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宏
引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反映學生根本不懂得如何寫作文,學生則認為寫作文十分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語文作文教學只注重如何去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因此,只有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達到新課改的要求。
1.作文缺乏真情實感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心智和思想還不健全,其思維能力與初中、高中生相比有著很大差距。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具有特殊性,天真活潑是小學生的獨有個性,他們的作文中彌漫著無窮的童真樂趣。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但是現(xiàn)在小學生作文“假大空”現(xiàn)象十分普遍,有的作文雖然字數(shù)不少但是言之無物,內涵十分單薄,表現(xiàn)方式單一,只為了湊字數(shù)而寫,完全失去了語文作文的意義。
2.作文存在嚴重的模式化問題 小學生的作文是從模仿起步的,然后才能逐步過渡到獨立寫作階段[1]。在模仿的階段,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如果引導方式不合適,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語文作文模式化的問題。當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小學生可以輕松通過網(wǎng)絡查詢到各種作文模板,一方面增加了小學生的詞句積累,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小學生養(yǎng)成抄襲的毛病,最終只會導致出現(xiàn)作文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毫無真情實感,背離了語文作文的初衷。
3.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作文主要展現(xiàn)的是學生的內心世界,表達的是學生的真情實感,但在當前作文教學中,教師不能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什么地位,過分強調自我評價的地位,強制干預學生的思維過程。這種現(xiàn)象帶來的后果就是學生只能迎合老師的想法,隱藏自己的內心世界。
4.作文不貼近現(xiàn)實生活 作文的寫作過程可以說是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自己積累的素材通過語文方法轉化為一篇文章的過程。這些素材大多數(shù)以實際生活為依托,一旦從現(xiàn)實中剝離,那么文章就會十分刻板,沒有活力?,F(xiàn)在小學生對于作文的學習,大多數(shù)停留在教室里,沒辦法去直觀觀察外面的實際事物,只能靠自己頭腦里的想象,想象過程中極容易出現(xiàn)偏差,作文很難有真情實感,甚至還有可能脫離實際成為一篇不合常理的文章。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目標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更多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設備作為一個良好的媒介,多媒體設備具備直觀和生動的特征,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1]。
例如,讓學生描述一種動物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各種動物的形象,播放這些動物的叫聲,視聽結合,全面調動學生感官,直觀形象。色彩鮮艷的圖片,也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積極性。多媒體操作過后,可以讓學生從中挑選感興趣的動物進行描寫。在整個過程中,課堂氣氛得到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調動,使其在愉快的心情之下進行寫作。
2.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作文寫作素材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作文教學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fā)育情況,對生活的觀察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向學生滲透,作文內容一定要貼近實際生活的思想,令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教師應盡量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創(chuàng)新語文作文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質量。
例如,教師完全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學生可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進而積累一些實用的寫作素材,一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體驗樹木花草、山川河流等自然素材,學會體驗自然環(huán)境中的各種美景[1]。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或可在校園里舉辦文體比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更多語文知識,積累寫作素材。通過讓學生描寫親身參與到活動中來的心理感受,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始終保持真情實感,其寫作內容也會更加充實[2]。
3.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提升寫作技能 由于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小學生普遍存在對歷史英雄名人的敬佩之情,教室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看一些名人傳記,比如《居里夫人傳》、《達爾文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名人傳記。通過閱讀名人傳記積累作文素材。除了名人傳記以外,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挑選他們喜歡讀的課外書。在課外書的閱讀中,小學生能夠不自覺的積累一些詞句以便日后為自己的作文添彩。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閱讀完文章后,設置一些有關文章內容的問題,提前準備好小禮物,這樣能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保持高度注意力,達到熟悉文章結構和文章寫作方式的目的。
4.對作文選題進行創(chuàng)新 教師應該避免傳統(tǒng)命題作文,鼓勵學生自擬題目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年齡段,更應發(fā)揮想象力。因為命題作文容易束縛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所以應該盡量避免。教師應該勤于思考,找出更有新意的作文主題,切忌以下相關主題反復出現(xiàn)。例如《難忘的一天》、《我最敬佩的人》等等特別老舊的題目,盡量創(chuàng)新作文選題,別出心裁,使作文主題更加富有寫作價值。
結論: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緊緊跟隨新課改的大潮,在了解小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另外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丁建鳳.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1):44.
[2]葛金枝.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教師,2015(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