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
英國著名作家比爾·布萊森在他的《母語》一書中提到英語曾經是所有西方語言中最不受人待見的,但最終打敗了拉丁語、蓋爾語(運用于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凱爾特文化區(qū))、法語和其他曾經強大而輝煌的語言,成為在全世界運用最廣泛、地位最持久的語言。
在英語之前,拉丁語曾經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但到了16世紀以后,就逐漸淡出了主流語言世界,在歐洲法庭和天主教廷之外極少被使用。
到如今,英語已經占據了多年的“統(tǒng)治地位”,從歷史經驗看,這個地位可能不會永遠繼續(xù)下去。下一個又會是誰?
目前按使用人數排序的世界前八大語言是:漢語、英語、西班牙語、印地語、俄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和法語。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但會成為未來“統(tǒng)治世界”的語言嗎?
客觀地說,漢語要成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語言,任重而道遠。漢語雖然是目前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但講漢語的80%都是華人,只有20%的人是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外語來使用。
反觀英語,根據作家弗雷德里克·海潤的研究,如果在地球上隨機選擇兩個說英語的人,兩人均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幾率只有4%。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wdf/lwdf201812/lwdf20181216-1-l.jpg" alt="" />
不過,看起來漢語至少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第一外語選擇。
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在訪問中國后曾公開表示:“英國(學校和家庭)應該超越第二外語學習法語或德語的慣例,讓更多的孩子學習漢語?!?/p>
目前,外國人學習漢語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掌握漢語就等于擁有了一張搭乘這趟高速火車的乘車券。
不少有條件的西方家庭甚至會在孩子小的時候搬到中國來生活,讓孩子可以沉浸在語言環(huán)境中,更容易地掌握漢語。
與此同時,中國的軟實力影響力也越來越強,僅在美國就有70多家機構提供與中國有關的獎學金和研修課程。
一個建議是,海外學習漢語的市場需求很大,應該把漢語學習機構的服務更加標準化和流程化,使之更有效率。
這個趨勢如果持續(xù)下去或者加速發(fā)展,未來10年,漢語無疑將迎來“引爆點”,成為更主流的世界性語言。
目前來看,如果沒有奇跡發(fā)生,英語大概仍然會是21世紀處于領跑地位的語言。但22世紀及以后呢?我們沒有辦法看這么遠,不過很可能,到時候我們的世界會更加豐富多彩——人們會同時使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和不太熟練的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