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開秀
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先生曾說:“教育是理解,是信任,是溝通,在溝通和理解的基礎上,建立師生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笨梢姕贤仁且环N教育方式,同時也會形成一種教育力量,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應該是現代教師的基本功之一。
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要成功管理一個班級的因素有很多,但溝通卻是通向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普通高中的學生正處在人生最重要的青春期和轉折期,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動蕩性、閉鎖性、自主性、前瞻性、進取性、社會性等特點。這些讓師長尤其是班主任很難看清他們的內心,師生之間有著很深的代溝,讓老師很難開展工作。此時及時有效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研究師生對話技巧方面的論文并不少,但基本都集中于研究和闡明:有效溝通的重要性、班主任的溝通方式、溝通藝術和技巧、溝通理念的轉變等,也確實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基本都是就個人經驗,例談在日常工作中對師生溝通的一些心得、體驗和看法,很有針對性,在普遍適用性方面卻不夠。
非暴力溝通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發(fā)現的一種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譯,借用甘地曾用過的“非暴力”一詞,來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愛,所以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NVC列為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領域非暴力解決沖突的最佳實踐之一。除了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外,非暴力溝通還被廣泛運用到世界各地不同層面不同環(huán)境中的沖突預防和解決,其中包括世界上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地區(qū),如盧旺達、尼日利亞、中東、塞爾維亞等。它簡單、具體、清晰、易操作,如果可以廣泛運用到師生對話中去,無疑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福音。
非暴力溝通強調我們對自身的感受、行為以及對他人作出反應時的選擇負責,以及如何致力于建立協(xié)作性的人際關系。
非暴力溝通認為,當我們專注于澄清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而不是分析和評判,我們將發(fā)現自己內在的慈悲。通過強調深入的傾聽--傾聽我們自己以及他人,非暴力溝通有助于促進相互尊重、關注和理解,進而引發(fā)雙方互助的愿望。
非暴力溝通的主要技巧和步驟包括四部分: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我們仔細觀察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而不判斷或者評估。這一步驟強調區(qū)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因為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聽到批評,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非暴力溝通是動態(tài)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的結果。例如,它會說“小明同學在今晚自習中一共說話5次”,而不是說“小明是一個自習課愛講話的學生”。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清楚地表達感受需要區(qū)分感受和想法,能夠識別和表達內在的身體感覺和情感狀態(tài),而不包含評判、指責等。
比如小明同學在今晚自習中一共說話5次,當我們說“我覺得你這樣是不好的”,其實并不是表達感受,而是表達想法,非暴力溝通會說“你這樣做讓我感到不愉快”。我們可以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讓表達更清晰,從而使溝通更順暢。
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說出自己的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比如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1.責備自己;2.職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
比如小明同學在今晚自習中一共說話5次,班主任在跟他進行溝通時,如何說出自己的需要呢?非暴力溝通會說“我是注重班級自習課紀律的”(說出自己的需要)。當我們開始討論對方的需要,而不是指責對方,我們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雙方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我們告訴他們,為了改變現狀,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我們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
而且提出請求時,確保是請求而非要求,希望對方的行為是出于由衷的關心,而不是出于恐懼、內疚、慚愧、責任等。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比如小明同學自習課中說話,不遵守紀律事件,非暴力溝通模式下的處理方式是:“小明同學你在今晚自習中一共說話5次”(清晰地表達觀察結果),“你這樣做讓我感到不愉快”(表達感受),“因為我是注重班級自習課紀律的”(說出自己的需要),“希望你在下次自習課時可以保持安靜”(提出具體的要求)。
將非暴力溝通模式引入教師日常工作中,如果可以將非暴力溝通理念的四個步驟,建立成溝通模型進行廣泛運用,定可以提高師生溝通效率,提升溝通效果,增進師生情誼。
參考文獻:
馬歇爾.盧森堡著.非暴力溝通[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