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偉 陳烈勝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01620)
2017年7月,在宜賓的街頭出現(xiàn)了一臺“公共鋼琴”,它免費為市民開放,能夠讓市民體會到鋼琴的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的交流,豐富我們的公眾文化。
據了解,公共鋼琴是由英國創(chuàng)意藝術家Luke Jerram發(fā)起的全球性城市公益活動“Play Me, I’m Yours”( 彈奏我吧!我是你的?。K小叭巳硕伎梢詮椬嗟匿撉佟钡睦砟?,并根據投放地域的不同,為鋼琴附加以個性化的彩繪裝飾,吸引了無數(shù)民眾關注。自2008年起,它已讓800多萬人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體會到人性化公共藝術所帶來體驗。
通常意義上的公共藝術,多數(shù)是將雕塑、建筑物等固定于某個地點,用以傳達設計者的設計思想或表達某種情感意圖,人們通常是以比較被動的觀賞者角度與之“交流”,而像“公共鋼琴”這樣可以被放置于任何地方,并能使人自發(fā)與與之交流進而促發(fā)人與人交往的公共藝術行為還相對較少。實際上,公共藝術作為某種“為民眾的設計”更應有關注民眾深層次心理需求的責任感。
公共藝術,是指以人為核心,以城市公共傳播、公共環(huán)境、公共設施、普通民眾為主要對象,運用現(xiàn)代綜合設計手段,創(chuàng)造生活空間美,方式美,傳遞信息的一種藝術設計行為。它是從滿足公眾需求出發(fā),是對城市共公共環(huán)境進行藝術化的設計規(guī)劃過程。
人性化設計是在產品充分滿足功能的基礎上,設計者通過設計語言和設計方法最大限度的滿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和美好愿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人的五種需求層次: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交往和歸屬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五類需求層次由低到高排列,當?shù)蛯哟涡枨蟮玫綕M足,人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在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現(xiàn)在,人們對于交往、自尊自信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變得越發(fā)明顯,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際交流的減少,都提醒著設計師,公共藝術中人性化設計的必要性和責任性。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具有: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及自我實現(xiàn)等心理需求。公共藝術作為面向公眾人群的設計,也有責任滿足這些基本的需要。下面從人的幾種心理需求出發(fā),以“公共鋼琴”為例,分析它成功的原因及人們在公共藝術中的心理需求:
生理安全需求,即最基本的需求,要求公共藝術空間的舒適、方便,且要求公共藝術空間為參與者提供防衛(wèi)的心理保證,給人以安定、安全感。鋼琴這一媒介本身出自日常生活,人們對它都很熟悉,鋼琴給人的形象不會使人產生陌生、不可控制、不安定、不安全等心理,在人的認知中,鋼琴師不具有攻擊性和潛在威脅性的對象,并且“公共鋼琴”的每個設置地點也都考慮了人的安全性。
人的本性是傾向自然的,隨著城市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相對見到藍天綠樹也隨之減少,人們似乎漸漸遠離了自然,故造成了生理上的不適應及心理上的壓抑。目前,國內外的規(guī)劃和設計都十分注重對人居環(huán)境的“自然化”,一個人性化的公共藝術設計,也應當力求構建自然和公共藝術空間之間的和諧關系,滿足人們向往自然的心理。
以往的公用鋼琴一般只能放置于室內,且大多被圍護起來,使人產生一種“生人勿進”的距離感,而“公共鋼琴”打破傳統(tǒng)形象,將其設置在露天的自然環(huán)境中,解除室內環(huán)境帶來的約束感,讓參與者置身于天然環(huán)境,彈奏的音樂聲與周圍的環(huán)境交相輝映,仿佛洗去一身匆忙與疲憊,如圖1。
圖1 公共鋼琴 來自百度圖片
生理安全和向往自然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是每一個公共藝術都要達到的基礎要求,而“公共鋼琴”受到全球人們的喜愛的原因,最根本是它考慮到了人們更深層次的需求,即交流交往的需求。
人是具有社會性的高級動物,在滿足基本的安全需要的基礎上,更加需要一定的交往,通過交往,人們能體會到愛與歸屬、尊重以及自我實現(xiàn)等情感。當前公共設計應更加注重人更深層次心理需求的滿足,為人們的交際提供方便。“公共鋼琴”旨在推進鋼琴藝術的同時,希望以這樣一種公益性的公共藝術行為促發(fā)人們的交流,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當一個人彈奏的時候,別人可以欣賞,甚至與你共同合作,這時,鋼琴就充當了促發(fā)人們交流的媒介。
以“公共鋼琴”這一具體事例,通過對人在公共藝術中的需求研究,進而分析總結公共藝術中的人性化設計原則:
通過以上對人在公共藝術空間中的需求分析,設施的安全性是最先要考慮的問題,保證人的生理安全的一個公共藝術最基礎的要求。同時公共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要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是人們產生熟悉感與安定感。
公共藝術投放區(qū)域應該選位置應在使用者易于接近并能看到的地方,最好能夠與周邊環(huán)境氛圍融合在一起,通過環(huán)境的整體性來體現(xiàn)公共藝術空間的主題和氛圍,這樣對人們的吸引力會更大,會有更多的人有興趣停留、嘗試。例如“公共鋼琴”選擇的投放區(qū)域一般是藝術中心、青年廣場、地鐵站廣場、行人路空地等人流量較大或本身帶有藝術氛圍的地區(qū),正確的地區(qū)選擇也是它成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公共藝術的原因之一。
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物質精神財富數(shù)量急劇擴大,人類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大。根據馬斯洛提出的五種層次理論,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精神需要是高級需要,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的表達。人們普遍更加會被個性鮮明,獨具文化內涵的東西吸引并引發(fā)興趣,而會選擇性忽略乏味的“千篇一律”的事物。所以公共藝術的個性化與特色化就變得越發(fā)重要。例如每一架“公共鋼琴”都會被藝術家賦予不同的彩繪圖案,個性又富于藝術化的鋼琴形象,顛覆人們對鋼琴只能放置于室內的高貴形象,吸引人們駐足嘗試,同時使鋼琴整體形象與周邊環(huán)境相映襯。
公共藝術應明確地向人們傳達該場所可以被使用。由于不同人的需要不一樣,對一件事物產生興趣的觸發(fā)點會有所區(qū)別,所以一個良好的公共藝術,應當通過適當?shù)脑O計方法,合理考慮人的因素,平衡不同興趣點,以營造公共區(qū)域自然、可親近的形象,例如“公共鋼琴”顛覆以往鋼琴只能放置于室內的高貴形象,將其放置于無人看管的露天區(qū)域,與普通民眾零距離接觸,并在每臺鋼琴旁邊都放置“Play Me, I’m Yours”標志。
公共藝術作為用以體現(xiàn)大眾審美、大眾精神的“公眾藝術”,設計師有責任通過一定的設計手段解決人們放松自我,交往交流的需求,為人們相互交流創(chuàng)造機會,而不僅僅將公共藝術作為一種展示藝術或宣傳藝術,這也正符合了設計以人為中心的本質內涵。
參考文獻:
[1]孫振華.公共藝術時代[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2]王洪義.公共藝術概論[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年.
[3]李立新.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M].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年.
[4]王鵬鳴.淺議現(xiàn)代企業(yè)產品設計的“人性化”內涵[J].甘肅科技,2003,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