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 湛江市文化館,廣東 湛江 524000
從音樂發(fā)展史來看,聲樂演唱的主要目的是將自身情感表達出來。音樂起源說有模仿自然說、求愛說以及生理本能說等諸多觀點。這些觀念都指出音樂的產生主要是因人類情感表達所需。音樂是從勞動實踐而來,人們在集體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疲勞、協(xié)調動作以及交流情感等,發(fā)出勞動呼聲,由此原始音樂漸漸產生。人們?yōu)榱藢⑶楦惺惆l(fā)出來,創(chuàng)造了聲樂,民族風格十分鮮明,并帶有時代烙印。就聲音功能來說,聲樂藝術主要來源是人類的主觀認知以及情感表達的需要,音樂和詩歌相結合,情感表現(xiàn)力十分強烈。充分認識聲樂的情感表達,可使我們深刻理解作品所蘊含的意義,從而更好的進行聲樂演唱。
聲樂藝術這一藝術表達形式具有親和力以及大眾性,可通過美妙歌聲向大眾傾訴內心的情感,使聽眾產生共鳴。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各民族的音樂風格不同,其藝術特點以及音樂表現(xiàn)形式也有所不同,與之對應的,演唱技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北方的民歌較為豪放、粗獷,南方的民歌較為柔婉。民歌語言中的口語化較為鮮明,演唱過程中,一般通過吐字快慢以及咬字的松緊來表達情感。歌唱技巧對審美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演唱技巧的純熟度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息息相關,演唱技巧純熟度愈好,其藝術表現(xiàn)力愈強。表達思想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吐字。吐字清晰且字正腔園,則其情感表達效果愈加。演唱技巧中的呼吸運用十分關鍵,呼吸是不是持久、有節(jié)制以及平穩(wěn)對情感表達產生重要影響。共鳴對聲音具有擴大以及美化的效果,采取共鳴技巧可使音色更為飽滿、豐富。聲樂演唱魅力在于情感的表達,而情感表達途徑中最為基本的是聲情并茂以及以聲傳情。咬字吐字清晰、演唱風格獨特、歌聲優(yōu)美才可使聲樂作品更為生動。在練習過程中,發(fā)音技巧掌握程度和思想情感表達準確度呈正相關。演唱者若想將情感準確表達出來,不單要有嫻熟的演唱技巧,還要從思想性、音樂性以及文學性等諸多方面對作品進行剖析。
聲樂演唱中,技巧和情感是相互聯(lián)系且辯證統(tǒng)一的。技巧屬于技術手段,而聲樂演唱的目的最終是情感的表達。正確處理好情感以及技巧關系,采用嫻熟的演唱技巧表現(xiàn)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思想情感,才能演繹出來更加優(yōu)美的音樂。情處于唱前,收于唱后,聲樂演唱中,咬字、發(fā)聲以及情感表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演唱過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將技藝和情感相融合,才能使人們產生共鳴。
作品是實現(xiàn)情感的蘊藏的基礎點,同時作品也是演唱者能夠傳達演唱情感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因此,對演唱者來說,在演唱的過程中,若想實現(xiàn)演唱情感的表達,首先一定要準確的把握作品,了解作品的內涵以及作品中所隱藏的思想情感。而我們都知道,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聲樂演唱藝術也是一樣,大部分聲樂演唱作品還是來自于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一些生活經(jīng)歷或者是情感認知,這樣的情況下就要求演唱者本身有相似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認知才可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演唱者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思想的共鳴,進而實現(xiàn)作品所蘊藏的思想感情的揣摩和表達。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的社會經(jīng)歷不是十分的豐富,因此對于演唱作品的解讀往往不到位,無法實現(xiàn)演唱者本身與創(chuàng)作者本身在思想情感和生活閱歷方面的共鳴,進而使得針對于作品的情感的掌握和表達不到位,這樣的情況下,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演唱技巧和音色的教學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xiàn)演唱作品的背景知識以及相關的情感因素認知的教學,讓演唱者在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了整個作品的閱歷背景和情感因素認知的情況下再進行演唱,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演唱情感的表達。
古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于學生來說,其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不是十分的豐富,對于作品的情感理解不是十分的到位,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實現(xiàn)演唱者自身的感受力的提升,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廣泛的閱讀,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來開闊演唱者的視野,增長演唱者的知識,提升其自身的情感體會力和感受力,進而實現(xiàn)自我修養(yǎng)的提升,對其更好地理解作品帶來一定的幫助。比如說,在演唱一部作品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閱讀與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有關的背景知識,讓演唱者了解到作者是誰,他有怎樣的社會經(jīng)歷以及是在怎樣的閱歷背景下實現(xiàn)的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進而幫助其更好地了解作品所蘊藏的情感和故事,提升演唱者對于作品的感受力,進而實現(xiàn)情感的更好掌握和表達。
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下,大部分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是根據(jù)曲目直接開始演唱教學,卻忽略了針對于作品自身所蘊藏的情感的交流與表達,進而使得很多學生在沒有實現(xiàn)情感的統(tǒng)一定位的情況下,便開始了歌曲的演唱,因此,不同的學生所演唱出來的歌曲的水平和層次也是各不相同的。為了實現(xiàn)這一問題的改善和提升,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展開交流和討論,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結合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表達一下該歌曲所傳達出來的情感是怎樣的,然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來表達自己小組的意見和建議,最后由教師為大家統(tǒng)一的進行分析,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可以提升演唱者對于作品的了解,還可以加強演唱者之間對于情感的交流和培養(yǎng),進而提升大家對于聲樂藝術的敏感度。
音樂這一藝術形式深受大眾喜愛,可使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還能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得以升華。音樂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聲樂演唱,這是將演唱者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之一。聲樂演唱中,技巧和情感是辯證統(tǒng)一的,只有把二者充分結合,才能聲情并茂,讓音樂作品富有生命力,并感染聽眾。過于偏重其中的任何一方,均不可取。若過分追求技巧,會使作品十分蒼白,若過于強調情感,因技巧不足,則無法很好駕馭作品。演唱者在聲樂演唱中要對聲音作品中所蘊含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做到演唱技巧嫻熟,并促進情感的運用,加強對演唱技巧的控制,用美妙的音樂以及飽滿的熱情讓聽眾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