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員
(華中科技大學協(xié)和京山醫(yī)院 湖北 荊門 108443)
萎縮性鼻炎(AR)是一種呈進行性、彌漫性進展的鼻腔萎縮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鼻腔中出現很多黃綠色膿痂、鼻腔變大、鼻粘膜萎縮和干燥、嗅覺障礙等,并且病程長,病因復雜,治療難度大,目前該病以手術治療和對癥治療為主,但近期和遠期效果具有較大差異[1]。在本研究中,筆者對99例AR患者實施鼻腔黏膜錯位吻合黏連術治療,詳細報告如下。
擇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間我院接治的198例AR患者,電子纖維鼻內鏡下檢查可見鼻粘膜結痂、充血、干燥以及鼻腔寬大、下鼻甲縮小等。按照數字隨機法分為兩組,治療組99例,男、女分別為67例、32例;年齡24~58歲,平均(39.72±8.54)歲;病程4~11年,平均(7.63±1.09)年;嚴重程度:輕度30例,中度40例,重度29例。對照組99例,男、女分別為65例、34例;年齡26~62歲,平均(40.18±7.93)歲;病程3~10年,平均(6.89±0.97)年;嚴重程度:輕度32例,中度42例,重度25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均可比(P>0.05)。
治療組行鼻腔黏膜錯位吻合黏連:術前將鼻腔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將鼻腔干痂清除干凈,之后取平臥位,消毒后鋪巾,應用5ml布比卡因+4滴1‰腎上腺素+15ml1%利多卡因15mL于鼻中隔后端、鼻閥處、鼻前庭進行浸潤注射麻醉。于鼻內鏡下縱行切開和鈍性分離鼻中隔中后段、下鼻甲中段黏膜,應用銀夾鉗夾吻合上述兩處黏膜斷端,創(chuàng)面覆蓋明膠海綿保護,于鼻腔中填塞碘仿紗條,手術結束7d后抽出,術后連續(xù)3d應用抗生素抗感染和石蠟油點鼻液點鼻,隨訪6個月。對照組首先沖洗鼻腔:應用含2%碳酸氫鈉的生理鹽水沖洗一側鼻前庭,對鼻腔進行沖洗,由另一側鼻孔流出沖洗液;并霧化吸入鏈霉素、糜蛋白酶、碳酸氫鈉混合液,于鼻腔中的重度結痂位置涂抹魚肝油,連續(xù)治療2w。分析兩組治療效果和復發(fā)情況。
當患者鼻底部、中鼻道基本恢復正常或殘留少許分泌物,鼻黏膜紅潤時為治愈;當鼻底部、中鼻道殘留少許分泌物,鼻腔黏膜輕度干燥時為顯效;當鼻腔有少許薄痂,鼻腔黏膜中度干燥時為有效;當癥狀與術前相比無異時為無效。
運用SPSS19.0軟件分析兩組結果,計數資料表示為百分率(%),行卡方(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6.97%,相比于對照組的82.83%,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9011,P<0.05)。見表。
表 兩組療效比較(n%)
治療組復發(fā)5例(5.05%),對照組復發(fā)19例(19.19%),兩組相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χ2=9.2931,P<0.05)。
萎縮性鼻炎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前者病因不明確,后者主要是因鼻腔手術創(chuàng)傷、干燥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腔感染、化膿性鼻炎等引起[2]。它的病理機制為:鼻腔黏膜上皮呈進行性萎縮病變,使鼻部血管出現靜脈叢炎、動脈內膜炎等炎癥,嚴重影響鼻部血供,骨膜、腺體、黏膜、骨質出現纖維化、鱗狀上皮化、萎縮性病變,減少了鼻腔黏膜腺體數目,減弱了其分泌能力,增大了鼻腔空間,使空氣經鼻腔時無法充分加溫加濕,并帶走大量水分,致使鼻腔變得干燥[3]。該病的治療方法包括沖洗鼻腔、應用維生素、霧化吸入藥物、西藥滴鼻、針灸、服用百合固金湯等中藥、應用激光照射、手術治療等,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多數方法僅可暫時緩解癥狀,治療周期長,中斷治療后常復發(fā)。
手術治療的目標為縮小鼻腔,減少鼻腔通氣量,抑制鼻腔內水分散失,使外界干燥冷空氣無法直接刺激鼻腔粘膜,恢復鼻腔正常生理環(huán)境,促進鼻腔粘膜再生,避免發(fā)生鼻粘膜干燥和鼻腔內結痂等情況。本研究探究了鼻腔黏膜錯位吻合黏連術治療AR的臨床療效。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6.97%,復發(fā)率為5.05%,相比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鼻腔黏膜錯位吻合黏連術具有確切的療效。
綜上所述,鼻腔黏膜錯位吻合黏連術可有效治療AR,可降低復發(fā)幾率,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文通,張娟,岳紹偉.鼻中隔前置-鼻內孔縮窄術治療萎縮性鼻炎的療效觀察[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9(1):83-84.
[2]曹冠輝,吳麗娟,李小平.鼻腔內同種異體骨植入塑填下鼻甲術治療萎縮性鼻炎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16(61):121+124.
[3]趙霞.多方案聯(lián)合治療萎縮性鼻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3):97-98.