語料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希拉里和特朗普在辯論中使用了大量的概念隱喻。因此,解讀與研究概念隱喻在辯論語料中的應用與功能具有一定意義。
2.概念隱喻與映射理論
隱喻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一種方式(束定芳,2000)。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Lakoff 和 Johnson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這一理論,從此隱喻研究擺脫了以文字和修辭學為本的傳統(tǒng)隱喻理論的束縛,步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根據(jù)Lakoff的理論,隱喻不僅局限于語言層面上,而且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思維和行動中,在組織人們的思想觀念方面起著基礎(chǔ)性作用。隱喻的工作機制是在始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存在的一系列的認知上的對應關(guān)系,這種對應關(guān)系就是一個概念。兩個域之間的這種帶方向性的互動稱為“映射”。一般是由源域向目標域進行映射。也就是說,映射是一個由源域的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地映射到目標域的過程(胡壯麟,1997)。概念隱喻理論以體驗主義為理論基礎(chǔ),認為人類的認知系統(tǒng)是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概念源自于人類的日常經(jīng)歷與文化體驗。根據(jù)作用的不同,概念隱喻可大致分為方位隱喻、結(jié)構(gòu)隱喻和實體隱喻。
隨著認知科學的發(fā)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許多學者都從概念隱喻的角度對包括政治領(lǐng)域在內(nèi)的各個領(lǐng)域中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Lakoff研究了美國當代政治語篇,總結(jié)出有關(guān)恐怖主義的隱喻,有關(guān)家庭的隱喻,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隱喻等(Lakoff,2001, 2003, 2004)。在分析了美國 1980年—1985年間的政治語篇之后,Howe(1998)歸納出其中所使用的概念隱喻主要有兩大類:戰(zhàn)爭隱喻和體育隱喻。Mio. J. S(1997)對大量例證進行了研究,說明了隱喻是一種重要的信息處理工具,能將大量復雜抽象的信息簡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使選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拉近候選人與選民之間的距離,達到良好的政治勸諫效果。在國內(nèi),近年來許多學者對美國總統(tǒng)競選進行了專項研究。劉植榮(2009)選取了涉及外交、國防、經(jīng)濟、教育等話題的辯論稿,整理出版了《美國歷屆總統(tǒng)競選辯論精選》一書。高艷梅在《美國總統(tǒng)競選電視辯論的修辭分析》(2010)一文中,從排比、隱喻、反問、反復四個方面對文本的修辭手段加以分析,探討了辯論文本的總體修辭特征和語言藝術(shù)。張文清、季曉燕(2009)更是從語氣隱喻的角度對總統(tǒng)競選辯論進行了研究,證明了語氣隱喻作為總統(tǒng)競選辯論的一種語言特色,有助于達到辯手的辯論目的。然而,很少有學者從概念隱喻的角度出發(fā),系統(tǒng)地分析美國總統(tǒng)競選辯論。
3.美國總統(tǒng)辯論中的概念隱喻
3.1概念隱喻的確定與分類
研究采用了Charteris-black(2004)and Cameron & Low(2001)的標準確定概念隱喻。首先,仔細研究文本,提取導致語義緊張的表達。然后,基于文本語境來判斷這些表達式是否符合標準的跨域映射。如果滿足這一標準,含隱喻意義的詞匯被提取出,同時根據(jù)討論的話題將隱喻進行分類。
根據(jù)上述研究方法可以計算出辯論中隱喻關(guān)鍵詞出現(xiàn)頻率的比例及不同類型的概念隱喻所占的比例。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3.2美國總統(tǒng)競選辯論中概念隱喻的分析
3.2.1旅行隱喻
旅行可以愉悅?cè)说纳硇?,給人以美好的感受。旅行隱喻把旅行的特點映射到目標域上。這種隱喻在政治言語中使用廣泛,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概念隱喻:DEVELOPING A COUNTRY IS A JOURNEY. 國家的發(fā)展就是國家在前進。整個國家就像一個旅行者朝著成功的方向不斷前進,經(jīng)歷漫長的旅途到達夢想實現(xiàn)的目的地。在旅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目標不會輕易改變。如希拉里和特朗普在第三次辯論中提到的:“Weve got to go after the long-term health care drivers. Weve got to get costs down, increase value, emphasize wellness. ”旅行具有未知性、方向性和前進性等特點。在旅行的過程中,人們會遇到未知的事物,或是遇到艱難險阻,或是結(jié)識同伴朋友。只有確定正確的方向,我們才能成功地抵達目的地。例句當中“driver”一詞顯示出旅行的方向性。在這句話中,美國人民的生活發(fā)展是目標域,醫(yī)保政策是決定旅行方向路線的司機。此外,希拉里還說:“Were not surprised to see Donald Trump continue his destructive race to the bottom.”其中,race體現(xiàn)出旅行的過程這樣的意思。此處,旅行隱喻用來使人們理解醫(yī)保政策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得到民眾支持的可能性,而且使得語言更有說服力。
3.2.2戰(zhàn)爭隱喻
