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深圳市寶安區(qū)寶安小學 陳 瓊
抓教育,就是抓百年大計;辦學校,始終以育人為本。沒有質量作保證,育人就會喪失根基、迷失方向,學校就將無法生存、無力發(fā)展,教育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和存在的價值。
校長的思想認識與行動是否到位是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校長要重視教學工作,視質量如生命。
教學質量始終是學校監(jiān)測的最重要內容。我校將質量監(jiān)測分為四個層面,即校長、教學處、學校質量監(jiān)測小組 (教研組長和學科骨干教師組成)、任課教師共四層。
學校制訂 “教學常規(guī)管理實施細則”,對教學的全過程管理進行了細化和規(guī)定,要求老師們按常規(guī)管理制度施教。配套制定 “學科常規(guī)管理制度”,對教學的備、教、輔、改、評、研、析等環(huán)節(jié)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聚焦課堂是辦學的基本策略。抓好 “教學八環(huán)節(jié)”的落實,讓“教學八環(huán)節(jié)”工作規(guī)范成為每個教師不可逾越的底線。
1.有效備課。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之一來自備課質量,學校要完善集體備課機制,凸現 “以學定教”的備課宗旨。
2.有效考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學校實施 “日清” “周結”“月測” “期評”的學習評價模式。
⒊有效作業(yè)。每學期初,各科組長聯(lián)同備課組長一起,詳細地研究并制定出各年級作業(yè)方案,各備課組有規(guī)定的必做、必檢作業(yè),各教師根據各自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一些特色作業(yè)。
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可以采取“培訓導向、示范引領、課堂打磨、專題研討、課題帶動”的思路與策略,促使全體教師轉變觀念、更新方法、優(yōu)化策略,打造高效課堂,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每學期的預備周,各學科組長從整冊教材入手,再到每一單元、每一課時,引導老師逐一解讀。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深入解讀教材,讀出教材的總體架構與價值取向;細致解讀教材,讀出教材應有的內蘊和教育信息;多元解讀教材,讀出教材的編者旨意和教學要素。
一方面邀請著名的特級教師上示范課、做學術講座,傳遞課改經驗,引領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邀請區(qū)域或者學校的骨干帶頭示范,通過示范課、研討課,推廣課堂教學改革成果。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校運轉的主軸,其中 “磨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研究方式,最能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的快速提升。
每學期初,各科組長應確定研討專題。各學科深入挖掘課堂教學中有價值的教學問題,提煉成校本課題,開展專題研究,并逐步打造成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特色。
課題引領是學??茖W發(fā)展的引擎。學校根據新課改要求,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和教師成長需求,開展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教育科學課題研究。
學校要樹立 “以教師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搭建多種平臺,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
通過個性閱讀、主題閱讀、專題研讀、分層閱讀相結合,通過備課組、科組、校級讀書會等形式,為教師精彩的人生奠基。
“思考就是自我喚醒,思考是心靈成長的原動力。”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思考更有效。每一位教師要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不斷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 “對癥下藥”、尋找對策,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為促進所有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根據教師的不同學歷、資歷和教育能力,科學地分成 “入格培養(yǎng)” “升格培養(yǎng)”和 “風格培養(yǎng)”三個層次,實行分層培養(yǎng),分類培訓。
“三字一畫一話”即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簡筆畫、普通話,這是小學教師的基本功,也是每一位小學教師的立身之本。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新型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的基本功絕不能丟。
學校充分利用五大平臺,將教師培訓落到實處:網絡教研平臺、培訓學習平臺、校本研修平臺、比賽評優(yōu)平臺、教師講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