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春
(山東省聊城市傳染病醫(yī)院腫瘤二科 山東 聊城 252000)
食管癌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有數據調查顯示,現下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同時此種疾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人群。而手術是臨床中治療食管癌的常見手段,但是由于此種手術范圍較大,易對患者肋神經造成多種刺激,因此很多患者術后會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并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影響。雖然鎮(zhèn)痛藥物使用會幫助患者緩解部分疼痛,但是疼痛控制情況有限,為此我院對食管癌根治術患者進行了疼痛護理認知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以期更好的幫助患者控制疼痛。
表1 兩組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疼痛控制情況比較
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根治術患者作為臨床調查研究資料,然后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54人,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區(qū)間為45歲~66歲,平均年齡為48±1.5歲,在常規(guī)疼痛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認知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對照組患者54人,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區(qū)間為49歲~68歲,平均年齡在49±1.6歲,對患者單純進行常規(guī)疼痛護理,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有可比性,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我院對54例對照組食管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常規(guī)疼痛護理,術后讓患者取半臥位,確保患者呼吸暢通,患者主訴疼痛難忍時,為患者使用鎮(zhèn)痛藥物,從而幫助患者控制傷口刺激疼痛,而若是另加鎮(zhèn)痛泵鎮(zhèn)藥物,必須要得到主治醫(yī)師的允許,從而防止用藥過度,致使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同時在應用鎮(zhèn)痛藥物時,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抑制和精神狀況改變,為用藥安全提供保障,此外要強化引流管護理,讓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幫助患者緩解疼痛[1]。
觀察組:我院對54例觀察組食管癌根治術患者在常規(guī)疼痛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認知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首先在認真能力調節(jié)方面,我院要求醫(yī)護人員耐心的幫助患者解答基本問題,指導患者正確呼吸、咳嗽,若是患者自身無能力,可以指導家屬通過正確按壓傷口的方式,幫助患者緩解咳嗽引起的疼痛,同時提醒患者注意口腔衛(wèi)生,防止術后口腔細菌滋生,從而引發(fā)肺部感染,通過這些病理知識講解,幫助患者調節(jié)疼痛認真能力。其次在情緒調節(jié)調節(jié)方面,我院要求醫(yī)護人員要強化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耐心的講解疼痛產生原因,從而避免患者誤以為是病情惡化,同時我院還要求醫(yī)護人員,要強化病房巡視,對于患者的主訴,要及時上報給主治醫(yī)師,提升醫(yī)患之間的信任度,為患者營造舒適、整潔、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從而讓患者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從而通過情緒調節(jié),增強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
本次臨床研究中主要觀察指標為:術后24h及術后48h患者疼痛輕、中、重度等級情況。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
食管癌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疾病,而有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發(fā)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大約有15萬人死于食管癌,患有此種疾病的患者,具有典型的吞咽困難臨床表現,患病初期難咽干的食物,其后難咽半流質食物,最后連水都難以咽下,患者會在長期進食不足下,出現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從而對生命健康構成威脅[2]。臨床中關于食管癌疾病,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但是由于食管癌手術范圍較大,此外開胸器及引流管等輔助治療機械的使用,會對患者的胸膜造成強烈的刺激,因此很多患者會在術后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而疼痛是一種較為復雜的心理現象,相同程度的損傷,不同人得到的疼痛體驗確實完全不同的,對于食管癌患者而言,雖然術后對其使用鎮(zhèn)痛藥物,會幫助緩解緩解部分疼痛,但是還是有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疼痛認知了解,因此產生恐慌、焦慮心態(tài),這種不良的情緒反應,會對患者的大腦調節(jié)中樞造成刺激,從而導致患者內分泌調節(jié)功能紊亂,血液激素酶分泌異常,對鎮(zhèn)痛藥物產生抑制,這對患者病情康復無疑是十分不利的。而在發(fā)達的國家早已將疼痛作為病患日常監(jiān)測指標之一,而在我國由于疼痛護理起步較晚,因此還沒有統(tǒng)一的護理方案。
為幫助食管癌手術患者更好的控制術后疼痛,我院對患者進行了疼痛護理認知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并對患者的疼痛控制情況展開了相關臨床資料調查。在本次臨床資料調查研究中,我院采用VAS,即單維度評估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食管癌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具體而言,在評估過程中,制作一條長度約為10cm的直尺,從左到右,每隔1cm進行疼痛等級劃分,0cm為無痛,10cm為劇痛,在患者術后24h及48h,由訓練合格的護士,在直尺相應的位置進行疼痛標記,其中小于3cm為輕度疼痛,4~7cm為中度疼痛、7~10cm為重度疼痛[3]。通過上述調查數據對比可以發(fā)現,在常規(guī)疼痛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認知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觀察組患者,術后24小時輕度疼痛39例、中度疼痛13例、重度疼痛2例,術后48小時后,輕度疼痛44例、中度疼痛9例、重度疼痛1例,而單純采用常規(guī)疼痛護理的對照組患者,術后24小時輕度疼痛24例、中度疼痛22例、重度疼痛8例,術后48小時后,輕度疼痛31例、中度疼痛16例、重度疼痛7例,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這就表示我院實施的疼痛認知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護理措施,是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疼痛程度,對患者健康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手術是治療食管癌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食管癌手術范圍較大,易對患者肋神經造成刺激,因此很多患者術后會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而鎮(zhèn)痛藥物作用效果疼痛控制效果有效,我院實施的疼痛認知能力與情緒調節(jié)護理措施,更好的幫助患者控制了術后疼痛情況,因此建議今后在臨床中大范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冰潔,龍倩.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術后早期疼痛及胃食管反流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5,21(11):190-193.
[2]郝玉英.護理干預在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5,36(08):122-124.
[3]程會芳.術前疼痛教育對食管癌根治術后疼痛控制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5(1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