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酋,黃培同,林嘉茜,黃子冬
(廣西百色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百色 533000)
痛風是一類因嘌呤代謝異常、尿酸排泄障礙所誘發(fā)的,以血尿酸水平異常增高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癥候群;患者病情如未及時控制,可因尿酸鹽結晶及沉積導致關節(jié)出現急性炎癥,嚴重者甚至造成關節(jié)畸形及致殘[1]。對于高尿酸血癥繼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主要治療原則是降低尿酸水平,控制急性發(fā)作頻率及延緩病情進展[2]。目前西醫(yī)治療高尿酸血癥繼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對癥干預,可部分改善相關癥狀體征,但毒副作用明顯,極易反復發(fā)作,無法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3]。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在高尿酸血癥繼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治療方面相關研究深入,其在促進病情早期緩解、降低復發(fā)率及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優(yōu)勢已獲得眾多學者認可,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4]。
2013年8月—2016年8月筆者觀察了活血清熱中藥聯合苯溴馬隆治療高尿酸血癥繼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療效及對血尿酸(UA)、Diekkopf-1(DKK-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和相關炎性因子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上述時期收治高尿酸血癥繼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共150例,均符合《原發(fā)性痛風診斷和治療指南》[5]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醫(yī)診斷標準,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年齡18~75歲;排除入組前2個月應用研究相關藥物者,繼發(fā)性痛風、關節(jié)重度畸形、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藥物過敏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75例,男68例,女7例;年齡36~72(50.48±6.80)歲;病程1~16(10.82±2.36)年。觀察組75例,男66例,女9例;年齡34~74(50.81±6.87)歲;病程1~17(10.91±2.40)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苯溴馬隆(常州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335,規(guī)格50 mg)口服,50 mg/次,1次/d;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活血清熱中藥治療,組方:黃柏30 g、萆薢30 g、土茯苓20 g、生薏苡仁20 g、蒼術20 g、赤芍20 g、地龍120 g、丹參20 g、牛膝20 g,每天1劑,早晚分服;2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
1.3觀察指標①依據《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對疼痛、壓痛、腫脹及活動受限積分進行計算,分值0~3分,分值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②治療前后分別采用磷鎢酸還原法檢測UA水平,采用魏氏法檢測ESR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β(IL-1β)、DKK-1和TRAP-5b水平。③治療1個月后參照文獻[7]制定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全身癥狀明顯減輕,關節(jié)功能基本恢復,癥狀體征積分減分超過70%;有效:全身癥狀有所減輕,關節(jié)功能改善,癥狀積分減少50%~70%;無效:未達上述標準。④隨訪3個月,記錄患者復發(fā)情況。
2.12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比較2組治療后疼痛、壓痛、腫脹及活動受限積分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以上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2.22組治療前后UA水平比較2組治療后UA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U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UA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2組治療后ESR、IL-1β及IL-8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2.42組治療前后DKK-1和TRAP-5b水平比較2組治療后DKK-1和TRAP-5b水平均顯著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以上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3 2組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2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4 2組治療前后DKK-1和TRAP-5b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62組隨訪復發(fā)率比較觀察組隨訪復發(fā)2例(2.78%),對照組復發(fā)10例(17.24%),觀察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5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高尿酸血癥被認為是痛風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重要基礎,患者發(fā)病風險及病情嚴重程度與血尿酸水平呈明顯正相關[8]。流行病學報道顯示,目前世界范圍內痛風性關節(jié)炎發(fā)病率為1.5%~2.0%,其中男性發(fā)病風險為女性的5~8倍;同時痛風還是公認的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綜合征發(fā)生獨立危險因素[9]。已有研究顯示,DKK-1和TRAP-5b在痛風性關節(jié)炎病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10];DKK-1能夠有效抑制骨髓基質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降低成骨細胞水平,同時其還可影響Wnt3 a信號通路,刺激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表達,提高NF-κB受體活化,進一步強化破骨細胞分化潛能,加速局部破骨進程[11]。而TRAP-5b則是一類由破骨細胞合成分泌的細胞因子,其血清水平可敏感反映機體骨質吸收程度[12]。
