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元 王玉環(huán) 李詩瑞 陳東東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2武警新疆總隊醫(yī)院 影像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1)
中樞神經細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一種較為罕見的位于側腦室的室間孔區(qū)的腫瘤,由形態(tài)一致伴神經元分化的圓形細胞構成。HASSOUN[1]等于1982年首次報道這類具有典型的免疫組化表達及超微結構特征的腫瘤,并提出中樞神經細胞瘤概念。中樞神經細胞瘤多見于年輕人,典型部位是幕上側腦室和/或三腦室處,占所有顱內腫瘤的0.25~0.5%[2],男女發(fā)病率并沒有太大差異,臨床癥狀常顱內壓增高,可以發(fā)生阻塞性腦積水及視覺障礙。其診斷依賴病理組織學,免疫組化及電鏡觀察,然而CNC與多種顱內腫瘤形態(tài)相似,包括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松果體細胞瘤和胚胎發(fā)育不良性神經上皮腫瘤,我們對其的形態(tài)學認識還遠不夠,本文報道8例CNC,總結其臨床病理學特點并復習相關文獻,為疾病診斷工作提供參考。
8例CNC均為2008年1月—2017年8月手術切除病例,總計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齡20~44歲,中位年齡26歲,平均年齡35.5歲。其中4例影像學提示鈣化,影像學腫瘤大小2~4cm,平均大小3.5cm。所有病例均位于側腦室(右側腦室:2例,左側腦室:6例)。8名患者均出現(xiàn)顱內壓增高癥狀。
腫瘤組織經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后,經4μm切片后光鏡下觀察。免疫組化采用EnVsion兩步法,檢測抗體項目包括 GFAP,Neu-N,Syn,Olig-2,Ki-67,IDH-1。
腫瘤大體切面灰白灰褐色,實性,質脆,偶見鈣化。
鏡下腫瘤由大小較一致的圓形細胞構成。胞質略透明或呈嗜酸性,核圓形卵圓形,染色質斑點狀,核仁偶見,可見核周空暈,人們常形容為“煎蛋樣”。腫瘤細胞豐富,大部分彌漫分布呈片狀。部分區(qū)可見纖維基質構成的神經氈樣區(qū)域,以及血管周圍類似假菊形團樣結構(圖1),所有病例血管都增生明顯,可以觀察到血管呈細長分支狀伸入腫瘤間(圖2)。另外觀查到脂肪(圖3),以及鈣化(圖4)。
圖1 血管周圍類似假菊形團樣結構
圖2 血管呈細長分支狀伸入腫瘤間
圖3 腫瘤間見到成團脂肪細胞
圖4 腫瘤周圍見到鈣化
Syn均彌漫陽性(8/8)(圖5),8例Ki-67增殖指數≤2%者4例,為3%者1例,為5%者1例,10%者2例。GFAP陽性(4/8)(圖6),其中1例為局灶陽性,Olig-2全陰性(0/8),Neu-N全陽性(8/8),IDH-1全陰性(0/8)。
圖5 Syn均彌漫陽性
圖6 部分病例GFAP彌漫陽性
隨訪期從個2月至114個月,中位隨訪期為28個月,所有的患者均沒有復發(fā)。
中樞神經細胞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位于側腦室的室間孔區(qū)的腫瘤,它可能是由側腦室原始基質的前體細胞增殖而來,這種前體細胞具有分化成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的雙相潛能,在出生后增殖能力比較低[3-4],這也可能是CNC預后較好,病程較長的原因之一。在1993年,WHO將其定義為起源于神經元的腫瘤,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報道病例的增加,2000年開始,WHO將其列入入神經元和混合性神經元—神經膠質腫瘤類型中,形態(tài)學相當于WHO II級[5]。
CNC好發(fā)于青中年,好發(fā)年齡20~40歲,男女發(fā)病率無明顯差異。本組患者年齡20~44歲,臨床病程較長。關于CNC的病例報道中,關于其鏡下特征學者們描述比較一致[6-7],腫瘤由大小較一致的圓形細胞構成。胞質略透明或呈嗜酸性,核圓形卵圓形,可見核周空暈。腫瘤細胞豐富,大部分彌漫分布呈片狀,部分區(qū)可見纖維基質構成的神經氈樣區(qū)域,以及血管周圍類似假菊形團樣結構,以及增生明顯的血管,可以觀察到血管呈細長分支狀伸入腫瘤間。本組病例觀察到一例腫瘤組織見出現(xiàn)脂肪組織,有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多潛能干細胞的脂肪分化,可以在很多腦腫瘤中觀察到,包括星形細胞瘤以及室管膜瘤[8]。而也有學者認為是腫瘤細胞脂化[9]。本例中脂肪成分表達Syn,支持腫瘤細胞脂化的學說。另外本文還觀察到一例鈣化,鈣化并沒有發(fā)生在腫瘤實質中,而是發(fā)生在腫瘤周圍。這與一些研究學者報道情況有差異,他們認為鈣化是中樞神經細胞瘤的特征之一,至少有50%的發(fā)生率。[3,9]
