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柯,楊歡歡
鄭州人民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03
中風病屬于一種常見病,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語言蹇澀、猝然昏厥、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有著非常高的病殘率和病死率??祻陀柧毱谥饕竿ㄟ^急救患者基本穩(wěn)定病情后的治療階段,此期間往往因為運動功能恢復的效果較慢,通過長時間治療的患者會出現焦慮、煩躁、悲觀等不良情緒,主動放棄且不配合康復訓練,患者康復效果就會大大折扣。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該院收治的中風患者共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重點關注這些康復訓練期患者的心理護理,全面康復與患者的心理護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患者康復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中風患者共12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59例,女 61例;年齡 28~81歲,平均(52.1±7.6)歲。
1.2.1 與患者保持良好關系與良好的溝通情況 首先,要明白中風患者因為自身疾病的影響,所以,會產生自閉、抗拒等心理反應,甚至是自暴自棄,而且對周圍的世界抱有冷漠和敵意態(tài)度,所以護理人員一定要擁有一顆真誠的心,能夠在各個細節(jié)方面去打動患者,讓患者感受到應有的溫暖,并借此獲得患者的信任與依賴,從而與患者之間保持足夠良好的關系,得以實現良好的溝通情況。特別患者對自己病情詢問的時候,護理人員不能對患者有任何的隱瞞,更不能為了所謂的為患者好的理由去進行各種的病情虛報,要以客觀、從實的心態(tài),為患者講述真實的病情情況,同時還要耐心的為患者解釋什么是中風,中風病發(fā)原因以及中風之后如何治療、調養(yǎng)和康復,以及對中風的相關防治等,讓患者不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真實詳細的了解,更讓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應該要積極的配合醫(yī)生治療與護理,才能得到更好的康復,從而也讓患者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顧慮與負面情緒。
1.2.2 不同的患者心理表現護理方式也不同 中風患者在其心理表現上面其實并非都是一樣的,有的人可能是這種心理表現,有的人可能就是那一種,而有的人可能就是多種心理表現集中在一起,所以護理人員在進行患者心理護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患者心理護理方式也是不同的,要區(qū)別對待,這里就要求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的時候要正確的引導患者看待自己的病情,不要盲目夸大也不要過分壓低,同時對不同心理反應的患者也要給予相應的關心與安慰,讓患者不要有孤獨無助的負面情緒,也讓患者不要受到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2]。另一方面,護理人員也要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讓患者的家屬也配合進來,一起來參與患者的身心康復護理,一起給患者以關心,用包容和耐心去慢慢改變、消除掉患者的各種不安與焦慮,也讓患者感受到周圍世界的溫暖,消除相應的負面心理。
1.2.3 勸導患者進行長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我們知道很多中風患者因為對自己病情的恐懼與對未來的迷茫與絕望,讓自己自暴自棄,所以對很多事情都很冷漠,所以更不用說會去做相關的康復鍛煉了。這個時候護理人員必須要通過正確的心理引導,讓患者明白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消除患者的心理依賴性,讓患者明白自身的價值所在,不要再繼續(xù)的自暴自棄,并且也讓患者能夠重新對周圍世界積極起來,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平常的抬腿、動手或行走等鍛煉。而對于一些語言表達能力缺失的患者,則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反復教導,讓患者能夠在反復的訓練中正確識記,從簡單的字開始再到詞組,最后是一個個句子,讓患者能夠重新明白功能鍛煉的價值,也讓患者在配合之中逐漸走向真正康復的路途[3]。
1.2.4 要糾正患者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對于正常人來說,都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傷害,例如熬夜、抽煙、酗酒等,特別是對于中風患者在心理壓力極大的情況,更加特別容易出現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不僅僅沒有成功的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反而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傷害。所以必須要幫助患者成功戒除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在這里除了要讓患者明白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更要幫助患者了解相關的健康知識,而且讓患者能夠在配合的情況之下,進行戒除不良生活習慣的訓練,進一步鞏固健康康復效果。
通過對康復訓練期的120例研究對象,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后,其中75例痊愈,37例好轉效果,不明顯8例,總有效率93.3%?;颊咔榫w逐步穩(wěn)定,擺脫了焦慮、煩躁、悲觀等心理困擾,主動配合康復功能鍛煉,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在我國中老年人疾病中,腦中風具有高發(fā)病率、高病殘率、高死亡率等特點。幫助腦中風疾病偏癱患者語言恢復康復、肢體功能障礙康復是一項重要的護理課題。腦中風偏癱患者在長期的恢復過程中,關鍵是鍛煉關節(jié)功能和早期肢體按摩。①訓練的時機要把握好,既不能延誤時機也不可急于求成。②步行和主動運動訓練期間,要有安全防護意識對患者急燥心理加強關注。③嚴防患者及其家屬加重訓練和盲目訓練。④語言康復訓練進行時,防止因挫折感而心情急躁,進而拒絕訓練[4]。
通過心理護理的一系列手段對所研究的120例康復訓練期腦中風偏癱患者實施后,發(fā)現康復過程中心理護理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督促指導和鼓勵結合的原則,使得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患者主觀能動性被激發(fā),家屬的積極參與能夠給患者帶來強有力的心理支撐,護理人員有效溝通意識增強,對患者尊重同情,營造護患直接互相尊重的氛圍,相關研究對此也進行了證實[5]。心理護理對康復訓練期患者的康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腦中風偏癱患者恢復期配合心理護理,提高了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康復治療效果明顯提高?;颊呱钯|量得到提升,護理人員滿意度得到提高,康復治療效果明顯,使恢復期腦中風偏癱的患者順利完成康復。
[1]張香菊,劉愛民.自護教育在腦卒中康復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5(20):652-653.
[2]羅筱媛,楊曉姍.燒傷患者的社會心理康復策略[J].當代醫(yī)學,2011,17(23):124-125.
[3]張楊.中風病人出院后護患互動模式的建立及實踐[J].全科護理,2011,9(19):1781.
[4]李萍.早期康復治療與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85-87.
[5]戴翠梅.心理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康復期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9):125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