戰(zhàn)爭隱喻即把戰(zhàn)爭的特點映射到目標域上。如希拉里和特朗普在第三次辯論中提到的:“I dont think American troops should be holding territory, which is what they would have to do as an occupying force. I dont think that is a smart strategy.” 例子中使用了strategy一詞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性。人們會把戰(zhàn)略對戰(zhàn)爭的重要性轉(zhuǎn)移到政策對解決問題上。戰(zhàn)爭具有敵對性、戰(zhàn)略性等特點。美國人民是戰(zhàn)士。保衛(wèi)國家利益,保護環(huán)境、自由、國土安全的過程就是戰(zhàn)爭的過程。威脅到國家安全、影響社會進步的種種不利因素均是他們應對抗的敵人。戰(zhàn)士們要盡全力克服戰(zhàn)爭所帶來的艱難困苦,甚至做好犧牲自己以保衛(wèi)國家的利益與安全,抵抗各種不利因素,為公平正義而戰(zhàn)。如希拉里在強調(diào)自己要對抗氣候變化時說道:“I have a comprehensive energy policy, but it really does include fighting climate change.”其中fight體現(xiàn)出與氣候變化、環(huán)境問題進行斗爭。辯論中特朗普對希拉里進行評論時說希拉里是個“戰(zhàn)士”:“She doesnt quit. Shes a fighter. I disagree with a lot of what shes fighting for, but shes a good fighter, and I consider that to be a very good trait.”戰(zhàn)士這一形象體現(xiàn)出戰(zhàn)爭隱喻的特點。
3.2.3建筑隱喻
建筑是人們熟悉的概念。國家就如同一座建筑,其建設(shè)過程正如建筑物的建設(shè)過程,在組織結(jié)構(gòu)和內(nèi)部構(gòu)成上與建筑都有可對應之處。建筑隱喻就是把建筑的特點映射到目標域上。如希拉里與特朗普第二次辯論中運用到建筑隱喻的一個例子:“After 9/11, I went to work with Republican mayor, governor and president to rebuild New York and to get health care for our first responders who were suffering because they had run toward danger and gotten sickened by it.”這句話中希拉里使用了“rebuild”一詞體現(xiàn)了建筑物的可重建性。句中New York是目標域,整個映射的過程是把建筑的特性投向目標域。在經(jīng)歷了恐怖襲擊后,紐約像是一個坍塌的建筑需要重建。
3.2.4身體隱喻
國家/城市是人,具備人類的性格特征和生理狀態(tài)。人類的各個器官也被用來喻指國家、組織團體的不同結(jié)構(gòu)和功能。如希拉里在第三次辯論中運用身體隱喻:“I think the middle class thrives, America thrives. So my plan is based on growing the economy, giving middle class families many more opportunities.”“thrive”一詞意指茁壯成長,體現(xiàn)出不管是中產(chǎn)階級還是國家都要不斷生長、成長?!癶eal”表示治愈,身體的治愈,疾病的治愈。在此處被用于政治語篇中體現(xiàn)出希拉里如同醫(yī)生般希望能治愈國家這位身患疾病的病人。
3.2.5家庭隱喻
希拉里說:“I want to be the president for all Americans...I want us to heal our country and bring it together.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deserve that.”中出現(xiàn)的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體現(xiàn)出了家庭隱喻。在這個例句中,希拉里把美國民眾看作孩子、子女、猶如家人。家庭是溫暖、團結(jié)、有凝聚力的,同時父母對于子女有撫養(yǎng)照顧的義務。例句中運用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一詞,把整個美國看作是一個大家庭,所以家庭的特點就映射到美國。希拉里就像一個家庭中的母親一樣,身兼重擔,要維護家庭團結(jié)。同時,家庭的隱喻方式也拉近競選人與民眾的關(guān)系,贏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
4.結(jié)語
隱喻提供了一個認知事物的新視角,幫我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事物。概念隱喻展示出在政治語篇中對于暗示意義的解釋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強調(diào)了概念隱喻的社會構(gòu)建功能,為政治語篇的理解提供了認知解讀的途徑,同時對于概念隱喻在頗具即時性、動態(tài)性的辯論中的使用進行了挖掘與研究,拓寬了概念隱喻的研究維度,從而更全面地理解概念隱喻的功能與作用。
參考文獻:
[1]Howe, N.. Metaphor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Political Discourse[J]. 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y, 1998( 3):87-104.
[2]Lakoff, G. and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Mio, J, S.. Metaphor, Politics and Persuasion[M]. In J. S. Mio & A.N.Katz (Eds.), Metaphor: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pp.127-146). Malr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1996.
[4]高艷梅.美國總統(tǒng)競選電視辯論的修辭分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5).
[5]胡壯麟.語言、認知、隱喻[J].現(xiàn)代外語,1997(4):50-57.
[6]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7]劉植榮.Selected Presidential Deb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8]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9]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