有時CNC與其他腦室內腫瘤在形態(tài)學上難以區(qū)分,免疫組化是進行鑒別診斷時必不可少的,CNC通常特異的表達Syn及Neu-N,但有學者報道過Syn不表達的CNC[10],其發(fā)生機制還不明確,所以進行診斷時要聯(lián)系影像及鏡下,必要時進行電子顯微鏡觀察。CNC的Olig-2表達陰性,這可以幫助與少突膠質細胞瘤的鑒別。CNC的GFAF表達情況不一,一些病例彌漫陽性,而一些出現(xiàn)局灶的陽性或全陰性。這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也許可以提示CNC的腫瘤發(fā)生機制以及發(fā)展過程。另外有些研究認為CNC的Ki-67指數與預后相關[11],然而本組研究中,2例ki-67指數為10%的患者,隨訪時間長達70個月,腫瘤未發(fā)生復發(fā),這可能跟目前外科技術水平提高,及術后輔助放療有關。
CNC是罕見的顱內腫瘤,其形態(tài)與腦室內其他腫瘤相似,其組織學及免疫組化有時會出現(xiàn)陷井,在診斷工作中要根據影像學,組織學,免疫組化綜合考慮,必要時結合電鏡觀察,我們對其的形態(tài)學和發(fā)病機制認識還遠不夠,因此需要更多的病例進行仔細的病理組織學及免疫組化觀察。
【參考文獻】
[1]HASSOUN J,GAMBARELLID,GRISOOLIF,etal.Central neurocytoma.An electron-microscopicstudy oftwocases[J].ActaNeuropathol,1982,56(2):151.
[2]Hassoun J,S?ylemezoglu F,GambarelliD,etal.Central neurocytoma:asynopsis ofclinicaland histologicalfeatures.Brain Pathol 1993;3:297-306
[3]von DeimlingA,JanzerR,KleihuesP,etal.Patterns ofdifferentiationincentralneurocytoma:an immunohistochemicalstudy ofelevenbiopsies.Acta Neuropathol1990;79:473-9.
[4]ZhangD,Wen L,HenningTD,etal.Centralneurocytoma:clinical,pathologicaland neuroradiologicalfindings.Clin Radiol2006;61:348-57
[5]LOUISDN,OHGAKIH,WIESTLER OD,etal.The2007WHO Classification oftumou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 [J].ActaNeuropathol,2007,114(2):106.
[6]周青波,張 帆,蘇冠琴,等.中樞神經細胞瘤臨床病理及免疫組化研究[J].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7(2):131.
[7]李天棟,王國良.中樞神經細胞瘤診療新進展[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志,2015,20(3):139.
[8]ShunterD,Herrick M,Horoupion D.Two unusualcasesof centralneurocytoma:a- concomitantly occurringwith fourth ventricularPNET,b-mixed with lipoma.Brain Pathol1994;4:433
[9]JaiswalS,VijM,RajputD,etal.A clinicopath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and neuroradiologicalstudyofeight patientswith centralneurocytoma.[J].JournalofClinicalNe uroscience,2011,18(3):334-339.
[10]Rychly B,KalinaP,Belan V,etal.Synaptophysin negative centralneurocytoma.[J].BratislLekListy,2010,11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