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梅州市梅江區(qū)三角鎮(zhèn)中心小學 黃秋娜
“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绷暯娇倳浀纳羁陶撌?,已在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心中激蕩起教育強國的精神力量。做一名好老師,當好學生的“引路人”,成為廣大教師認真思考與踐行的方向。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教師的光榮職責。教會學生學習是重點,教會學生做人是關鍵,教會學生如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經說: “教者必以正。”教師素養(yǎng)的厚度,決定了學生發(fā)展的高度。
教師工作具有 “示范”性,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觀、學生觀、課堂觀會通過一言一行傳達給學生,對成長中的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教師,有責任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看待身邊事物的態(tài)度。我們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和對社會價值觀的期待。通過教師的權威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 “三觀”。
縱觀現實,社會各界對教師的評價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何正確對待社會和他人的評價?如何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滿足學生需求?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修養(yǎng)是一個人內在的素質通過言行舉止表現出來的。它包括思想品德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專業(yè)修養(yǎng)等各個方面。教師的本質是教書育人,教書者不讀書,修養(yǎng)不加強,怎么去教學生?怎么去育人?因而教師要從加強自身修養(yǎng)做起,不僅要講好課,同時要以自己良好品德去教育感染學生。平時在鉆研好教材教好課的同時,多讀書。多一些平和,少一些浮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誘惑。社會上的褒貶聲側面推動著教育改革,為師者加強自身修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我們教師的本職就應該以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水平和良好的品行去感染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受世俗風氣的影響,追名逐利于一些脫離本職的事情。
牢固樹立 “終身學習”的理念,將最新的知識體系奉獻給學生。無論是在教學工作還是在科研工作中,教師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勇于實踐,善于將理論與技能相結合,并始終站在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從而可以從容不迫地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對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學生提出的任何質疑都要認真對待,逐一落實。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會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授學生以“魚”,從根本上要授學生以 “漁”。
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標志,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生,眼界會更開闊,思維會更敏捷。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創(chuàng)新思維哪里來?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觀念。要注重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不同想法,鼓勵學生求同存異,標新立異、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不要用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學生,一個標準會壓制一批學生,使學生不敢說,不敢講,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要敢于讓學生超越自己,要能夠接受學生提出的新觀點、新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其動手實踐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逐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去感染、去教育學生,做好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當前,我們正在努力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要把中國夢的思想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頭腦之中,讓每位學生都要為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奉獻青春年華,甘灑青春熱血,報效祖國應該成為每一個學生的信念與追求。
教師是偉大的,精心培育的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的希望;教師是平凡的,三尺講臺,春夏秋冬,不變的是立德樹人的情懷和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