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峰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倍嗝襟w技術是集聲、形、色為一體,讓學生在強化聽覺效果的同時,也從視覺上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從而達到高效的教育效果。
由此看出,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勢在必行,它使人們對傳統(tǒng)教育觀念發(fā)生改變,由原來的知識灌輸式教育轉變?yōu)橐詣?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的創(chuàng)新課堂。那么,如何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發(fā)展,使多媒體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更好的發(fā)揮價值,已成為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斷深入思考的問題!
音樂教學是一門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集思想性、藝術性于一身的藝術學科,其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其教學的重要任務在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與審美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對歌曲的學習,往往是教師依托歌曲歷史背景的講解、歌詞內(nèi)容的說教來對學生進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凈化和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這種做法遠不及利用ppt課件、flash動畫、視頻剪切來設計和演示教學內(nèi)容,更為生動更能貼近學生心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首合唱曲時,樂曲的背景知識、曲式結構和旋律特點的講解與樂曲欣賞不能同步進行,分散了學生欣賞音樂的注意力,影響了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把握,削弱它的藝術魅力。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音樂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加鮮明。
首先,教師通過視頻剪輯播放一段有關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歷史紀錄片,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了解到那個時期的背景知識,然后再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將作品的曲式結構和旋律特點以ppt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給大家,一目了然。最后,播放歌曲MTV給學生,提供視覺和聽覺雙方面的刺激,把樂曲欣賞變成畫面與聲音交相呼應的學習場景,大大激活了課堂學習的氛圍。有了前面的教學鋪墊,教師再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升華到德育的主陣地上來,告誡學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寶貴的生命換之而來的,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為中國的民主富強增磚添瓦!
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中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該掌握一個適當?shù)摹岸取?,也就是要恰當好處。有的教師為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在課件制作上一味地追求新穎花哨、高精尖的技術,課堂效果增強,但學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音樂的外在表象,卻忽略了音樂學習的真正內(nèi)涵。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時,除了以教材為依托外,還要注意與相關姊妹學科的橫向交流與聯(lián)系,擴充知識儲備,開闊音樂文化視野,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
例如:在欣賞《趕牲靈》時,本曲旨在讓學生感受其內(nèi)在的音樂情緒,了解這種音樂情緒所形成的原因。該曲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只能以口述的形式跟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很難真正感受和體會到樂曲所要表現(xiàn)的風格特征和音樂情緒。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很好地學習體會到陜北高原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風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主人公那種迫切希望自己的愛人“一位趕牲靈的腳夫”歸來的心情。學生在感受中聆聽,在聆聽中感受,學生充分的體驗到我國漢族民歌的魅力所在,加深了對音樂情感的理解,提高了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鑒賞水平。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受到教學環(huán)境、教學條件的影響,教學手段枯燥單一,僅憑一架鋼琴,一支粉筆、老師的一張嘴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可能的。新時期的音樂教學,應該以課堂為主陣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聲形并茂、視聽結合的特點,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例如:《動物狂歡節(jié)》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樂器和音型來表現(xiàn)各個角色的形態(tài)和性格特征的。本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音樂要素在塑造音樂形象方面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音樂中出現(xiàn)的袋鼠、公雞、獅王、天鵝以及分別用來模擬這些角色的樂器做一細致的介紹,然后出一道音樂連線題,聽辨不同樂器演奏的音樂片段,思考音樂的音強、音高、音值、音色等特征,再根據(jù)之前所理解的各種動物的性格特征來進行連線聽辨。運用不同的方式啟發(fā)、誘導學生,讓他們在賞心悅目氣氛中,學習知識,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體會各種表現(xiàn)要素在音樂中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情激趣、以情促趣,啟發(fā)、引領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或協(xié)作交流式地學習,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地精神,激發(fā)他們的個性潛能。
例如:在學習《京劇》這一課中,如何讓學生體會京劇演員的唱念做打和虛擬性表演特征是本課的重點。據(jù)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京劇的背景知識,人物行當?shù)膭澐?,通過大屏幕一一展現(xiàn)給學生。再利用視頻剪輯,對各人物行當唱念做打進行逐個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理論知識后,就可以進行表演實踐活動了。教師將教室的桌椅搬開留有一定得空間,以此作為京劇的表演舞臺,學生根據(jù)前一階段的學習和自身的理解,來模仿演員的身段步法,以此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演實踐能力。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地不斷深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經(jīng)之路。多媒體教學不僅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地便利,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向?qū)W生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空間,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悅的氣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將作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