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李慧 李雪嬌
(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yī)院骨一科,河南 漯河 462300)
手術治療一般可以有效的降低髖部骨折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縮短患者的臥床時間。由于老年人耐受性較差,免疫力和機體功能降低,同時受基礎疾病的影響,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嚴重時易誘發(fā)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導致部分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從而對身心健康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1]。
集束化護理為近年興起的一種循證醫(yī)學理念,通過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優(yōu)化的醫(yī)療護理服務,提高醫(yī)療質量、改善患者健康結局。集束化干預最早應用于急危重癥學科,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也開始被用于醫(yī)院感染管控、慢性疾病管理、圍生期護理等領域[2]。而延續(xù)性護理是以協(xié)調性和連續(xù)性為基礎,為患者進行信息、護理、醫(yī)患和護患關系的延續(xù)[3]。因此,采用有循證支持的集束化理論整合延續(xù)性護理,對護理質量、護理流程及健康結局意義重大。本研究重點討論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對老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
選取106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漯河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yī)院骨科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髖關節(jié)骨折老年患者,所有患者身體性能測試總分12~28分;基本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均為閉合性骨折。排除病理性以及雙側骨折的患者,排除既往肢體有嚴重殘疾和語言及認知障礙的患者[3]。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68.3±4.4歲;股骨頸骨折30例,股骨轉子間骨折23例;實驗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68.7±4.7歲;股骨頸骨折28例,股骨轉子間骨折2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疼痛護理以及對并發(fā)癥的預防,并進行康復鍛煉指導,告知家屬護理醫(yī)囑。實驗組患者除了常規(guī)護理外,還進行3個月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依據(jù)循證方案,采用文獻評閱、專家評議、臨床經(jīng)驗、意愿調查等方面制定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方案。最終確立以護理自我管理手冊為導向,電話隨訪和家庭隨訪為主體方案。(1)成立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小組,負責定期電話隨訪及上門隨訪,詳細登記患者的個人信息和聯(lián)系方式?;颊叱鲈簳r發(fā)放我院自定的《護理自我管理手冊》及附帶視頻,內容包括健康教育、體位護理指導和康復鍛煉指導?;颊叱鲈汉?個月內,每兩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每個月進行一次家庭隨訪,了解患者功能恢復情況,并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加強疼痛、飲食、心理、生活方式、合并疾病等個體化健康宣教。(3)體位護理指導:采用三點式抬臀和功能位平臥法。依據(jù)患者的雙肘、肩背及健側肢體用力抬起進行功能訓練,同時減少壓瘡的發(fā)生;軟枕墊于患肢,并保持15~30°外展。(4)康復鍛煉指導:指導患者依據(jù)《護理自我管理手冊》及附帶視頻進行康復鍛煉,其中①早期康復鍛煉:患肢抬高15-30°,伸收縮運動鍛煉股四頭肌和小腿三頭肌,依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加鍛煉次數(shù)。②中期康復鍛煉:針對患者進行直腿抬高和左右側移訓練,鍛煉患者的股四頭肌、膝關節(jié)以及踝關節(jié)功能。③后期康復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自行坐起、翻身、不負重等系列床上運動訓練關節(jié)和肌肉功能。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康復方式,并回答患者的問題,通過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康復鍛煉情況、遵醫(yī)情況和心理狀況,告知患者家屬陪護和監(jiān)督的重要性。(5)個體化的康復鍛煉指導:通過講課、視頻、圖片、示教指導患者及家屬康復鍛煉的方法,并告知早期鍛煉的重要性。
1.3.1 評價自我效能
采用王才康等修訂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評價患者的自我效能,共10個條目,采用1~4分進行打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該表α系數(shù)為0.87[4]。
1.3.2 評估患者自理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數(shù)評估量表評估患者自理能力,包括進食、洗澡、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廁、床椅轉移、平底行走、上下樓梯,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好[5]。
1.3.3 焦慮評估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進行焦慮評估,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69分[6]。
患者出院后1個月、3個月,實驗組自我效能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得分均隨干預時間推移而變化,且存在干預方法與干預時間交互作用(F時間=108.38,F(xiàn)分組=79.17,F(xiàn)時間×分組=87.28,均P<0.05),見表1。
