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兵蘭
摘要: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人類社會早已進入了信息時代,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它在教學領域體現(xiàn)著鮮活的生命力。這為改革語文教學手段,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帶來了蓬勃生機,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多媒體;高中語文;課堂容量;合作學習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理解力
語文是一門非常豐富的課程,其容納了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以及歷史名人、名事,是我國重點教學課程之一,但是,由于語文課程的情感非常豐富,而許多情感大多都需要具備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夠完全地理解課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前,教師可根據語文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情境教學增強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時,需要注意情境內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利用吸引力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多媒體技術發(fā)揮有效作用。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圖像、聲音等功能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二、化抽象為形象,突出教學重難點
語文界有這樣一句老話:任何一個生動的比喻都是跛腳的。其原因,一是語文文字畢竟是抽象的符號,當它反映鮮靈活生的大千世界時,就必定受到許多限制;二是一個生活經驗并不豐富的學生去理解有些有深奧生活哲理的比喻句是困難的。因此,要學生去理解由語言文字組成的課文的重點、難點,是更困難的。由于多媒體課件能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變具體,靜態(tài)變動態(tài),使原來枯燥的課本內容更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全身心地去主動發(fā)現(xiàn)、探索、思考、解決問題,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多媒體所包含的虛擬技術能超越時空,化虛為實,變抽象為具體,適時使用,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由符號到心象的轉換,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
三、拓展課堂容量,拓寬學生視野
通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都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書寫板書,便于學生做好筆記,這不僅浪費時間,還讓課堂顯得枯燥無味。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雖然也可以對課堂知識進行拓展延伸,但是那畢竟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只能是以講授的方式進行,學生單單依靠聽和寫,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這一問題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生動地把教學內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在其中利用圖片、聲音等進行大量的課外知識鏈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進而使教學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信息的輸入(吸收)和輸出(表達)的課,語文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傳導的過程,或者說,是語文信息的變換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xiàn)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fā)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論的觀點來看,就是在一定時間內給學生傳導最多信息,使他們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
四、激發(fā)靈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多媒體教學可以化靜為動,激發(fā)學生的靈感,通過圖文聲像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引起學生的興奮,強化感知,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要使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而不僅僅是滿足于注意到、看到、聽到和記住眼前的信息。這就必須使多媒體運用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時機相結合,使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的觀念結合起來,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變?yōu)樽约旱闹R,并能夠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討論,準確把握討論的時機,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眰鹘y(tǒng)教學中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被動學習方式,必須改變?yōu)樵诮處熤v授基礎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探究學習方式。多媒體技術的信息呈現(xiàn)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平時教學中常用的課件,很少即時結合網絡資源,更不用說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交流合作,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了突破這一瓶頸,我在著手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之后,上了一節(jié)多媒體整合探究課《探究古典詩詞意象》。目的就是要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獲取詩歌鑒賞的一般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提供了“楊柳”這一意象的幾個內涵和能體現(xiàn)這內涵的詩句。
其次,將全班同學分成十個小組,提供了若干意象讓學生自主選定,再利用多媒體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整合,將意象內涵用課件展示。二十五分鐘后,各小組的組長負責將本組做好的題目整合完畢,展示成果。讓我驚喜的是,學生合作探究的潛力真是無窮大。他們有的用文檔,但更多的是用課件形式展示成果,可謂圖文并茂,較之我的示例,真可謂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了。
例如:第六組同學選擇的是“月”這一意象,他們利用多媒體整合出了“月”的三種內涵:月亮是美的象征;月亮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月亮也寄托了人們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
學生整合得或許不夠完整,許多細節(jié)有待完善,但重要的是他們能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詩歌知識進行整合,讓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這也可以說是有突破性的進展了。
語文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學科系統(tǒng),開放性是保證它充滿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術為語文教育的開放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只有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術,我們才能知道那些東西可以使用,哪些該存放,哪些應毀滅。
(作者單位:江西省遂川縣第二中學 343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