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梅
(三峽大學 藝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小學生的音樂教育也開始得到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柯達伊教學法作為一種科學的音樂教學法,其在尊重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各種實施有效的教學手段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科學性;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注重本民族民間音樂。此課題就是圍繞柯達伊教學法的教育觀念及教育目標,對小學生的音樂理念的影響,以及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以及分析柯達伊教學法手勢,在提高小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中達到的效果。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的時候采用柯爾文手勢,用不同的手勢表示不同的音階唱名。在柯爾文手勢的指揮下,學生的合唱慢慢穩(wěn)定下來。在柯達伊教學法中強調兒童的自然發(fā)展,因此,低年級的音樂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開展。
柯達伊教學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倡導和建立的教學法。該體系以集體歌唱為主要教學形式,教材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者以本民族風格創(chuàng)作的多聲部合唱,以五聲音階為視唱教學的支柱,采用首調唱名法及柯爾文手勢等教學法,有著高度謹慎的結構和系統(tǒng)性。
在柯達伊教學法中,許多手段并不是柯達伊發(fā)明的,但柯達伊將它們都組織到一個教學法中,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確定了它的目標形成了獨特的教學法??逻_伊教學法的教師很少用語音講解表述,往往是他先唱一首歌的第一個樂句,然后伴隨著指揮動作,孩子們也就知道什么時候進入。他只交代學生們該做什么,只要可以由學生推理而得的東西,教師就不講,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有些知識能講解的,才用簡單的語言直接告訴他們,其出發(fā)點是把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1.集體歌唱為主要教學形式
柯達伊認為,“樂器文化永遠不可能成為大眾的文化”,而歌唱卻是一個人人都能進行的活動,它既切實可行又容易奏效,它給予人的音樂知識是深入內(nèi)心的,尤其是集體歌唱。他說:“有什么東西比合唱隊更能表明社會的團結嗎?許多人聯(lián)合起來做一個人單獨所不能做的事:在這方面,每個人的工作都同樣重要,一個人的錯誤就能夠毀掉一切?!?/p>
2.以五聲音階和四分、八分音符節(jié)奏為視唱教學的基礎
柯達伊發(fā)現(xiàn):幼兒最早、最自然的發(fā)音是小三度;對自然大音階和半音很難唱準;在旋律中,跳進比級進更容易唱準;音域不宜超一個八度。這些特點,不僅在匈牙利,幾乎許多國家的音樂教育家都同時認識到了。因此,這是全世界幼兒音樂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柯達伊經(jīng)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后,認為五聲音階具有上述特點,五聲音階是匈牙利的民歌音調,也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的民間音樂的基本音階之一。因此,他認為:對于孩子,五聲音階就像母乳那樣重要。五聲音階的教學順序是:先從下行小三度“sol-mi”開始,第三個音是小三度上方的上行大二度“l(fā)a”,然后是“do、re”,即:“sol-mi-la-do-re”。
首調唱名法是柯達伊教學法中視唱教學的基本工具和手段。由于首調唱名法調性感強,而幼兒歌曲和唱游、民間音樂和大量西方藝術音樂都是有調性的,因此,很明顯地適用首調唱名法。如小三度“sol—mi”,在任何一個調中都是一樣的唱名。但唱名法在柯達伊教學法中并不是孤立地運用一種,當學生掌握了首調唱名法后,就開始學習用音名唱曲調并與首調唱名法交替地并用,直至掌握固定唱名法,這樣就解決了唱無調性音樂的困難。
柯爾文手勢包括七種不同的姿勢,通過在空間中所處的不同高低位置,各自代表著音階中的一個唱名,顯示出音階中各音之間的高低關系。該手勢在自己身體的正前方做,以便于自己能看到。“do”的手勢大約在腰部位置,“l(fā)a”大約在眼睛位置,其余類推。
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借助七種不同手勢和不同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在空間把所唱的音的高低關系體現(xiàn)出來。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首調唱名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高低關系、調式音級傾向,使抽象的音高關系變得直觀、形象。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形式。小學音樂教學要求教師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動手、動口能力的過程中,既應該做到教育、教學的藝術性,又要保證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從小沒接觸過什么音準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采用靈活形象的柯爾文手勢進行音準訓練,這是訓練學生掌握音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過手勢提示學生了解各音高的走向。
比如:在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fa的音高很難唱準,當教師出示手勢時,學生就會看到它的重心是向下傾斜的。學生就會像接到命令一樣,告訴自己這個音不能唱高,甚至有的學生會自然地把下巴往回收,把音唱準。這種肢體語言比描述性語言更準確形象,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通過手勢找到音高。在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第四冊中第21頁中就已經(jīng)畫出柯爾文手勢,在第五冊音樂教材中第7頁、17頁、29頁等等也都出現(xiàn)了柯爾文手勢,因此,從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始進行柯爾文手勢的訓練已經(jīng)被廣泛采用。
柯達伊教學法強調以音樂教學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以首調唱名法對學生進行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歌唱多是以合唱教學為主。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年級還小,很容易在合唱過程中被別的聲部帶走,教師采用柯爾文手勢進行指揮,學生只需要跟著教師的手勢進行歌唱就行。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的時候采用柯爾文手勢,用不同的手勢表示不同的音階唱名。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先帶領學生熟悉唱名和音階,邊教邊做手勢,讓學生跟著體會節(jié)奏的變化。在進行二聲部歌唱教學的時候,教師的兩只手分別代表不同的聲部,讓學生分聲部進行歌唱。老師在進行合唱教學的時候采用柯爾文手勢,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先帶領學生熟悉唱名和音階,邊教邊做手勢,讓學生跟著體會節(jié)奏的變化。在進行二聲部歌唱教學的時候,教師的兩只手分別代表不同的聲部,讓學生分聲部進行歌唱。
就柯達伊教學體系來講,它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定時期的歷史考驗,被多個國家的教育實踐驗證為是有效的科學的方法。無論是它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還是它的課程設置與文化內(nèi)涵都為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引入了一種新的思路。在學習和借鑒柯達伊教學法的同時,我們也在重新審視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綜合分析,合理吸收。其中柯爾文手勢不僅適用于音準、合唱等方面的教學,同時也更易于小學音樂教學的操作,這種教學手段簡便易行、生動有趣,是值得推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為各個年齡階層的學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內(nèi)心聽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