患者出院后1個月,實驗組自理能力指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得分隨干預時間推移而變化,且存在干預方法與干預時間交互作用(F時間=101.37,F(xiàn)分組=73.46,F(xiàn)時間×分組=83.27,均P<0.05)。而在出院后3個月時,兩組患者指數(shù)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自我效能干預評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表2 兩組自理能力評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患者出院后1個月、3個月,實驗組SAS評分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得分均隨干預時間推移而變化,且存在干預方法與干預時間交互作用(F時間=121.26,F(xiàn)分組=66.48,F(xiàn)時間×分組=75.28,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SAS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髖部骨折臨床較為常見,易產(chǎn)生多種并發(fā)癥,給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早期積極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尤其重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精神狀態(tài),減輕患者及家庭的重擔[7]。目前針對老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進行護理的方式較多,包括“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全方位的舒適護理模式,病房康復延伸護理,系統(tǒng)護理干預以及連續(xù)舒適護理等[8-11]。有研究表明,集束化護理能通過組合有循證基礎、相互聯(lián)系、簡單可操作的護理措施應用于某種疾病,而延續(xù)性護理注重協(xié)調性和連續(xù)性,為患者進行信息、護理、醫(yī)患和護患關系的延續(xù)。采用有循證支持集束化理論整合延續(xù)性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護理流程及健康結局[12]。本研究針對老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行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參照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方案,制定《護理自我管理手冊》及附帶視頻,為患者提供實用的護理自我管理知識,為信息有效的延續(xù)提供保證。通過周期性的電話隨訪,能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能有效的改進患者的情緒,而有效的康復鍛煉能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并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同時通過隨訪及時了解患者的康復鍛煉情況、遵醫(yī)情況和心理狀況,糾正患者的錯誤康復方式,并及時回答患者的問題,能保證高效護理服務的延續(xù)。而且結果也顯示,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患者的SAS評分伴隨時間推移得到有效改善,且干預方法與干預時間存在交互作用,提示實驗組患者的情緒得到較好的改善,能有效的改善軀體功能障礙,減少緊張、易怒、情緒波動,激發(fā)患者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同時也表明采用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以自我管理手冊為導向,并通過定期的電話隨訪,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及家屬的的負性情緒,并能通過社會交往,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驗組患者通過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后,患者的進食、洗澡、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廁、床椅轉移、平底行走、上下樓梯等自理能力伴隨時間推移顯著改善,患者基本可以進行自理日常生活,這也提示良好的心理能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設計科學合理,值得臨床推廣。
1徐連芳,陳潤芳,蕭佩多,等. 循證護理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早期離床坐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6, 32(6): 439-442.
2饒莉. 集束化護理應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的效果[J]. 四川醫(yī)學, 2016, 37(4): 465-467.
3王升英,初慧中,于雁,等. 集束化護理在老年患者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護理管理, 2016, 16(2): 263-265.
4蔣欽,屈東玲,王恩界. 大學生身體鍛煉與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 25(05): 763-766.
5蘇若瓊,黃石群,胡敏芝. Barthel指數(shù)評定量表指引護理人員執(zhí)行護理分級的應用研究[J]. 循證護理, 2017, 27(01): 82-84.
6夏英華,王希柱,張昊, 等. 手術室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 河北醫(yī)藥, 2017, 46(01): 147-150.
7王曉慶,羅存珍,李鳳華,等. 老年髖部骨折合并骨質疏松出院病人的延續(xù)護理效果評價[J]. 護理研究, 2016, 30(4): 438-440.
8戴艷,周園,吳垠,等. 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全方位的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髖關節(jié)骨折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 25(19): 2155-2157,2166.
9張海英,涂夢娟,李仙梅,等. 病房康復延伸護理對髖部骨折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6, 1(10): 106-107.
10 吳葉芬,沈荷娟,梁偉,等. 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髖關節(jié)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5, 53(34): 132-135.
11 劉瑩,張世謙. 連續(xù)舒適護理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6, 13(8): 158-161.
12 蘇茜. 集束化延續(xù)性護理對預防性腸造口患者健康結局的影響效果研究[D]. 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