苯溴馬隆屬于苯駢呋喃衍生物,主要通過抑制尿酸鹽陰離子轉運蛋白1活性,降低腎近曲小管對于尿酸重吸收速率,進而達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目的;其是目前臨床常用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繼發(fā)疾病藥物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臨床癥狀體征,但需持續(xù)用藥方可避免遠期復發(fā),且易誘發(fā)消化道反應、頭痛頭暈等多種不良反應[13]。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將高尿酸血癥繼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歸于“痹證”“尿濁”范疇,認為該病發(fā)生與飲食不節(jié)、過食甘厚密切相關[14];濕熱蘊結,血瘀阻絡,蘊遏化熱,久之則發(fā)為疼痛、漫腫之癥;濕熱、濁毒及血瘀為其病機根本之所在[15];故中醫(yī)治療高尿酸血癥繼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當以活血化濁、清熱燥濕為主。本研究所用活血清熱中藥組方中黃柏解毒清熱,萆薢利濕化濁,土茯苓利水滲濕,生薏苡仁健脾清熱,蒼術燥濕祛風,赤芍散瘀活血,地龍破血逐瘀,丹參行血通絡,而牛膝則除濕止痛,諸藥合用可共奏活血瘀、清濕熱之功效?,F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柏水提取物可有效機體局部炎癥反應水平,拮抗模型大鼠足踝腫脹癥狀及增加排尿量[16];薏苡仁能夠通過抑制XOD活性,降低尿酸前體轉化為尿酸速率,進而下調血尿酸水平[17];而牛膝則具有縮短模型小鼠扭體反應時間和次數,降低關節(jié)腫脹程度和炎性滲出量等作用[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疼痛、壓痛、腫脹及活動受限積分、UA、ESR、IL-1β、IL-8、DKK-1及TRAP-5b水平和隨訪復發(f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活血清熱中藥聯合苯溴馬隆治療高尿酸血癥繼發(fā)痛風性關節(jié)炎可有效緩解相關癥狀體征,降低尿酸水平,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下調DKK-1和TRAP-5b水平,并有助于降低遠期復發(fā)風險。
[參考文獻]
[1]曾學軍.《2010年中國痛風臨床診治指南》解讀[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6):438-441
[2]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11):913-920
[3]Cocco G,Chu DC,Pandolfi S.Colchicine in clinical medicine.A guide for internists[J].Eur J Intern Med,2010,21(6):503-508
[4]楊保林,丁崗.芪桂痛風舒顆粒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16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276-277
[5]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原發(fā)性痛風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1,15(6):410-413
[6]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4-77
[7]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44
[8]Terkeltaub R,Sundy JS,Schumacher HR,et al.The interleukin 1 inhibitor rilonacept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gouty arthritis:results of a placebo-controlled,monosequence crossover,non-randomised,single-blind pilot study[J].Ann Rheum Dis,2009,68(10):1613-1617
[9]鄒和建,姜林娣.201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痛風治療指南評析[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2,7(6):458-460
[10] Li J,Sarosi I,Cattley RC,et al.Dkk1-mediated inhibition of Wnt signaling in bone results in osteopenia[J].Bone,2006,39(4):754-766
[11] Gavriatopoulou M,Dimopoulos MA,Christoula D,et al.Dickkopf-1:a suitable target for the management of myeloma bone disease[J].Expert Opin Ther Targets,2009,13(7):839-848
[12] Hallen JM,Alatalo SL,Ivaska KK,et al.Serum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 b is a useful marker for monitoring alendronatetherapy[J].J Bone Miner Res,2001,16(Suppl):S534-535
[13] 黃烽.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診治新進展[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3,1(4):14-17
[14] 沈維增,呂紅梅,謝崢偉,等.當歸拈痛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7):1072-1074
[15] 陳樹清,蔡友錦,周厚明,等.傷科八味散外敷配合四妙湯內服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藥材,2012,35(8):1366-1368
[16] 徐濤.中藥黃柏的現代藥理作用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34(2):111
[17] 吳巖,原永芳.薏苡仁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華西藥學雜志,2010,25(1):111-113
[18] 李宗鍇,李電東.牛膝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8,23(12):75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