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勝 王發(fā)俊 彭浪蕭
教師是完成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也是促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支撐點,更是學校發(fā)展壯大的有力保證??梢哉f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在教育質量,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學,教學的關鍵在教師。而要搞好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研工作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直以來,部分農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就不高,甚至陷入了職業(yè)倦怠之中,本著得過且過的思想應對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如何調動農村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挖掘教師的潛能,開展好教學教研工作,以研促學,成為農村學校一個重要課題。
通過對近兩來我校各教研組開展的教研活動的觀察,發(fā)現影響學校教師參與教研積極性的因素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人本身的需求是發(fā)展主體最根本的動力。”主體發(fā)展的內需不旺,是導致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最大殺手,直接影響到農村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內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研與教師的剛需無關聯 所謂剛需,就是教師最切身的利益需求。即工資待遇、身份地位、受尊敬的程度等職業(yè)尊嚴的需求。農村中小學校教師,最大的理想就是能評職晉級,領份可觀的工資,一是貼補家用,二是找回一點職業(yè)尊嚴。根據評職文件要求,必須取得得縣級以上的表彰和縣級以上的優(yōu)質課、示范課。這樣的機會可不是容易拿到的。一是農村中小學偏遠,這樣的機會是很難到達;二是制度缺失,缺乏對老師客觀、綜合的全面評價。久之,教師在工作中開始懈怠,慢慢失去了那份剛正與不阿。
2.工作重復繁重,枯燥無味 “簡單的工作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你用心做,你就是贏家?!苯逃螄L不是這樣的簡單與重復?但在這簡單而重復的工作中,我們真能用平靜的心態(tài)去備好、上好每一堂課、去精批每一份作業(yè)……?在這簡單而重復之中,每天的工作,就像倉庫里的貨物一樣,搬走了一批,接著又來了一批,生活得就像那土堆里的螞蟻,忙忙碌碌,只為別人眼中的一只死蒼蠅而勞碌一生。我們開始變得麻木,在麻木中慢慢積怨,在積怨中慢慢懷疑人生,在懷疑中慢慢泯滅那份激情。如同嚼蠟一樣,索然無味。最后只剩下那一份活著的簡單而原始的內需。是教師敬業(yè)精神的缺失了?是制度缺失了呢?還是要去相信“簡單的工作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你用心做,你就是贏家?!边@句話所蘊含的哲理?是工作簡單而重復還是我們簡單而重復地去復制昨天,讓靈魂跌進深淵?這樣的簡單與重復,不正如卓別林在電影《摩登時代》中所飾演的工人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中形成的慣性動作?最終只會變成工作的工具罷了。
教研的主旨是:增長教師業(yè)務知識,增進教學技能,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業(yè)務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然而,部分農村學校的教研仍停留在只研不用的的階段。即,教研只是為了應付,只是為響應。偶爾在教與研的過程中碰撞出的火化,也如黑暗里的一丁點星火,瞬間被這無邊的寬闊的黑夜隱去,留下的那短暫而美麗的一閃即逝的光的弧線。這就讓人想起一個故事來:從前,有一個人很愛學習。他為了學會一種特殊的本領,帶了很多錢,到很遠的地方去學習殺龍本領。過了三年,他學成回來了。人們問他學會了什么,他一面高興地回答,一面把殺龍的本領指手畫腳地表演給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問他:“什么地方有龍可殺呀?”這時候,這個人才明白,原來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這種東西,他的本領當然也白學了。因此,只研不用的教研活動不正如這學習殺龍的本領一樣嗎?這樣的教研偏離了教研的主題、偏離了教研的主旨,哪還能激起教師心中對教研的向往與熱情?
那么,如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研活動,才能激發(fā)教師參與,最終實現教研活動卓有成效的目標呢?
首先,還教育一個尊嚴。
只有當我們的職業(yè)有了尊嚴,我們的工作才能凸顯出他的重要性和獨特性。我們的老師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去體會那份獨有成就感和職業(yè)幸福感。
教育不是用制度去畫一座看似平靜的牢籠,而是用心去喚醒。教育本身就有其特殊性,它有著不同于其它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工作性質,在短期里能看得到成效,在短期里能發(fā)芽開花結果。一味地拔苗助長,最終遭殃的是教育本身。而釀成這樣的苦果,誰才是最終的兇手?是一線教師?教育部門?還是這浮躁的社會?……
其次,還教師一個清白。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我們老師被迫捆綁在這倫理道德這棵大樹上,無以動彈。老師,幾時成為了這些所謂的“狗”,開始來管很多“閑事”?你這靈魂的工程師,那瘦小的身體何時能挑起這負承重的擔子?你神圣不可侵犯的職業(yè),有誰能取代你用高尚的人格去教化原始的蠻荒,有誰能取代你用純凈的靈魂去喚醒沉睡的東方巨兒?……
再次,還教育一片凈土。
凈土,勿需擾。勿要將教育凈土變成一片死水,像聞一多先生筆下那索性潑下殘羹剩菜的死海一樣,別讓它蒸出些銅的翡翠,鐵的花瓣……若讓給了丑惡來開墾,它又將會是怎樣一個世界?
最后,讓教學成為教研對象,讓教研為教學服務。
研,是為了用。為何研,實質上就是為了解決教學困惑。因此,教研,是一個發(fā)現問題、討論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既定了方向與目標的一個教學研討過程;是一個在理論指導下尋求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反復實驗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目標是為了獲取所需要的成果,然后將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中,通過教學活動,檢驗成果的意義和價值,最終推廣與普及。即研就是為了用,是為教學服務。
因此,只有肅清教育環(huán)境,維護教育職業(yè)尊嚴,明確教與研的關系,我們的教研才有更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才能為教師所接受,才能激發(fā)其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